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33年、42年、63年……這些被拐家庭終於團圓

又是一年中秋,團圓,是這個節日最大的主題。

2021年公安部部署開展「團圓行動」後,遼寧公安民警鍥而不捨、苦苦追尋,留下了執著的腳印,許多離散多年的家庭實現了團圓夢。

不抱希望說身世

刑警真幫找到媽

團圓檔案:劉先生,5歲時被拐。一年前,在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警方的幫助下與生母團聚。今年,身處兩地的劉先生與母親不能相聚中秋,但母子倆依然覺得很幸福。

圓夢助手:寬甸滿族自治縣公安局

9月初,離傳統節日中秋節不到一周時間了,身在河南鄭州的劉先生與在貴州的母親通了一個電話。劉先生在5歲時被人販子拐走,直到一年前,寬甸滿族自治縣警方在「團圓行動」中幫助劉先生與生母團聚。

一年前,劉先生到寬甸縣出差,正趕上寬甸縣公安局大力宣傳「團圓行動」,他知道自己是從小被人拐到養父母家的,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走進了寬甸縣公安局刑偵大隊,詢問是否能幫助他找到親人。

接待他的是刑偵大隊大隊長李文平。他為劉先生採集了血樣,並第一時間送往丹東市公安局刑偵支隊進行檢驗。經比對,發現劉先生與打拐庫中呂姓夫婦DNA一致,寬甸警方經進一步工作,證實了劉先生便是1990年在貴州省某市一個菜市場被拐的呂某。

寬甸縣公安局立即與貴州當地公安機關取得聯繫,將這個好消息第一時間告訴了呂某的母親,並在徵求雙方同意後,安排了雙方團聚。隨後,寬甸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帶領劉先生趕赴貴州與其家人相認。

「我的兒,你可知道我找你有多苦嗎!」在現場,呂某母親的眼淚止也止不住……

今年,劉先生無法回貴州與母親過節,他給母親寄了錢和禮品,他依然感到非常幸福:「這多虧了寬甸警方的民警們,使我和母親重逢。」

團聚後首個中秋節

父子倆用心忙碌著

團圓檔案:周某秧,33年前走失。去年,瀋陽市公安局和平分局接待了與周某秧生活多年的撿拾人張某。民警大量工作後,助力父子相認。去年12月14日,認親儀式舉行,周某秧與父親相擁而泣。

圓夢助手:瀋陽市公安局和平分局

眼看離中秋節越來越近了,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陳家坊鎮司門村的周老漢一家都在為即將到來的節日忙碌著,這是33年來,一家人團聚後首次過中秋節。

時間追溯至33年前的一天,周老漢一家遭遇晴天霹靂,他的兒子周某秧走失。

直到2021年7月初,瀋陽市公安局和平分局接到線索,張某稱自己於30多年前在瀋陽市和平區撿到一名有語言障礙的走失兒童,多年來一直與其在沈生活,並為孩子取名「阿啞」。如今,他想為「阿啞」找到親生父母。

調查中,民警發現「阿啞」不僅語言存在障礙,對自己的身世也沒有任何記憶。民警通過採集「阿啞」的生物信息進行分析,經大量工作,認定「阿啞」為周老漢30多年前走失的兒子周某秧。

去年12月14日10時,一場認親儀式在和平公安分局舉行,周老漢與兒子相擁而泣,終於迎來了這遲到了多年的重逢。周某秧也決定隨親生父親回到湖南老家生活。

一家人重逢已經快10個月了。「阿啞」如今過得怎麼樣?記者電話聯絡上了周老漢。周老漢告訴記者,「阿啞」在老家已經娶了媳婦,為了這個中秋節,他還準備了一塊寫著「闔家團圓」的大月餅……

已經退休的他

想親眼看看媽

團圓檔案:張某,幾個月大時被母親放在上海一戶人家門口,後輾轉來到了撫順市生活。已經退休的他想找到母親,在撫順警方的幫助下,終於與母親團聚。

圓夢助手:撫順市公安局

「今年的中秋節我不能在母親身邊團聚了,但母親在,不能相聚的中秋節也是幸福的。」說這句話時,張某一直在笑。

1959年,剛剛幾個月大的張某被生活所迫的母親放在上海一戶無兒無女的人家門口。可是那戶人家並未收養張某,而是將他送進了上海市兒童福利院

一次偶然的機會,長大後的張某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萌生了尋找生母的念頭。

全國公安機關開展「團圓行動」以來,撫順市公安局設立了8個免費采血點進行免費采血信息比對工作。當時已經退休的張某也來到了撫順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希望警方能夠幫助其找到失散60多年的親人。

