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蔣介石孫子遵其遺願,申請將兩蔣移靈大陸,公開講了2句話

  • 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96年,蔣介石的幼孫、蔣經國的第五子蔣孝勇拖著病入膏肓的身體,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在發布會上,他聲淚俱下地揭發了李登輝等人阻撓「兩蔣」移靈大陸的詳細經過,最後還說了兩句震驚世人的話。

蔣孝勇

這兩句話不僅讓台灣政客們無地自容,台灣民眾聽了之後也都是唏噓不已。

如今,當年參與兩蔣移靈動議的蔣孝勇等人都已撒手西去,但「兩蔣移靈」問題卻至今仍攪和著台灣當局。

那麼,兩蔣移靈之事究竟經歷了哪些曲折?蔣孝勇在發布會上又說了什麼呢?

兩岸統一未能成,兩蔣靈柩留台灣

1949年,蔣介石潰逃台灣。

按他的最初構想,短則三年,長則五年,他就能捲土重來,收復被「共匪」佔領的中國大陸,實現他所謂「反共復國」的遠大目標。

但這一切都是他的白日夢罷了,其「國光」計劃拖了十多年,都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台灣的處境也更加蹇促,而他卻早已是暮年。

所謂「鳥老戀舊巢,人老思故鄉」,晚年的蔣介石格外懷念大陸的山山水水,和家鄉的一草一木。

毛主席也很了解這位昔日對手的心境,所以就托章士釗給他寫信說:

溪口花草無恙,奉化廬墓依然;台灣金馬,唇齒相依,遙望南天,希諸珍重。」

就是希望他能回來,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但他仍放不下反攻大陸的執念,所以最終也沒有回去。

其實晚年的他已經意識到,在他有生之年不可能實現這個妄想了,但他還是奢望他的後輩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幫他了卻這個心愿。

所以他囑咐後人,他死後不要葬在異鄉,要等大陸「光復」後再移靈故土,讓他葉落歸根。

為此他還特意為自己選了三塊墓地,一處是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另一處是奉化溪口老家的蔣氏墓地。最後一處就是他一直鍾愛的廬山。

而諷刺的是,正是他所痛恨的共產黨悉心保護了這三個地方,才使他情有所系、魂有所牽。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在台北的士林官邸離世。家人最終根據他的遺願,沒有把他埋葬在台灣。

但把他的靈柩暫時存放在哪裡,卻讓他的家人們犯了難。最後還是蔣經國拍板決定,將他父親的遺體暫膺在了慈湖

慈湖本名埠尾,是桃園縣大溪鎮福安里的一個湖泊。湖泊周圍青山縈翠,綠樹含煙,梯田錯落,溪水潺潺,頗似蔣介石的老家奉化溪口。

蔣介石當初觸景生情,感物傷懷,就將埠尾改名慈湖,一來是感念自己母親王太夫人的慈愛之心,二來是懷念家鄉寧波的慈湖。

在無法歸葬大陸的情況下,家人將他先安置在這個他寄託了太多情感的地,也是在無奈之中找到的最好辦法了。

而我黨得知蔣介石遺願之後,對其作了積極的回應。

1981年,在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講話中,胡耀邦公開表示:

「不但孫中山先生的陵墓經過一再修葺,而且奉化塋墓修復一新,廬山美廬保養如故。」

並且歡迎「蔣介石先生的靈柩遷移到奉化蔣氏墓地來」。1982年中央又指派廖承志給蔣經國寫了公開信,在信中承諾:

