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元iphone背後的中國力量,國內手機行業的驚人變化

【策子俊原創文章】

蘋果推出智能手機iphone之後,手機行業經歷了一次大洗牌,國際巨頭們紛紛折翼,NOKIA,Moto,HTC被迫賣身,SONY也逐漸沒落。產業鏈頂端的ARM,Android崛起,三星依靠硬體全產業鏈,特別是OLED屏幕上的技術突破,一路逆襲,大有挑戰蘋果的態勢。

不過進入2018年,手機行業的變化又在悄悄發生,萬元iphone成常態,三星中國市場銷量持續下滑,7納米華為麒麟980晶元發布,緊隨蘋果A12晶元之後,展示中國力量,並且華為手機價格一路向上。榮耀小米OPPO、vivo紛紛加大力度開拓國際市場,國內手機品牌一路高歌猛進,勢不可擋。

這些變化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國內手機品牌和供應鏈的多年持續投入,厚積薄發,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下面我們從蘋果中國供應鏈、核心硬體國產化趨勢、國產手機品牌商突圍,幾個方面來分析下,國內手機產業的現狀。

蘋果是一家要求完美的企業,這一點在蘋果的iPhone手機產品上已經充分體現。由於蘋果對供應商的苛刻要求,打入蘋果供應鏈的廠商,代表著技術和質量。

蘋果具有全球一流的資源整合能力,蘋果手機的零部件來自世界各地,其中核心零部件來自美、日、韓,主要是核心晶元、屏幕等,其它零部件大部分來自中國,由富士康、和碩等工廠組裝。

二月份蘋果更新了供應商名單,長達30頁,前200名供應商,在全球範圍內共有778家工廠,占蘋果2017年全年材料、製造、組裝採購支出的98%。其中,中國台灣共計49家供應商,中國大陸供應商佔29家,中國香港供應商佔7家。共有85家中國供應商入選,佔比高達43%。然後是日本供應商佔42家,美國供應商佔41家,韓國供應商11家,新加坡供應商5家,德國供應商6家,奧地利、芬蘭、荷蘭分別有2家,英國、瑞士比利時和沙特各有1家。

我們再來看看,新加入蘋果供應鏈的中國供應商名單。京東方、歐菲光、美盈森、長電科技、鵬鼎國際、百成實業、恆銘達是中國大陸新加入蘋果供應鏈的企業,明安國際、谷崧精密、景碩科技、和碩、白金科技、致伸科技來自中國台灣,英誠實業來自中國香港。蘋果供應鏈中,中國供應商的增長最為迅猛。

大家可能認為蘋果供應鏈的中國企業,跟美、日、韓等企業相比實力相差懸殊,沒錯,這個是肯定的。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下,手機產業核心元器件的國產技術突圍。

一部手機最核心的技術部件,當屬主控晶元。主控晶元是手機的大腦,通過軟體,控制著手機中的其他硬體。現階段手機行業中,能開發主控晶元的廠商主要有,美國高通、中國華為、美國蘋果、韓國三星、中國台灣聯發科、中國展訊

中國實力廠商華為,被行業稱作技術控,在通訊產業具有全球領導地位,華為旗下企業海思半導體,通過持續多年的技術累積,打破美國高通的專利和技術壟斷,在高端手機晶元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華為海思今年推出的新品,麒麟980晶元,採用半導體行業全球領先的七納米工藝製程,較上一代產品麒麟970晶元,CPU單核性能提升75%,功耗降低58%,gpu性能較上一代產品提升46%,能效提高了178%,AI運算能力較上一代產品提升4倍。

麒麟980晶元,內置全球領先的基帶產品,性能達到LTE Cat.21標準,其峰值下行速率可達最高1.4Gbps,上行速率理論上可以達到200Mbps。麟980晶元的內存控制器,是全球首款支持LPDDR4X 2133MHz 內存的晶元,帶寬增加了13%。另外麒麟980晶元,還內置了第四代ISP圖像信號處理器,和海思的Hi1103 Wi-Fi晶元。如果大家想更具體的了解麒麟980晶元,可以看我之前寫的文章。

中國台灣的聯發科生產的手機晶元,主要用在中低端手機當中,國內的oppo、vivo、小米、魅族都有大量採用聯發科的晶元技術,為消費者提供了很多高性價比的手機產品,是手機晶元產業不可忽視的力量。

提起中國的展訊,很多人可能並沒有聽說,但就是這樣一家企業,曾一度佔據全球手機處理器市場四分之一的銷量,在印度市場排行第一,展訊sc6531晶元,全球手機處理器單品出貨排名第一。2017年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中,中國的華為海思半導體和紫光展銳分別排名第七和第十。紫光展銳,是展訊和銳迪科合併之後的公司名稱。

國內手機晶元行業,高端的華為、中低端的聯發科和低端的展訊形成互補。

顯示屏也是手機產業技術壁壘比較高的產品,目前低端的顯示屏採用LCD技術,高端的顯示屏採用oled技術,未來的趨勢是mini led和micro led。

手機產業主要的顯示屏廠商有,日本的jdi和夏普,韓國的三星和lg,國內的京東方天馬。目前全球手機LCD顯示屏市場佔有率,國內的京東方排名第一,手機LCD全面屏國內的天馬排名第一。手機oled顯示屏平市場佔有率,韓國三星處於壟斷地位。但是國內的京東方和天馬正在逐漸加大對oled顯示技術的投入,產品已經開始量產,預計明、後兩年市場佔有率將逐漸增大,打破韓國三星的壟斷地位。

手機中的內存和存儲產品,是絕對的高技術壁壘產品。日本的東芝,美國的鎂光,韓國的三星和現代,控制著整個市場。不過讓人欣慰的是國內的三大存儲器廠商,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福建晉華今年開始試產,明年實現量產,預計在2020年將對市場形成影響。

隨著國內手機供應鏈的不斷完善,技術和質量的提升,核心元器件的技術突破,國內的手機品牌迎來了發展的最佳時機,華為、榮耀。小米、OPPO、vivo。一加、魅族、傳音等手機品牌,分別在國內和全球手機市場快速成長。

華為已經是全球前三名的手機品牌,並在國內逐漸取代三星的地位。小米逐漸加快海外擴張,並在印度市場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OPPO和vivo分別在國內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並逐漸開始擴張海外市場。一加手機品牌在印度高端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傳音手機在非洲市場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