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全媒體記者雙節紀行·團圓之夜|老人最幸福的就是一家團圓,兒孫繞膝

來源:煙台日報-大小新聞

中秋日,月圓夜。對於中國人而言,中秋更重要的意義是團圓。無論身處多遠,家永遠是方向。無論思念多強烈,總有一部分人只能遙對明月寄相思。

今年中秋節恰逢國慶紀念日,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背景下,8天的長假賦予了這兩個節日更多的含義。中秋之日,豐收時節,國慶長假,YMG全媒體記者將記錄不一樣的2020中秋、國慶雙節。

大小新聞客戶端10月4日訊 (YMG全媒體記者 王鴻雲)假期第三天,家住海陽市東村街道的譚鳳芝老人盼來了近半年未見的重孫。歲月在她臉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皺紋,聽著重孫喊上一句「太姥姥」,這位96歲的老人開心地也像個孩子般笑了。

中秋節,團圓日,對於老人們來說,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一家人團聚,兒孫繞膝。當每個小家忙完了各自的團圓夜時,都會選擇在這個重要的節日里再相聚一起,看望老人。

老人的小女兒吃過午飯後就開始準備晚餐的食材。「咱們這一大家子人晚上都能來,吃的菜都得成盆洗」。小女兒邊說邊麻利的將手裡拿的小白菜洗了又洗,再擠干水留著下鍋。一大盆螃蟹被放進水池裡顯得有些局促,紛紛「越獄」,於是也便成了孩子們爭相捕捉的對象。「跑了跑了,那隻最小的跑得最快」、「快點快點,螃蟹夾住我的筷子都拿不動了。」......孩子們嘻嘻哈哈的笑聲充滿了屋子,坐在床邊的老人看著聽著也跟著笑著,享受著天倫之樂。她說:「這個時候孩子們無論離得多遠都會回來,外孫、重孫都回來了,我看著高興。」

夕陽西下,廚房裡飄出的香味兒引得孩子們吵著鬧著趕緊吃飯。熱氣騰騰的飯菜端上來,一大家人圍在飯桌前,說著家常話,吃著沒有多麼名貴卻有著家的味道的團圓飯。一盆之前從未見過的小海鮮引起了小孫子的注意,纏著太姥姥問名字。大人孩子開心的笑著,給老人帶來的不僅僅是一頓香甜的飯菜,更是最溫暖的節日陪伴。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不用為吃穿發愁,老人依舊過著樸素的日子。她拿出一盒月餅,每個月餅切成四小份,將嘰嘰喳喳的孩子們叫到一起。「一人一塊,吃完了還有,可不能浪費。」一群孩子一一拿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嘴裡說著:「知道了知道了」「都吃不下了,一小塊足夠......」隨即一鬨而散。

桂花香,明月滿。嘆的是歲月如飛刀,刀刀催人老;喜的是家有團圓日,甜蜜又美滿。夜色漸深漸涼,譚鳳芝老人的家中不時傳來陣陣笑聲,久久回蕩不曾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