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師哪得輕如許 唯有砥礪映初心

「梁老師,是我這輩子遇上的,最好的、最優秀的老師!既教我做人的道理,又傳授我專業知識,生活上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就象我的媽媽一樣!」直到現在,已經是黑龍江省聲樂界的楚翹級歌唱家,時任黑龍江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的侯賽男,說起她的老師來——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聲樂系教師梁嵐,仍是淚花瑩瑩,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為基層音樂愛好者做聲樂示範

守得初心

「我家裡沒有人會唱歌,但我從小嗓子就好,特別喜歡唱歌。」現從教於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聲樂系,國家一級演員,黑龍江省著名歌唱家、教育家,民族聲樂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梁嵐教授,說起自己從事聲樂事業的經歷,至今仍覺得是個奇蹟。

梁嵐出生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此時的中國,正處在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初期,物質極不豐富,在上學的年紀趕上「文化大革命」,當時人們所能聽到看到的藝術都是樣板戲。因為從小嗓子就好,愛唱歌,家裡人特意給她買了個收音機。收音機就成了她的第一任老師。她沒事就聽收音機里播放的歌曲和樣板戲,一遍遍地聽,跟著哼唱,歌曲、樣板戲都模仿得有模有樣,完全是自學自悟。父母和鄰居們也都認為,這孩子在文藝方面很有天賦,將來一定會在這方面有所造詣。十三歲,她終於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機會,背著父母參加了黑龍江省革命樣板戲學習班的考試,由於先天條件好,嗓音亮,又會表演。當場就被錄取為樣板戲學習班學員。回憶起這段經歷,梁嵐仍激動地說「這是我走上藝術舞台的第一步。」

後來她考入黑龍江省藝術學校(也就是現在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的前身)京劇進修班進修。經過三年的系統學習,打下了紮實的戲曲舞台表演基礎。雖然學的是戲曲,但她從小就喜歡唱歌,做一名歌唱家的夢想卻隨著年齡的增長愈來愈強烈。在省藝術學校期間,曾拜著名歌唱家李高柔門下學習聲樂,顯露歌唱才華。終於,她碰到了人生的第二次機會,並做出了影響她人生成長之路的重要抉擇。1983年黑龍江省歌舞團招演員,她憑藉演唱的一首創作歌曲和讓人感動落淚的《角落之歌》順利進入黑龍江省歌舞團,她多年的夢想終於得以實現。幾十年後,當她回憶往事時,還記得當年激動的心情「看到歌舞團的大舞台,我真的高興啊,我真的可以在這個舞台上唱歌了,這是真的嗎?」

進入省歌舞團,以為自己當個合唱演員就很滿足,誰知團里非常重用,成為了團里的台柱子,經常赴省內外參加大型文藝演出。舞台實踐經驗在演出中不斷豐富和提高,並多次在省級聲樂專業比賽中奪得重要大獎。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她於1988年赴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進修,師從聲樂教育家王福增教授,又於1994年赴北京中國音樂學院深造,師從聲樂教育家金鐵霖教授,兩次學習讓她的技藝有了突飛猛進的飛躍。伴隨著歌唱技藝的精進,也迎來了她聲樂事業的收穫高峰,先後獲得文化部舉辦的「全國聲樂比賽」銅獎,「全國每周一歌」金、銀、銅等獎項,全國「金龍杯」聲樂比賽銅獎等等國家級大獎,不勝枚舉。曾先後在北京、廣西、黑龍江等地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她的老師,聲樂教育家金鐵霖老師就曾這樣說:「梁嵐聲音純正,演唱聲情並茂,是一名非常全面的演員。」

隨著年齡的增長,僅僅站在舞台上為喜愛她的人民群眾表演,已不能滿足她的價值實現,她萌生了當一名藝術教育工作者的想法。從1989年開始,她就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開始為對聲樂感興趣的孩子們上聲樂課,當時她教授的孩子,很多都是慕名而來。到2002年,她正式調入黑龍江省藝術學校擔任聲樂科教師,她已經培養了近百名孩子。為了能夠遊刃有餘地勝任省藝校聲樂教學工作,她翻閱了一切能看到的聲樂教材,一遍遍聽老師當年上課的錄音資料。調入學校僅一個月就登台舉辦公開課。公開課一炮而響,得到了校領導和聲樂科全體教師的一致讚譽和信服,她也完成了自己人生轉型期的一次華麗轉身。

梁嵐師生為「結對子種文化」培訓班學員做聲樂示範

雕琢璞玉

「我教授的孩子,我得為她(他)們負責任!」這是梁嵐內心為自己定下的目標,她既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要求自己做的。為了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結構,2004年,她取得了大學本科學歷。在業務建設上,她邊教學邊鑽研,在省級及國家級刊物上發表了專業性論文。為了解決專業教學遇到的難題,她多次赴北京、上海學習,吸納先進的聲樂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業務能力在省內首屈一指,培養出的學生很多都成為地方藝術院團的中堅力量。

「孩子們就象一塊璞玉,你把她雕成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但每個孩子又不同,又要區別的對待!」因材施教,是梁老師教學的最大特點。她對每個學聲樂的學生們,都先了解她(他)們的聲音特點,看她(他)們存在哪些問題和需要解決的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們能夠快速的找到自己的問題,並因為自己演唱方法難題的解決而有進步,信心倍增。

