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物業管理行業年報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並未使物業管理行業放緩發展腳步,相反,物業服務企業在抗疫一線砥礪奮鬥,整個行業備受社會關注。總結2020,不難發現,物業服務企業繼續加大規模擴張力度,注重規模有效增長,積極探索多種經營新的收入增長點,深化運用高新科技手段優化管理和服務,在物業管理這條黃金賽道上競爭角逐;同時,年內物業資本市場空前火熱,上市物業服務企業被給予更高估值,資本價值不斷重塑。

規模篇


一、物業管理行業仍處在「規模為王」的時代


在行業發展的現階段,對物業服務企業而言,擴規模仍是王道。一方面,規模是基礎物業服務的直接來源,是增值服務延伸的重要基礎;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對規模大的企業認可度高,估值也更高。


圖:在港上市企業市值和在管面積的關係

註:少數企業未披露2020年中在管面積,未列於圖


從多數在港上市企業的市值和管理規模的關係上可以看出,市值高的企業往往規模較大。此外,2019年物業百強TOP10企業在管面積約佔全國在管總面積10%,遠低於同年TOP10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面積佔全國的比重約30%,仍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因此,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在做好服務的基礎上,有選擇、有質量地擴大管理版圖。


二、不同擴張手段各有千秋,找對方式很關鍵


2020年,行業「跑馬圈地」式擴張異常激烈,伴隨企業上市潮,年內有效併購案例超70宗。收併購成為擴規模的最直接、高效的手段。與去年相比,被併購公司表現出業務類型多樣化的特點,更多布局在環衛、環境清潔服務、醫美服務、保險業務等關聯領域。如碧桂園服務收購城市縱橫、海峽能源科技、合富輝煌等,通過收併購其他業務領域專業公司,延伸服務鏈條,創造業務增長點。


表:2020年部分物業服務企業收併購案例


此外,物業服務企業提升服務標準化,專業化,增強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積极參与市場競標。第三方外拓雖佔比小,但卻是企業真實競爭力的體現,既能降低對兄弟開發企業的依賴,也不需要像收併購那樣的高支出,是長遠發展的重要擴張手段。2020年,據不完全統計,新力物業2020年外拓中標項目數量近百個,建業新生活和新城悅服務年內中標項目數分別超60個、40個。


表:2020年部分物業服務企業市場外拓中標情況(公開資料整理)

但就行業的發展現狀看,兄弟開發企業支持仍為擴規模的基礎力量。截至2020年6月30日,碧桂園服務、藍光嘉寶服務等多家企業在管面積中有一半以上來自兄弟開發企業。


圖:2020年中期部分在港上市企業來自兄弟公司的項目在管面積比例情況


總結以上主流擴規模方式,不同手段各有千秋。收併購最大的優勢是能快速擴大規模,也有利於豐富管理業態和進入新城市,但需耗用大量資金,容易產生因整合不當導致的管理問題;第三方拓展無需資金支出,是企業實力和品牌的證明,但增速慢、拓展難度較高;關聯方支持對企業的規模增長確定性強,也有利於藉助集團資源發展多元業務,但發展依賴於地產集團,市場競爭力較弱。因此企業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拓展途徑,高質量實現規模壯大。


表:不同擴規模方式對比分析


此外,2020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涉入城市服務領域,城市服務有望成為新的規模增長飛輪。2020年以來 ,萬科物業、碧桂園服務、融創服務、招商積余等大力拓展城市服務。萬科物業發布行業內第一個以城市服務為定位的品牌——「萬物雲城」,目前已落地12個城市服務項目,並計劃未來三年拓「百城」。未來,物業服務企業將進一步深入到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為地方政府提供全套的城市服務解決方案。


三、聚焦重點區域,加碼城市深耕


2020年,物業服務企業聚焦重點城市,深耕精拓,實現縱深發展。對規模較大的企業,本土市場市佔率已經較高,開始聚焦其他區域深耕。2020年中期,雅生活服務位於長三角區域的在管面積同比增速高達98.93%,佔總在管面積的比例約為37.2%,較2019年中期提升18.5個百分點。而規模較小的區域性企業,目前仍主要在本土市場持續深耕,提升區域密度。如濱江服務主要深耕浙江省,2020年中,位於浙江省的在管面積佔總在管面積的98.7%,同比增速為28.8%。