蔣介石靈柩在「統一之後,即當遷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廬山,以了吾弟孝心」。

胡耀邦

在我黨的多番感化下,加之蔣經國自己也意識到了「光復大陸」的不切實際。

所以晚年的他一改之前 「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立場,主動派人到大陸尋求和談。

以期在有生之年,能夠讓父親的遺體重歸大陸。但天不假年,就在兩岸和談取得重大進展時,蔣經國卻突然去世。

兩岸和談事業雖然只開了個頭,但蔣經國已經堅信,在不久的將來,父親的靈柩必能重回故士。

所以他也留下了遺囑,將來也要跟隨父親遷葬大陸。

蔣經國

但他夢想的埋骨地是奉化溪口鎮,以便能時刻陪伴自己的母親,彌補未能膝前盡孝的遺憾。

所以,蔣經國去世之後,他的家人為了遵重他的遺囑,也沒有將他埋葬在台灣。

而是將他的遺體暫時安放在了慈湖旁邊的頭寮,讓他先暫陪自己的父親,待到兩岸統一,再一起遷葬大陸。

台灣局勢突生變,為護先人謀移靈

但台灣之後的政治形勢超出了蔣家人的預料。

由蔣經國推上台的李登輝繼任台灣省領導人之後,一改之前對蔣家人唯唯喏喏的姿態,反而一再在政治上拆蔣氏父子的台。

李登輝

他打著「本土化」和「民主化」的旗號,指責蔣氏父子領導的國民黨是「外來政權」,還說他們在台灣長期推行專制統治,是阻撓台灣民主化進程的罪魁禍首。

在李登輝的煽動下,民眾對蔣氏父子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有部分極端分子甚至推翻了蔣介石的雕像,抹除了蔣介石題字等。

其他黨派關於裁撤靈寢管理單位、刪減管理經費、廢除守陵衛兵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蔣氏父子掌控台灣近40年,現在皆已去世,至少也應死者為大。

而現在蔣經國去世不過數年,台灣人民就如此對待兩蔣的遺體,蔣家人的憤慨可想而知。

但蔣氏後人早已無法控制台灣的局面。蔣經國之後,蔣氏家族人丁凋零。

蔣經國的六個子女中,蔣孝文蔣孝武章孝慈已經先後去世,蔣孝勇也已是癌症晚期,第三代子女中已經幾乎到了無人可用的局面。

同時,蔣家在政治上也失去了如日中天的權勢,蔣家的親信行政院長俞國華、「參謀總長」郝柏村等人相繼被李登輝排擠出局。

黨部秘書長李煥也投靠了李登輝,剩下的就只有時任 「國安會秘書長」的蔣緯國了,但蔣緯國也已身患重病。

以後的蔣家將在政局中更加的式微,已經眾所周知的事實。待到那時,兩蔣的遺體在台灣將更不會有容身之處。

在這種情況下,身為嫡子的蔣孝勇,開始醞釀移靈大陸計劃,一則了卻兩位長輩的遺願,二來是為了避免先人在台灣受辱。

1995年,蔣孝勇確診了食道癌,自感時日無多的他,希望能在自己生前達成爺爺和父親的遺願。

於是就把想法告訴了自己的叔叔蔣緯國,兩人一拍即合,一番籌劃後,兩人分別開始了行動。

蔣緯國

1996年7月8日,蔣緯國突然在國民黨高層會議上,拋出了兩蔣移靈大陸的動議,打了李登輝一個措手不及。

此時的李登輝正在大肆鼓吹兩岸之間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

如果此時,台灣的兩位前任領導人的遺體被遷回到他所說的「另一個國」,那他那套歪理邪說就徹底喪失了理論基礎。

所以李登輝肯定不會同意兩蔣移靈大陸。

但這時他還沒想好對策,就先以「此事關係重大,須交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討論」為由,草草搪塞了過去。

誰成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996年7月25日,蔣孝勇在李登輝事先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帶著全家飛到了大陸。

大陸有關方面熱情地接待了蔣孝勇,並找來全國最好的中醫給他看病。但當時的蔣孝勇已經病入膏肓,中醫對此也是束手無策。

萬念俱寂的他只剩一個願望,就是到蔣家祖宅看看。有關部門也很快同意了他的請求,並派專人護送蔣孝勇到達溪口。

蔣孝勇1948年出生於上海,還在襁褓之中就跟隨父親去了大陸,所以這是他平生第一次回祖居地。

回到故鄉的他特別激動,硬是拖著病體走完了溪口的每一級台階,並對隨同而來的家人們說:

