北京時間今天凌晨,在美國波士頓舉辦的第4屆拉沃爾杯落下帷幕,比約·博格率領的歐洲隊以實際總比分23-1戰勝約翰·麥肯羅率領的世界隊(今天凌晨盧布列夫/茲維列夫擊敗沙波瓦洛夫/歐佩爾卡之後,兩隊的比分為14-1,歐洲隊已鎖定勝局,其後的三場比賽因此並不計入總比分)。
相對於四大滿貫、ATP巡迴賽和戴維斯杯等網球比賽,拉沃爾杯是一項非常年輕的賽事,由於參賽隊員基本都是排名和人氣很高的球員,再加上有眾多傳奇球星為其站台造勢,拉沃爾杯在網球界得到了廣泛關注。
今天我們就來起底拉沃爾杯,扒一扒這項賽事的背景資料,帶你全方位地了解拉沃爾杯。
一、歷史淵源及由來
該項賽事以澳大利亞網球傳奇人物羅德·拉沃爾( Rod Laver )的名字命名,這位現年83歲的球員曾在1962年和1969年兩次包攬當年的四大滿貫單打冠軍,被認為是史上最偉大的網球運動員之一。
2016年,費德勒的經紀公司TEAM8、巴西前球員現著名商人豪爾赫·保羅·萊曼(Jorge Paulo Lemann)和澳大利亞網協發起創立了拉沃爾杯。創立這項賽事的初衷,據說是因為費德勒受到高爾夫中的萊德杯啟發,模仿打造了這項全新網球賽事,坊間因此稱拉沃爾杯為「網球界的萊德杯」。
正如賽事冠名那樣,拉沃爾杯的獎盃確實是來自拉沃爾本人,他將自己在1967年波士頓獲得的獎盃貢獻出來,工匠們將它融化鑄成一尊新的獎盃。
費德勒在這項賽事中有重大的經濟利益或股份,他在連續參加了三屆拉沃爾杯之後,今年因傷無法上場比賽,但他仍乘飛機到了波士頓,拄著拐杖到現場觀賽,以此為比賽集聚人氣。
根據拉沃爾杯官網介紹,勞力士是其創始合伙人,瑞士信貸和梅賽德斯賓士是其全球贊助商,UPS快遞、萬豪酒店、酩悅香檳、昂跑、優衣庫、海德、耶夫勒咖啡等是其全球供應商。
二、前三屆賽事概述
首屆拉沃爾杯於2017年9月22-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O2 競技場舉行,歐洲隊以15-9擊敗世界隊。
歐洲隊的隊員有:納達爾、費德勒、茲維列夫、西里奇、蒂姆、伯蒂奇。世界隊的隊員有:奎雷伊、伊斯內爾、克耶高斯、索克、沙波瓦洛夫、蒂亞福。
第二屆拉沃爾杯於2018年9月21-23日在美國芝加哥聯合中心舉行,歐洲隊以 13-8 擊敗世界隊。
歐洲隊的隊員有:費德勒、德約科維奇、茲維列夫、迪米特洛夫、戈芬、埃德蒙德。世界隊的隊員有:安德森、伊斯內爾、施瓦茲曼、索克、克耶高斯、蒂亞福。
第三屆拉沃爾杯於2019年9月20-22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歐洲隊以 13-11 擊敗世界隊。
歐洲隊的隊員有:納達爾、費德勒、蒂姆、茲維列夫、西西帕斯、弗格尼尼。世界隊的隊員有:伊斯內爾、拉奧尼奇、克耶高斯、弗里茨、沙波瓦洛夫、索克。
三、賽制及獎金
拉沃爾杯是6人制的團體賽,它是一項帶有表演性質的室內硬地賽事,通常在美網後兩周舉行,地點在歐洲及其他不同城市之間輪換。
比賽日程共三天,總比賽場數為12場(9 場單打和 3 場雙打)。第一天的每場比賽勝隊得1分,第二天每場比賽勝隊得2分,第三天則得3分,率先得到13分的球隊最終獲勝。
每位隊員可打1-2場單打,6人中至少有4人參加雙打。所有比賽都以三盤兩勝制進行,如果比賽進行到第三盤,則進行搶十決勝。
拉沃爾杯在2019年開始計入ATP巡迴賽的範圍,球員之間的比賽成績納入ATP統計範圍,但沒有積分,ATP也不會頒發獎金。在拉沃爾杯獲勝的球隊每位成員將獲得賽事方頒發的25萬美元獎金,落敗球隊每人獲得12.5萬美元獎金。
四、參賽隊伍及報名資格
比賽共有兩支隊伍,即歐洲隊和世界隊,每支球隊由6名球員組成,由1名隊長帶領。前四屆的兩位隊長一直沒有變換,歐洲隊隊長是比約·博格,世界隊隊長是約翰·麥肯羅。
歐洲隊隊員來自於歐洲國家,世界隊隊員則來自於歐洲之外的國家。6位球員中的3人是根據當年法網之後的那一期 ATP 單打排名獲得參賽資格,另外3人則由各自的隊長確定,隊長選人的依據通常是看球員的成績、人氣甚至私人關係綜合確定,於當年美網開始前宣布名單。
克耶高斯在今年法網之後的世界排名是第58,單純考慮排名的話,他肯定無法入選今年的拉沃爾杯,由於他在賽場外有較高的人氣、打法有一定觀賞性,再加上他與費德勒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私人關係,因此從首屆拉沃爾杯開始,他就一直位列世界隊的名單之中。
五、本屆拉沃爾杯概況
本屆也就是第四屆拉沃爾杯於2021年9月24-26日在波士頓的TD 花園舉行。它原定於2020年9月舉行,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被推遲到今年舉行。比賽門票價格從最低195美元到最高1606美元不等。
歐洲隊的隊員有:梅德韋德夫、西西帕斯、茲維列夫、盧布列夫、貝雷蒂尼、魯德。世界隊的隊員有:阿利亞西姆、沙波瓦洛夫、施瓦茲曼、歐佩爾卡、伊斯內爾、克耶高斯。
下屆拉沃爾杯將於2022年9月23-25日在英國倫敦的O2競技場舉行,也就是前ATP年終總決賽的比賽場館。
作為一項帶有表演性質的比賽,本屆拉沃爾杯首次沒有三巨頭出席,並且參賽隊員中僅有梅德韋德夫一位大滿貫冠軍,那麼這項賽事還有什麼吸引力呢?在男子網壇終將失去三巨頭之後,這項賽事該如何才能取得長久的成功?
從現實來看,三巨頭逐漸退隱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規律,在他們年歲漸長的同時,原來追隨三巨頭的那批人也在漸漸老去,年輕一代球迷終將成長起來,他們可能更喜歡梅德韋德夫、茲維列夫、西西帕斯、貝雷蒂尼等同齡人。
正如18歲的拉杜卡努在美網期間說的那樣,她在現場看到很多與自己差不多年齡的球迷,這讓她感到「異常興奮」,而那些20歲上下的球迷看到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球員奪冠,同樣也非常興奮。
清代的李翼在《論詩》里寫道,「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從長遠來看,當今已漸漸日薄西山的三巨頭,未來又何嘗不是「李杜」的翻版呢?(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雲捲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