表:不同物業服務企業的區域深耕情況


增值服務篇

一、多種經營成為業績重要拉動引擎,社區增值服務韌性增長


2020年,物業服務企業在多種經營業務領域進一步發力,多種經營收入、毛利實現快速增長,成為支撐企業加速發展的新動力。


從收入構成來看,2020年上半年碧桂園服務、時代鄰里等企業多種經營收入佔比同比分別提升了8.5、4.4個百分點,新城悅服務多種經營收入佔比已超過5成。


圖:部分物業服務企業2019年中期-2020年中期多種經營收入佔比情況


從利潤構成來看,多種經營業務在企業利潤創造中貢獻顯著。綠城服務、雅生活服務、世茂服務、永升生活服務等企業多種經營毛利潤佔比超過50%,已成為利潤貢獻的主要來源。


圖:部分物業服務企業2020年中期多種經營毛利佔比


2020年,物業服務企業在拓展多種經營業務的過程中,相對非業主增值服務而言,對社區增值服務的探索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且有了質的提升。 2020年中,碧桂園服務、恆大物業、保利物業、雅生活服務等企業社區增值服務收入佔比穩步提升。


表:2019年中—2020年中部分企業社區增值服務和非業主增值服務收入佔比變化


二、以生活服務為基礎,積極探索多元化業務布局


2020年,社區增值服務主要圍繞兩個方向展開。一方面進行橫向鋪面,受疫情影響,企業積極拓展健康、保險、蟲控等業務。另一方面縱向深耕,在社區生活服務、資產管理服務等相對成熟的業務中加強布局。


從已上市企業社區增值業務布局來看,重點發力生活服務類、空間運營類及資產管理類業務。2020年中期,碧桂園服務、綠城服務、雅生活服務、時代鄰里等拎包入住、生活服務、家居服務、文化教育等業務收入增長較快,同比增幅均在100%以上。


圖:部分物業服務企業2020年中社區增值服務同比增長情況

三、跨界合作,資源互補,挖掘社區增值服務潛力


部分企業積極探索更多元化增值業務組合,延伸至社區教育、養老服務、保險金融、醫療等多元化業務類型,覆蓋業主全生命周期的全場景服務。但考慮到在拓展增值服務品類、打造細分領域優勢過程中存在規模化效應和專業壁壘,企業有針對性地選擇與其他行業優秀企業進行合作,通過跨界合作,實現資源互補,使多元優質服務精準觸達廣大用戶,產生疊加效應。


表:2020年部分物業服務企業社區增值服務與第三方企業戰略合作案例


資本篇


2020年,物業服務企業在資本市場乘風破浪,全年共有18家企業上市,截至目前,共有38家物業服務企業成功登錄港股,4家企業在A股上市。


圖:2014年以來港股和A股物業服務企業上市情況


2020年全年,共有17家物業服務企業成功登陸港股;在下半年,共有14家物業服務企業上市,佔到全年上市企業總數的82%。A股迎來第四家上市物業服務企業——特發服務也是創業板註冊制後第一家上市的物業服務企業。


圖:2020年港股上市物業服務企業情況

一、新股認購火熱,廣獲基石投資者青睞


2020年以來,新上市的物業服務企業均獲得了出色的超額認購表現,一時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其中,建業新生活、弘陽服務、正榮服務等均獲得百倍以上的超額認購。


表:2020年新上市企業獲百倍以上超額認購情況


基石投資者的引入也讓物業服務企業多了一份投資背書,有利於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增加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表:2020年部分物業服務企業引入部分基石投資者情況


二、上市企業資本表現亮眼,但分化勢頭已明顯


2020年,物業管理行業資本市場呈現百舸爭流之勢頭,多數企業價值都被市場熱捧。截至2020年底,市值500億港元以上有4家,300-500億港元4家,100-300億港元7家。全年股價上漲的企業超過20家。其中表現最為亮眼的是永升生活服務,2020年年末較年初股價漲幅高達223.6%,緊隨其後的銀城生活服務漲幅為202.1%。