「這是回鄉的路,是認祖的路,這麼多年了才有機會走第一遭,得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上去啊。」

來到祖宅後,蔣孝勇看到 「奉化之廬墓依然,溪口之花草無恙」

對比兩蔣靈柩在台灣的待遇,更是悲感交集,最後他動情地對家人說:「無論如何,我們蔣家人都是中國人。」

蔣緯國的遷靈動議和蔣孝勇的回鄉之舉,很快傳到了台灣媒體的耳朵里,一時間輿論議論紛紛。

移靈動議竟未成,孝勇發言眾唏噓

當時,台灣人民大多都認為蔣家後代的遷靈動議合情合理,符合中國傳統。

且台灣其他黨派也大多支持蔣家的動議,但國民黨卻遲遲沒有表態。

正當李登輝一籌莫展之際,蔣家的另一名親信時任「總統府」資政的蔣彥士投靠了李登輝,並向李登輝獻計說:

「不如來個假意成全,順水推舟,將來最好能借宋美齡之口來制止蔣緯國。」

李登輝大喜過望,立即成立了 「兩蔣移靈小組」,在形式上做足了秀。

移靈小組名義上是研究蔣緯國和蔣孝勇動議的可行性,但實際上小組成員均是他千挑萬選之人,研究結論早就在他完全掌控之中了。

此外,為了徹底堵住國民黨內「支持移靈」派的嘴,李登輝把和他私交甚密的章孝嚴拉攏進研究小組。

章孝嚴雖姓章,但卻是蔣經國的庶子,也算是蔣家人,但和蔣緯國等人關係比較疏遠,正好可以在他身上做文章。

隨後他又找到辜振甫的夫人嚴悼雲,委託她前往美國遊說宋美齡。

宋美齡一直主張將蔣介石以「中國民國故總統「的身份靈柩葬在南京中山陵,但當台海局勢急轉直下,實現這一方案面臨太多困難。

幾經考慮之後,她一改之前支持移靈的態度,最後同意了李登輝提出的先將兩蔣「國葬」於台灣的方案。

有了宋美齡的表態,移靈小組就無所顧忌了,包括蔣孝嚴在內的所有成員一致附議u,說當前移靈時機尚不成熟。

國民黨內支持移靈的人見宋美齡都已表態不支持移靈,他們也就無話可說了。所以最終一致否決了蔣緯國等人提出的移靈動議。

得到消息的蔣緯國悲痛不已,但他仍沒有放棄努力。在隨後召開的國民黨十四屆第四次中評委會議上,他詳細解釋了提議移靈的主要原因。

於私來說是盡人子之孝道,以符合中國人樹高千丈,落葉歸根,入為安的傳統習俗。

於公來說是以移靈問題作為鬆動僵局的催化劑,恢復兩岸之間的正常溝通。

說者言辭懇切,但聽者卻心不在焉,響應者寥寥無。蔣孝勇得知消息後更是激動不已, 隨即召集記者舉行了新聞發布會。

在發布會上,他不但大罵蔣經國的舊部蔣彥士恩將仇報、「不要臉 」;還諷刺章孝嚴姓章「沒有資格談論蔣家的事情」。

最後他憤怒的說了兩句話,一句是「 國民黨已不是國民黨 , 兩蔣移靈大陸總比被自己人鞭屍好一點 」。

另一句是「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習俗,我們家鄉的習俗就是回鄉入土為安,為何要將移靈奉安泛政治化?」

