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天下凈利暴增難以持續,實控人龍冬慶銷售出身

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彭晨雨

來源 | 時代商學院

作者 | 彭晨雨

編輯 | 徐墨

隨著下游市場行業景氣度的提升,芯天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芯天下」)實現了業績的高速增長,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了83倍。

芯天下是一家專業從事代碼型快閃記憶體晶元研發、設計和銷售的公司。2022年8月5日,芯天下已向深交所創業板遞交招股說明書。

芯天下產品主要應用於消費電子、網路通訊、物聯網、工業與醫療等領域,近年來下游終端產品應用豐富,市場需求充足。但隨著「缺芯潮」的逐漸回暖,業績高增長能否持續?囿於經銷比例過高、專利技術的缺陷,芯天下的科技之路又該何去何從呢?

「缺芯潮」逐漸回暖,凈利暴增83倍難以複製

芯天下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凈利潤暴增83倍,其盈利後勁是否充足引人關注。

2019年-2021年(下稱報告期)的營收分別為2.49億元、3.35億元、7.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34.1萬元、253.03萬元、21,262.24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分別為-406.32萬元、-158.93萬元、20,931.55萬元,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扭虧為盈。如圖表1所示。

其業績暴增的背後邏輯主要是受益於晶元行業的供應緊張。芯天下在招股書中提及,自2020 年下半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和國際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全球晶元市場產能供應緊張,出現嚴重的「缺芯潮」。

但這樣的高需求市場和高盈利能否持續保持呢?

雖然2021年芯天下營收和凈利均實現了高速增長,但是隨著供給產能的補足,「缺芯潮」逐漸回暖,未來晶元價格將回落,可能會對芯天下的業績有一定影響。就像招股書中表示,「未來隨著上游產能的逐步釋放,若下游市場需求增速放緩或需求降低,將可能出現供過於求的局面,導致公司產品的收入及毛利率有所下降,對公司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而這樣的影響已經逐漸浮現。其中,NOR、SLC NAND中低密度晶元在2022年1-6月呈總體下滑趨勢。如圖表2所示。最近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放緩,導致今年下半年的需求前景不確定,下游設備終端商將面臨越來越大的銷售壓力。

乘著去年的「缺芯潮」,國內其他規模較大的存儲晶元企業去年業績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漲,但增速不及芯天下。83倍凈利潤增長背後,也是因為相較於行業內其他企業而言,芯天下上一年的業績基數較低,整體規模較小。除了整體規模較小,芯天下還面臨市場競爭加劇風險。芯天下在招股書中提及,公司目前市場佔有率相對較低,整體規模相對較小,2021年市場佔有率僅為2.28%,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四家中的三家。如圖表3所示。

從產品工藝技術水平來看,與頭部相比步伐稍慢。例如芯天下55nm NOR Flash產品報告期內已實現小批量銷售,而兆易創新去年同樣產品已實現全線量產。

從研發成果情況來看,芯天下93項專利中有12項來自於受讓取得,同時原始取得的發明專利中有近80%申請時間為2020年。

綜上所述,隨著「缺芯潮」的回暖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市佔率低、規模小、專利技術層面沒有優勢的芯天下恐怕難以複製凈利暴增83倍的盛景。

未能形成有效技術壁壘,專利含金量存疑

除了未來的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外,芯天下也始終未能向科技公司完成「華麗轉身」。

芯天下公司於2014年成立,在創立初期是一家半導體晶元銷售公司,不參與晶元的設計、製造。直到2017年,芯天下以4000萬現金和約9%的股份收購了輝芒微NOR產品線(包括5項基礎專利)。芯天下便開始了向科技公司的轉型升級。

在創立芯天下以前,公司的實控人龍冬慶先生一直擔任詩訊半導體貿易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的華南區銷售總監。公司董事會成員除了胡國慶以外,九成人員從未設計過晶元的開發研究。

在招股書中對這一點也能窺見一二,芯天下在主營業務中存在「非自研晶圓產品」,佔總營收比重為40%,如圖表4所示。芯天下專註於代碼型快閃記憶體晶元的研發、設計和銷售,其餘晶圓製造、晶圓測試、 晶元封裝、晶元測試等生產環節均通過委託加工的形式實現,這表示芯天下在生產中只研發和設計晶元,而實際的生產由代工廠完成。然而晶元是晶圓切割完成的半成品,一家負責設計、研發晶元的科技公司怎能出現佔比如此之高的非自研晶圓產品?

同樣的,在問詢回復中也可以得知,報告期內,芯天下主要通過 Kioxia Asia, Limited 直接採購及通過全球前十大電子元器件分銷商時捷集團(1184.HK)子公司時騰科技有限公司、文曄科技 (3036.TW)及其子公司文曄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大聯大(3702.TW)子公司世平國際(香港)有限公司間接採購鎧俠、三星、美光等全球知名 IDM 廠商 SLC NAND 存儲晶圓。上述公司在報告期內,佔SLC NAND存儲晶圓採購的100%,佔總採購的48.4%、53.3%、52.7%。如圖表5所示。

這意味著芯天下的SLC NAND存儲晶圓產品毫無研發技術可言,僅僅是簡單的切割就進行銷售。

相對應地,芯天下轉型技術公司的道路其實也舉步維艱。

首先,芯天下軟體開發層面上雖擁有22項著作權,但實際上成功通過公示發表只有銷售管理系統和芯天下CRM系統。但這兩個系統本質都為銷售系統,與主營業務的研發沒有直接聯繫。

其次,芯天下的SLC NAND的核心技術只有佔比更低的自研控制器為自主研發,存儲晶圓均為直接或間接採購。這意味著在SLC NAND上,芯天下未能形成有效的技術「壁壘」,市場份額隨時可能會被擠壓。

截至發稿前,芯天下的IPO材料被正式受理,擬衝刺深交所創業板。

面對內憂外患,芯天下該如何破局,又能否成功上市融資呢?

參考資料

《芯天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招股說明書(上會稿)》.創業板官網

《關於芯天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的回復》.創業板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