圖:部分上市物業服務企業2020年末較年初股價漲幅

(註:2020年新上市企業為年末股價較上市首日漲幅)


市盈率也屢創新高,截止2020年12月31日,在全部上市的38家物業服務企業中,市盈率平均值為38倍,幾乎與科技公司平均估值持平(35倍),而同期,恒生指數市盈率平均值僅為10.8倍;反映出市場對於物業服務企業的良好預期。


圖:2020年港股上市物業服務企業市盈率前20企業

三、全年IPO融資額超500億港元


2020年,共有18家物業服務企業完成IPO,累計募資凈額達到560多億港元,遠高於2018年與2019年,累計募資凈額為108.77億港元和55.47億港元。


圖:2020年新上市物業服務企業IPO融資額前10企業

從2020年4月起,港股上市物業服務企業陸續啟動配股進行再融資,市場反響較好。融資主要用於投資、併購擴規模和一般營運資金,昭示著行業整合正在提速。


表:2020年部分上市物業服務企業配股融資情況


企業在資本市場乘風破浪,價值不斷提升,領軍人物做出了卓越貢獻,並且湧現出了一批新銳總裁。


物業服務上市公司價值卓越貢獻十大總裁

註:港股上市一年以上公司,依據2020.12.31收盤時市值排序。


物業服務上市公司十大新銳總裁

註:2020年港股新上市公司,擔任現職務一年以上,依據2020.12.31收盤時市值排序。


技術篇


一、疫情和資本雙重助力,促進科技應用的深化


1、受疫情推動,智能化硬體和軟體加速升級


新冠疫情發生後,「科技」防疫成為物業企業針對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利用「科技」一方面使傳統需要人力完成的相關工作轉為由機器、設備完成,提高工作效率、緩解人力成本不足;另一方面,使用科技設備能夠有效地減少人與人的接觸,切實保護每一位業主的健康。


物業服務企業與「人工智慧」的結合更多體現在「應用層」。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社區疫情智能平台、服務機器人、智能化設備設施。其中,社區智能平台為業主提供有效的信息庫,滿足業主疫情諮詢,線上問診及社區文化等需要;服務機器人則充當「無接觸」服務的媒介,使用戶隱私、安全進一步提升;智能化設備設施則進一步強化業主出入管理、體溫檢測,形成社區的有形屏障。


圖:疫表情下部分物業服務企業人工智慧應用案例


2、資本加持,助力新技術孵化


2020年,物業管理行業持續受到資本青睞。全年共18家物業服務企業在港交所上市,1家企業在A股創業板上市,無論是上市公司數量,還是企業融資額,均創下歷史新高。從上市企業募集資金主要用途來看,提高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社區成為多家企業未來的重要方向。


表:部分上市物業服務企業資金用於科技投入情況


除了2020年新上市物業服務企業外,已上市物業服務企業同樣注重科技研發 ,並逐年增加科技投入。如雅生活服務投入約1460萬元進一開發一站式服務平台,使企業達到管理數字化、服務專業化、流程標準化及操作機械化。


表:部分在港上市企業上市以來科技開發資金投入情況

註:不完全統計


二、「科技」助力基礎服務「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等新興技術的興起,物業服務企業積極引入智能科技設備,實現基礎服務自動化,提升管理效率及服務質量,效抑制剛性成本上升。


2019年百強企業人均管理面積、人均產值同比2018年均大幅增長。其中,人均管理面積從6990.94平米提高到8182.33平米,增長率為22%,人均產值從15.15萬元增加到19.89萬元,增長率為31%。


圖:2018-2019年百強企業人均在管面積和人均產值情況

2020年,時代鄰里每平方米凈利潤從2019年的1.38元提升到1.74元,增幅達26.4%。永升生活每平米凈利潤從1.85元增長到2.59元,增幅高達40.31%。


圖:2019年中期-2020年中期部分上市公司每平方米凈利潤情況

另一方面,新技術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基礎物業服務,在多種經營領域依舊大有作為。物業服務企業緊緊圍繞業主需求,通過搭建業主端APP,引入本地優秀生活服務供應商,通過線上化將豐富的增值服務與業主高效「連接」,形成用戶消費畫像,形成更精準、高效、便捷的生活服務生態圈。


