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爆!台積電官宣日本設廠,回懟三星2nm挑戰,產能仍然缺缺缺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10月14日下午,台積電召開了線上法人說明會(下簡稱「法說會」)。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的法說會一直以來都是半導體產業的風向標之一。本次法說會的議題,主要有第三季財報、第4季展望、資本支出、調漲代工價格、明年展望、先進位程進展、全球布局等。以下是電子發燒友網梳理的三大要點。


2021Q3凈利潤增長14%超預期,7nm以內先進位程貢獻52%營收


台積電今天公布的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其合併營收約為148.8億美元(約合95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6.3%,環比增長了11.4%,創下歷史新高;而凈利潤同比增長14%,約為56億美元(約合360億人民幣),每股盈餘摺合美國存托憑證每單位為1.08美元,創下新高並高於市場機構預期。



在今天的線上法說會上,台積電錶示由於「後端盈利能力的提高和更有利的製程技術組合」,第三季度的毛利率達到了51.3%,同樣超出預期。


從台積電的描述中可以猜測,毛利率大漲很可能來自於代工業務全面漲價。進入2021年,各大晶圓代工廠不是漲價就是在漲價路上,近幾年沒有調整過代工價格的台積電也終於按捺不住。今年8月,供應鏈傳出台積電將全面提高晶圓代工報價,7nm以及更先進位程將會漲10%,16nm以上成熟製程更將大漲10%-20%不等。


不過在法說會上,台積電拒絕了對相關漲價消息的評論,只是表示公司的定價策略是「戰略性的,而不是機會主義的」。



台積電還透露,7nm及更先進位程營收佔2021Q3營收的52%,其中5nm佔18%,7nm佔34%。而按照應用領域劃分,智能手機依然是營收的主力,佔總營收的44%。但近期晶元供應異常緊缺的汽車行業,只佔營收的4%,增長幅度也只有5%。


從各個應用領域的增長幅度來看,台積電今年Q3的增長主要來自於物聯網與智能手機,這兩個市場的營收分別增長23%和15%。除此之外HPC(高性能計算機)也有9%的增長,而消費電子則下跌2%。


台積電CEO魏哲家表示,5G和高性能計算的發展讓未來對於高性能計算以及低功耗的需求都大幅提升,這需要台積電先進位程的指出。同時,這些趨勢不僅會使得單位產品數量增加,還將提升高性能計算、智能手機、車用電子和物聯網等應用中的半導體含量。


展望第四季度,台積電CFO黃仁昭指出,以新台幣28元兌1美元的匯率假設,台積電預計營收將在154-157億美元之間,換算季增幅度約為3.5%-5.5%,有望再次打破記錄;預計第四季度毛利率約為51%-53%,營業純益率預計39%-41%;另外認購新冠疫苗的費用可能會影響約1%的營業純益率。


對於公司長期毛利率走向,黃仁昭稱,決定台積電獲利能力的六個因素是:領先的技術發展和量產能力、產品定價、降低成本、產能利用率、技術組合以及不可控的匯率。而台積電評估上述六個因素,認為長期而言,50%以上的毛利率是可以達成的。


官方確認日本設廠,魏哲家:供過於求不會發生在台積電身上


魏哲家在今天還正式宣布,在日本官方以及客戶的支持下,台積電將在日本設廠。據介紹,台積電在日本的工廠將會專註於成熟製程以及特殊製程,如22nm、28nm等等,初步計劃在2022年開始建廠,最快會在2024年實現量產。


至於投資金額等細節,則會在下次法說會上揭曉。但黃仁昭透露,日本設廠的相關專案投資預算,不包含在台積電此前公布的三年千億美元預算中。另外,據業內人士消息,索尼以及日本電裝也參與到台積電日本設廠計劃當中。


其實台積電日本設廠的傳聞已久,而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台積電也表示已經對在日本設廠的投資進行評估,但當時並未有明確評估結果。


很顯然,近年來台積電的海外擴張在不斷加速,在全球晶元供應鏈受到疫情以及地緣政治等帶來的長期影響下,各國都在尋求構建本土半導體供應鏈,而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台積電就成為了最火熱的拉攏對象。


不過也有分析師表示對產能擴張會帶來供過於求的風險,對於這些擔憂,魏哲家表示:「若有任何可能的供過於求,絕對不會是發生在台積電身上,比如20nm的特殊製程技術是對手不能提供的,台積電的投資都是基於客戶需求。」


3nm明年下半年量產,不懼三星2nm挑戰


此前有海外機構表示台積電3nm製程遇到技術性問題,可能延遲至明年上半年試產,相比原定計劃延遲1到2個季度。魏哲家在法說會上針對這個傳言回應稱,3nm製程進展符合進度,並將會在今年試產,明年下半年量產。


同時,魏哲家還宣布台積電將會在3nm製程量產一年後推出新的N3E製程,意味著N3E製程會在2023年下半年量產,填補從3nm到2nm之間的時間空缺。


三星近期在先進位程的進度上大有超越台積電之勢,在3nm節點上使用更先進的GAA技術之外,還放話表示在2025年之前在2nm製程上超越台積電。魏哲家在這次法說會上也首次揭露了台積電2nm製程進展,他表示,台積電2nm製程將採用GAA架構,預計在2025年量產。


談到三星的2nm進展,魏哲家雖然表示不願意評論競爭對手,不過他強調,台積電2nm製程無論是密度還是效能,都將會是最領先的技術,他對台積電維持產業競爭力和先進位程的領先地位都很有信心。


晶圓代工供應緊缺將延續到2022年;無法解決汽車產業的供應鏈挑戰


供應緊缺問題這可能是近兩年台積電法說會上的必備話題。在本次法說會上面對法人的提問,魏哲家再次重申,晶圓代工產能緊缺不僅今年內無法解決,且將延續到2022年。他強調,台積電至今的晶圓代工產能依然供不應求,需求主要來自於5G和HPC領域,除此之外,其他比如汽車、物聯網、伺服器、智能手機等領域繼續帶動半導體元件需求持續提高。特別是由於台積電在先進位程上的獨佔優勢,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供不應求的狀況。


另一方面,車用晶元缺貨持續影響著全球汽車產能,這也是各界所關注的點。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10月接受採訪時表示,許多車企將缺芯問題的源頭指向台積電,但台積電在觀察車用晶元供應鏈,通過數據多重核驗機制來了解客戶需求後發現,汽車晶元供應鏈中肯定有人在囤貨,並不完全是晶元代工環節的問題。


今天的法說會上也有不少法人關注車用晶元方面的動態,魏哲家則表示:「車用供應鏈相當複雜,不過台積電已經儘可能努力提高產能,來支持車用客戶解決供應問題。但我們無法解決整個產業鏈的供應挑戰,比如東南亞的疫情導致工廠停產,而影響部分車用晶元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