蔣經國與蔣介石

在場的人聽了都唏噓不已,曾經執掌國民黨近六十年的蔣家竟淪落到如此地步。

不但在黨內基本失去了話語權,甚至都擔心起自己的國民黨會對他們搞政治清算起來了。

不久後,蔣孝勇和蔣緯國也相繼去世,一場沸沸揚揚的移靈風波就這樣不了了之。

但蔣孝勇在記者會上所說的那兩句話卻是一語成讖。

移靈終被政治化,實現遺願靠統一

首先是他所說的「泛政治化問題」。

2004年1月,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夕,蔣經國夫人蔣方良和蔣緯國夫人丘如雪等人,突然以全體家屬名義致函陳水扁 。

請求將兩蔣移靈國防部管轄的五指山台軍示範公墓,實質就是為國民黨所在的泛藍陣營造勢。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之前一直致力於「去蔣化」的陳水扁竟痛快地答應了蔣家的請求,並下令以國葬法辦理相關事宜。

事後,陳水扁藉機大肆吹噓「 外來政權也不得不認同台灣 」,來為他的「族群融合」政策貼金。

一番操作後,蔣家的移靈請求竟給陳水扁當了助攻。

後來,國民黨的泛藍陣營落選,又以「民進黨執政理念與兩蔣生前反台獨立場有出入」為由,反對移靈五指山。

陳水扁撥巨資為兩蔣修建的陵墓便就此荒廢。

但到了2007年,為備戰2008年1月的「立委」及3月的「總統」選舉 ,陳水扁又開始重提「去蔣化」。

他不僅宣稱:「慈湖蔣公陵寢是完全不符合民主時 代潮流的封建產物應予廢除」 ,還在年底強行撤走了守陵衛兵。

並且還將慈湖陵園封園 , 聲稱只有完成移靈之後才會再向公眾重新開放 。

蔣經國和夫人蔣方良

為了不使先人受辱,蔣孝勇夫人方智怡等人重提「移靈大陸」的動議。

但有了上次的教訓後,國民黨內部認為 現在提出移靈大陸 , 不但會挑起兩岸關係的敏感神經,甚至可能影響 2008 年「總統」選舉 。

所以讓蔣家家屬暫做等待,等到「大選」後再做統一規劃。但國民黨當選後,移靈問題又不了了之了。原因正是「國民黨早就不是那個國民黨了」。

2021年朱立倫當選國民黨主席後,不但宣稱國民黨是親美的政黨,還公然否認「九二共識」。

他聲稱 「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叫囂與大陸進行「基於原則」的接觸和談判。

在7月30日在李登輝去世兩周年後,他又公開評價其推動了「民主台灣」,對台灣地區的發展有著很大貢獻……

此前的2018年2月28日,還曾有6名「台獨」分子混入慈湖陵寢,向蔣介石靈柩潑了「象徵受難者鮮血」的紅漆。

他們聲稱是懲罰蔣介石在228事件中犯下的罪行。

這也是蔣介石的靈柩安置在慈湖之後,遭受的首次破壞,奇怪的是現場的觀眾就在那裡漠然地圍觀,沒有一個人出面制止。

隨後趕到的「憲兵」也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任由不法分子在那裡胡作非為。照此下去,蔣孝勇當年擔心的「鞭屍」可能就不遠了。

蔣介石對台灣恐怖統治了那麼多年,到頭來沒有贏得後世對他的敬畏;而蔣經國過錯再多,畢竟也帶領台灣成了亞洲四小龍

在世風光的兩蔣,去世之後竟落得如此田地,不但不能落葉歸根,甚至也不能入土為安。

但種因得果,他們也怪不得別人。

如果不是蔣介石退守台灣後還一心妄想反攻大陸,而是主動接受和談的話,兩岸之間也不會成了現在這種局面了。

如果不是蔣經國一手把李登輝推上了台,也就不會在台灣社會埋下台獨的惡根,兩岸和談也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曲折了。

但不管怎樣,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統一台灣的決心不會變,兩蔣葉落歸根的遺願最終還得由大陸幫他們實現……

對於兩蔣移靈大陸一事,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