展望篇


一、 市場空間巨大,找准擴規模的發力點至關重要


圖:2000-202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情況

物業管理行業的市場潛力巨大。首先,從已有的存量市場來看,2000-202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預計達到209.3億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約184.4億平方米;其次,「十四五」期間預計我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有67.8 億平方米,加上保障性住房,住宅供給的總量將超過90億平方米。最後,舊改催生了更多物業服務需求,全國需要改造的小區約有22萬個,涉及建築面積約30億平米。因此,擴規模仍是未來物業服務企業的發力點。


2021年,就擴張地域而言,企業仍應首選土地成交面積大、交易市場活躍的城市。如武漢、西安、青島、重慶、杭州等城市都是近三年來土地成交面積排名前20的城市。


表:2018-2020年住宅用地成交規劃建築面積(萬㎡)TOP20城市

擴張範圍來看,重點關注商辦、公建、城市服務等非住宅業態。首先,非住宅細分業態還沒有龍頭企業,市場競爭程度相對較低;其次,非住宅業態尤其商業、辦公等業態,物業費水平明顯高於住宅業態,能有效提升經營業績;再次,隨著經濟發展,消費水平的提升,及政策的促進(如放管服),加之城市服務概念的興起,非住宅領域的空間廣闊。


二、充分利用「人+場」的優勢,構建基於信任的增值服務


社區增值服務擁有更高的盈利能力,對企業利潤增長貢獻顯著。截至2020年6月30日,港股上市企業營業收入TOP10中社區增值服務毛利率均值為47.5%,基礎物業服務毛利率均值為22.8%,社區增值業務毛利率均值高出基礎物業服務24.7個百分點。因此企業未來要想長久發展必須依賴於業主增值服務。


圖:2020年中期營業收入TOP10企業基礎物業服務、社區增值服務毛利率


物業服務企業未來要抓住「人+場」的優勢,提供更多貼心的、知信度高的服務,基於業主信任構建的服務,為業主切實著想的服務,才是未來能真正有價值,能夠長遠開展的服務。


因此,企業在進入一個新的增值業務領域內,應思考如下問題。一是該業務是否圍繞業主痛點;二是業務本身是否是業主的剛性支出;三是業務開展中具備的核心優勢有哪些;四是考慮業務實現的成本效益;五是新開業務能否與已有業務產生協同作用。


三、2021年上市物業服務企業有望破70家


香港主板市場未來依然是物業服務企業上市首選,無論從估值、排期還是品牌影響來看,都具有明顯優勢。但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上市盈利門檻調升已是大概率事件,2021年將是資本市場集中爆發期,同時也是上市最佳的窗口期。預計到2021年底,上市物業服務企業有望突破70家。


A股註冊制改革一定程度放開了關聯交易的限制,為更多有潛力的企業打開了大門,預計未來仍會有部分企業選擇A股上市。


四、技術演化方向:如何與應用場景結合落地


分析當前的技術產品演化路線,我們預計,將來更多的技術落地主要會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地,進而為物業服務企業賦能:


首先,進一步加強人工替代。人力驅動的物業服務難以做到高效率高標準地覆蓋全部業務範圍。因此,技術賦能的落腳點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提高服務質量和精細度,化被動為主動;二是提升服務效率,減少對人力的依賴程度,從而降低人工成本。


其次,做好社區增值服務,提高業主居住體驗。隨著社會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更加註重品質生活和居住體驗,對消費、金融、家政、家居、康養、教育、社交等各方面都會產生強烈訴求。因此,技術產品研發的方向之一,將是不斷滿足逐步升級的業主需求;同時,通過這一過程也為物業服務企業創造更富想像的價值空間,從而反哺智慧社區建設投入,形成良性循環,促進智慧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最後,提高社區治理效能,夯實基層治理根基。改善社區治理,勢必要求提高基層治理效率,尤其在公共安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方面,建立快速響應、精準治理、「平戰」結合的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