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西裝革履,言談儒雅;
下班後,背心短褲,熱情奔放;
閑暇時,化身寫手,在自己的專欄更新文字……
眼下,許多年輕人不滿足於一種身份標籤,為了尋求更加多元的生活方式,往往會學習多個技能武裝起自己。這種擁有多重身份的年輕人,有一個很" 潮 "的標籤——"斜杠青年"。
「斜杠」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的書籍《雙重職業》。它是指,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人。
「斜杠」是給生活做加法、乘法
我身邊就有很多「斜杠青年」,他們不僅本職工作做得出色,就連副業也搞得很優秀,有些人甚至能夠成為某個領域裡的大咖,單靠經營副業就能養活自己。
陸青是一位具有十餘年工作經驗的地方電台主播,收入穩定,但他不願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於是他整合電台工作經驗,發展了播音主持藝考教師一職。他說;「在台里的工作難有突破,得給自己多找路子。藝考老師,是把專業和事業融合的最好應對方式,緩解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壓力。"
彤彤是大學裡的一名青年輔導員,主抓思想政治教育。同時,他也是一名戲劇導演、編劇。他在大學裡成立了劇社,平時經常帶著學生參加各種戲劇節,斬獲了多項大獎。彤彤還自學了小提琴,在音樂平台註冊成為一名獨家簽約音樂人。
「詩和遠方可以與眼前的生活和諧並存。」彤彤認為多重職業的生活不是出於對自己本職工作的逃避,而是做加法,甚至做乘法。
真正的「鐵飯碗」是一個人終身學習的能力
《肖申克的救贖》里有句話:「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為什麼關不住?不是因為其他,而是因為它們擁有自由飛翔的能力。最容易在人群里發光的人,往往是喜歡折騰、不停學習與精進的人,是擁有斜杠能力的人。
《雙重職業》的作者麥瑞克曾給斜杠職場人提過建議:所謂的斜杠組合,最好是那些和你工作有關,而且是可以杠在互聯網或者下班時間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激發自己的斜杠能力呢?首先,我們可以從主業中尋找靈感,或者從業餘愛好中尋找靈感,另外,我們還可以對某項技能進行深度模仿和刻意練習。
在如今這個時代
如果再想抱著找一份穩定工作
安穩地退休的想法
恐怕你要失望了
真正的「鐵飯碗」應該是
一個人的知識力、思考力和終身學習能力
畢竟
你永遠不知道退休和失業哪個先來
作者:阿姍
主播:Hiromi Uehara
攝影:雪兒歡迎講述你的人生故事,投稿郵箱:wangzq@nand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