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軍捆綁的韓國軍隊,突然公布了自主研發的武器,聲稱世界一流


日前,韓國多家媒體競相報道了一則消息:該國科研人員歷時7年之久自主研發的艦載防空導彈研發成功,並順利通過測試,韓國命名該款導彈為「海弓」。有關媒體在報道的時候特彆強調,此次「海弓」的成功研製,預示著韓國有能力生產自己民族品牌的艦載導彈,此前類似這種的尖端武器嚴重依賴從外國購買。韓國防衛廳更是稱「海弓」的防禦性能世界一流。

眾所周知,伴隨著近代世界的變幻風雲,韓國遭受過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蹂躪,獨立後的韓國意識到唯有自身強大才能不再遭受侵略,同時韓國也夢想回到檀君時代,成為東亞乃至世界的強國。而要成為強國,除了工業上實現現代化,自己的國防軍事實力也應該達到世界強國水準。基於此,韓國在近幾十年里,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軍隊建設,根據資料統計,韓國每年的軍事開支佔到整個GDP的百分之六左右,截止到目前為止韓國軍隊的武器裝備實力在整個世界也都居於很高的程度。根據世界相關媒體的一項統計顯示,韓國的軍事力量在全球範圍內躋身前十,這意味著韓國似乎是世界上的軍事強國。


但是由於韓國軍隊近幾十年很少參與海外作戰,再加上許多先進的尖端武器都是從美國等國購買得來,比如愛國者導彈,波音737預警機等,韓國的綜合戰鬥力與軍事武器研發能力都嚴重不足。韓國人也知道一味地買買買終究不是事,一旦韓國和美國鬧僵,先進武器被美國卡住脖子,到那會自己的防衛和周邊國家比起來就是稀碎。所以韓國開始研製起自己的武器,並最終研製出「海弓」。

我們先來說說「海弓」艦載防空導彈這款武器。此前韓國驅逐艦登陸艦護衛艦上裝載的反艦導彈是美國雷神公司的生產的RIM-116,隨著「海弓」的問世,韓國計劃在近幾年換掉RIM-116。目前「海弓」導彈的詳細參數還沒有流露出來,根據零碎的已知資料,「海弓」上面搭載有雙重的引擎系統,它的射程僅僅只有二十公里,可以看到「海弓」主要針對的目標是各類導彈和艦艇的近距離威脅,根據韓國相關軍事人員的話來說,「海弓」在反擊各類導彈襲擊方面毫不遜色,任何速度超過2馬赫的反艦導彈都逃不脫「海弓」的攔截。

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此前的測試中,韓國相關研究人員用「海弓」進行攔截試驗,在攔截的所有十枚反艦導彈中,海弓有效攔截住九枚,按照這種測試結果,毫無疑問「海弓」在攔截目標的精準度上達到了世界一流的水準。但是根據業內人士的話來說,為了提高命中率,「海弓」的各項測試標準很低,「海弓」在掠海高度上僅僅攔截住了兩枚,其他的均是在高空攔截住的,甚至有一枚導彈沒有被擊中,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海弓」能否有攔截和應對各類目標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除了測試標準過於寬鬆外,還傳出「海弓」的飛行速度出奇的慢,它的速度只是在0.5馬赫,別說這個速度比世界上許多亞音速的反艦導彈都要慢,就連大部分的亞音速飛機的速度都比它要快。

韓國大力發展艦載防空導彈的目的就是在所有防禦都被攻破後,用艦載防空導彈進行最後的防禦,按照目前這種水平,「海弓」能有效應付各種反艦導彈嗎?

且不說在整個世界的水平,單就韓國周邊幾個國家的亞音速反艦導彈來和韓國「海弓」做一簡單比較。俄羅斯X-35可以在海面3至5米的高度上飛行,它的飛行速度為0.9馬赫。日本的XASM-3飛行速度在3馬赫,同時它也能貼近水面飛行,甚至連我們台灣省的雄風-3 導彈都能夠進行掠海飛行,他的飛行速度也在2.5馬赫。可以看到由於「海弓」在對貼近海面飛行的反艦導彈不能夠進行有效攔截,再加上亞音速反艦導彈本身的局限性:從探測到導彈來襲到作出反應的時間只有短短三十秒,面對掠海的反艦飛彈面前,「海弓」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應對。韓國方面所謂的「海弓」導彈是韓國國家防衛上最後一道防線的說法,不由得讓人想起「馬奇諾防線」。

由此可以看出「海弓」並不具備世界一流的能力,與大多數國家的亞音速導彈相比,還有許多急需改進的地方。韓國這種一味的拔高自己軍事科研能力,而缺乏嚴謹的科學態度的做法,只是在自欺欺人,最終受傷的還是自己,一旦國家軍隊處於危急關頭,肯定不能有效解決威脅。還是希望韓國社會能夠改掉好大喜功毛病,正視自身的不足,本著嚴謹的科學態度,踏踏實實的研究自主軍事武器,這樣才有可能成為世界一流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