撫順市公安局刑偵支隊通過網路媒體平台及戶籍民警社區走訪,在撫順市範圍內廣泛搜集信息,並通過公安部的平台進行樣本比對。同年10月23日,一個比對結果令偵查員們興奮不已,經過24小時不間斷的工作,最終確認,秦大娘是張某的生母。隨後,在偵查員任梓明和曹欣的陪同下,張某夫妻踏上了南下尋親的團聚之路。

如今的張某依然生活在撫順,面對記者時,他對撫順公安的感激之情依然說不盡道不完。

刑偵人鍥而不捨

圓了母親尋兒夢

團圓檔案:李某母親一次對陌生人的相托,讓這對母子錯過了40多年。在鐵嶺警方的不懈努力下,骨肉相隔的痛終於止住了。

圓夢助手:鐵嶺市公安局、開原市公安局

「今年春節,我們一家人是在開原市我母親家裡過的。」9月5日,家住齊齊哈爾的李某在與記者連線時難掩內心喜悅。

李某告訴記者,如今一家人能夠其樂融融,多虧了鐵嶺市公安局和開原市公安局的刑警們。去年的一幕幕,彷彿就發生在昨天。2021年4月8日,在開原市中固鎮,72歲的馮某來到開原市公安局刑偵大隊,與兒子李某相認。

1980年8月1日,時年32歲的馮某帶著年僅1歲的兒子李某到北京辦事,因臨時有事求助於一位中年婦女幫忙看管,但當她再出來時,孩子和中年婦女一同消失了。雖然報了警,但由於當時偵查手段有限,技術不成熟,案件偵破工作止步不前。多年來,開原市公安局從接手此案的第一代刑偵人到現在已經傳到第八代了。

2021年1月起,按照公安部「團圓行動」部署要求,開原警方注重市、縣兩級共同推進,全面開展各項工作。

3月31日,鐵嶺市公安局通過血樣Y庫對比發現,內蒙古自治區一名男子高某與家住開原市中固鎮居民李某血樣比中32個點位高度一致。

鐵嶺市公安局刑偵局、開原市公安局相關部門進一步偵查發現,高某與其已去世的「母親」相差50歲,不符合正常母子關係,且高某的籍貫顯示為北京,與李某情況基本吻合。

為查明情況,鐵嶺市、縣兩級公安機關組成調查組,奔赴高某戶籍地進行實地核查,高某告訴調查組,他在其母親生病住院時,就對自己的身份有所懷疑了。調查組帶著高某趕回鐵嶺市公安局進行DNA比對,終於證實:高某就是李某!

「是民警為我圓了尋兒夢……」說話時,馮某眼裡滿含淚水。

當年被拐兒童

都已找到至親

團圓檔案:1993年至1994年,4名兒童相繼失蹤,警方調查後,將嫌疑人指向了同一個人。最終,將逃犯惠某抓獲。

圓夢助手:朝陽市公安局、北票市公安局

1994年9月19日,北票市居民張玉民(化名)匆忙跑進北票市公安局冠山派出所,稱孩子失蹤了。聽到這,派出所戶籍民警付大合心頭一震。近一年來,北票市境內已經連發3起兒童丟失案件,1993年3月,4歲男童孫某在自家門前玩耍時丟失;1993年10月,6歲男童馮某外出玩耍再沒回家;隨後,5歲男童周某在家附近玩耍時不見。

「我前妻有個朋友叫惠某,對我兒子上學的路線、時間非常了解,現在和我兒子一同不見了。」張玉民說。警方通過梳理被拐兒童父母的社會關係網發現,4名被拐兒童的父母竟都與惠某關係不錯。隨著警方的深入調查,惠某成為了重要嫌疑人。

「那個年代,能獲得的線索非常有限。」付大合說,之後的多年間,抓獲惠某、尋回被拐兒童已然成了幾代公安人的夙願。

去年,隨著「團圓行動」的開展,惠某作為全省唯一一個涉嫌拐賣兒童逃犯,成為朝陽警方攻堅的重點。

去年1月27日,朝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利用高科技手段成功鎖定四川籍男子「羅恆」與惠某十分相似,很可能是同一人。去年2月,朝陽警方在天津將惠某抓獲。2月7日,惠某的下線龐某、龐某某被警方抓獲。隨著對3人審訊工作的有力開展,被拐兒童從北票市的4名兒童,逐漸擴大到來自全國多地的9名兒童。警方成功排查出8名被拐兒童,北票市此前丟失的4名兒童全在其中。很快,8人全部與自己的親生父母確定了親緣關係,回到了家人的懷抱。

來源: 遼寧長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