在北京武警部隊擔任獨唱演員的黨中華說「梁教師教學起來可嚴厲了,唱不好,不會,就會挨批的!但是這是為我們好啊!」從當年的哭鼻子,到現在理解老師的一片苦心,如果沒有老師當年的嚴厲,她也不可能走出去,到北京發展,發展得這麼好,她內心裡對老師充滿了感激。現在只要有機會回哈爾濱,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訪梁老師。

女高音歌唱家梁嵐與她的學生薛丹、趙洋洋演唱歌曲《北大荒人的歌》

凝心鑄魂

「新生必上的第一堂課就人生品德課,我告訴孩子們,只有心裡有別人,你的歌聲才有高度,有感情!做歌者,首先要學會做人!」她教育孩子們第一堂課必以這個作為開場。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認為教育工作者,更是靈魂的哺育者,除了要傳授給孩子們基本的專業知識外,更重要的要澆灌她(他)們的心靈,在這方面,她給孩子們做了很好的德行示範榜樣。

「老師,我是葉茹啊,你都忘了我嗎,我發燒,您給我包餃子,喂我吃藥,接我去您家。老師您都忘了嗎!」當捧著一大束鮮花,風塵僕僕地從上海做飛機專程趕來看老師的學生出現在梁老師面前時,梁老師一時語塞,她被學生的一片赤誠,還記得老師當年對她的好而感動得落淚。她是不記得這些小事了,因為這樣的事情她做得太多了,已經記不得對哪些孩子這樣的付出過了。

她的優秀學生,侯賽男跟她學生聲樂十幾年,作為黑龍江外縣出生長大的孩子,她的家庭經濟條件並不是很好。十幾年裡,梁老師無償的資助她上學的費用,為她購買演出用的服裝,甚至有時吃住都在老師家裡,就象對自己的孩子那樣,無微不至的照顧。她們就象母女一樣相處,彼此無間。楊亮,在一次義演中偶然的遇到的聾啞學校的盲孩子,五年來梁老師義務的接送並教授他聲樂知識,風雨無阻,不求一絲回報。她說「老師不求你能回報什麼,只要你有個技能,能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事就行。」現在這個孩子已經有了正式的工作,能夠完全自立了。

「梁老師有水平,人又好,熱情,沒架子!」這是安達歌舞團一位學員對她的評價。多年來,她持續從事公益教育活動,為提升基層藝術人員的專業水平,為廣大基層群眾普及聲樂知識,做出了卓越貢獻。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近8000人接受過梁老師的專業輔導。

象這樣的事,一樁樁,一件件,數也數不清。梁老師自己也不知道做了多少。她不僅在專業上要求孩子們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在品德建設上,她的一言一行,無疑在學生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已經深深定格在學生們的心裡。「行教」勝於「言教」,這是她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最好示範。學生們對老師除了感激與感恩,更多的是深深的敬重,都為自己有這樣的好老師而幸運。

下自成溪

「看到孩子們都有成就,都有出息,我這個做老師的是最欣慰的!」正是因為她執著於最初的夢想,並一直為之努力奮鬥,正是因為她一直醉心於她的聲樂教育事業,從教幾十年來,她培養了一大批在省外及省內聲樂領域裡的優秀拔尖人才,如她的學生,黑龍江聲樂界的優秀拔尖人才,肇東群眾藝術館副館長侯賽男、北京煤礦文工團獨唱演員孫國玉、北京武警部隊的獨唱演員黨中華、北京軍樂團獨唱演員趙洋洋、中國歌劇舞劇院演員楊樂、大連歌午團演員劉威、三亞歌午團副團長演員許光蕊等等,都獲得過國家級和省級大獎,都成為獨擋一面的歌唱家。如她的學生黑龍江省歌舞劇院演員杜雪瑩、大興安嶺歌午團獨唱演員躍景慧,伊春歌舞團演員張研、黑河愛輝群眾藝術館副館長楊海南等等,都成為了地方院團的中堅力量。據不安完統計,從教幾十年來,她培養了校內和校外的學生千餘名,為我省的聲樂教育事業,為繁榮我省的文藝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她本人兩次被評為黑龍江省「三八紅旗手」、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獲得「紮根龍江做貢獻藝術家」稱號,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擔任中國民族聲樂研究會理事,黑龍江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對於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她總是謙虛的說「是我的命好,遇到了好老師,也總能遇到伯樂!」

對於自己的成長,她總是說「如果沒有遇到那麼好的象王福增、金鐵霖這樣的老師,如果沒有遇到那麼好的單位的領導,如果沒有在我的母校——省藝校,京劇專業進修3年,我都不會成為今天的我!」她就是懷著這樣感恩的心,認真的做人,認真的做事,才成就了今天的她。

其實,縱觀那些取得優異成就的人,哪個不是拼搏奮鬥在夢想的路上,哪個不是經歷了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歲月,有哪個人是輕易的,就隨隨便便成功了呢。

「努力的活在當下,就是我對自己最大的期許!」對於未來,梁嵐老師給出了我們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