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古城宣化歷史悠久,「一抓一把歷史,一靠一身長城」,置身古城之中一磚一屋皆有一段故事,一山一石皆留一段典故。古老的城牆、樓閣、民宅、寺廟、車轍……不斷衝進眼帘,這些文化符號展示著宣化的演變,彰顯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為挖掘古城宣化背後的故事,即日起,「美麗宣化」微信公眾號開設《走進古城宣化·觸摸歷史記憶》專欄,觸摸宣化記憶,探尋古城珍奇,再現宣化悠久的文化底蘊。
走進古城宣化·觸摸歷史記憶(四)
宣化鳳凰山上的古長城
宣府長城墩台名稱賞析
—— 讀《宣化府志》之《塞垣圖》
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腳下是故鄉,宣府長城一千里,墩台個個訴衷腸。宣府曾是九邊重鎮。宣府長城,舊志書稱塞垣,「東自永寧路四海冶御靖北台,接古北口黃花路邊界起,西至張家口協西陽河鎮口台,接山西大同新平路平遠堡邊界止」。其長度說法不一,《宣府鎮志》說1015里;《續宣府鎮志》說1116里;《武備志》是1200里;《天下郡國利病書》說1861里259步;《宣化府志》說876里46步;又有今人說用科學方法測得為566公里。
長城是我國古代重要的軍事防禦設施,包括邊牆、關隘、墩台、城堡、烽燧、驛道等等。塞垣就是邊牆,墩台就是烽火台。有關資料記載,明朝初年,宣府鎮、大同鎮總共墩台不過360多座。明正統十四年(1449)的土木之變之後,宣府鎮大量增加長城墩台。到70多年後的嘉靖《宣府鎮志》記載:沿邊墩台1071座,腹里墩台649座,鎮城腹里墩台53座。總計1773座。
楊志明 攝
《宣化府志》(乾隆22年——1757年)卷之十四——《塞垣志》記載,各路所轄城堡的沿邊墩台累計1079座。該志的卷首《宣化府志全圖》中的《塞垣圖》裡邊標註有名稱的沿邊墩台共666座。抄錄如下:
四海冶:鎮界墩,四海冶界首。鎮界、鎮南、鎮北新、鎮北、鎮東、安定、固邊、新興、鎮塞、平安、長溝口、石城峪、石城峪東、將軍嶺、將軍嶺二、將軍嶺三、將軍嶺四、將軍嶺五、將軍嶺新、秤鉤灣、四海冶口、高山、肆靖、長靖、鎮虎、長生口、長生口西、長寧、靖邊、長寧四、大寧、大石山嶺二、大石山嶺、大石廟西、大安、久安、安邊、安寧、寧靖、永寧新、倉房溝。倉房溝墩,四海冶界止,墩台41座,為垣54里。
永寧城:永鎮墩,永寧界首。永鎮、關北口新、關北口、韭菜沖二、韭菜沖、韭菜衝口、韭菜沖三、蕨菜沖二、靖虜、靖虜西、石峪三、石槽峪新、石槽峪二、石槽峪頂、東山、東山二、黃土嶺、尖山、尖山二、外州、蔡官嶺、擒虎、鎮口、擦獨虎、擦獨虎西、擦獨虎口、鮑峪沖東頂、鮑峪沖東、鮑峪沖西、鮑峪沖、鮑峪沖、鮑峪沖、鮑峪衝口、鮑峪沖新、馬道南、蒿南、平梁、平梁二、羊頭山、三岔口新、三岔口西、三岔、鎮魯、東水峪、東水峪北、東水峪新、東水峪西、番分郎北、鎮河、永安、永安二、永安北、東路界。東路界墩,永寧界止,墩台53座,為垣86里。
滴水崖:新寧界墩,滴水崖界首。新寧界、寧界、馮家衛、馮家衛二、靖魯、靖虎、靖虎二、平定口、東安、水泉南、雙鎮、常靖、酒務頭、水泉、接嵯、高陵口、煙口、頂嵯、總高、常勝、永鎮、接嵯一、接嵯中、接嵯二。接嵯二墩,滴水崖界止,墩台24座,為垣54里。
龍門所:靖邊墩,龍門所界首。靖邊、靖盤、接盤、尖嵯、偏牆、靖平、安寧、虎山、靖嵯、洞山、平虎、安靖、關山、太平、介面、岔嶺、防卸、接嵯、得勝、接安、鎮寇、添鎮、鎮澗、陳家梁、水泉、鎮戍、永 定、紅石崖、鎮魯、鎮嶺、接嶺、張千戶嶺、常勝、盤道、盤道口、鎮盤、□鎮、寧川、雙聖、安靖、孤石渠、新安、掌子口、掌子嶺、拒敵、鎮門、金山、石山、沙溝口、沙溝嶺、寧靖、望關口、望鎮、宣威、望關、偏嵯、關子嶺、滅魯、青塞、青遠、石窯、後溝渠、總鎮、平鎮、威遠、平安三、平安二、威鎮、窯子衛、擒虎二、永平、擒處、望川、燕寧、三十七號、滅虎、三十八號、永寧、三十九號、北高山。北高山墩,龍門所界止,墩台80座,為垣97里。
雲川州:岩梁墩,雲川州界首。岩梁、總鎮、台靖、檯子溝、靖寧、太庄窩、介面、安寧、新安、鎮鎖、得勝、定遠、擒虎、擒虎二、大定、尖山、新尖山、平魯、擒魯、永勝、定魯、永安、鎮處、孫樺、鎮邊、邁虎、常勝、駝腰、打鑼、鎮夷、鎮堡。鎮堡墩,雲川界止,墩台31座,為垣40里。獨石城:崇寧墩,獨石城界首。崇寧、護安、鎮?、隆昌、馬梁、團山兒、總高、東勝、平夷、青山、白塔兒、山泉、寧朔、肆望、舊庄、鎮寨、東安、碾子衛、得勝、西兔兒、寧塞、堍安、西寧、昭庄、月嵯、鎮西、南兔兒。南兔兒墩,獨石界止,墩台27座,為垣121里。(墩台缺失很多——筆者)。
馬營堡:三岔口墩,馬營界首。三岔口、天太、中高、馬關頂、鎮口、四望、西寧、鎮永、總望、磨台嵯、磨台嵯新。磨台嵯墩,馬營界止,墩台11座,為垣111里。(墩台缺失最多——筆者)。
赤城:寧界墩,赤城界首。寧界、擒虎、擒虎二、偏頭山、偏頭山二、鎮魯、小石嵯、小石嵯二、小石嵯三、野雞山、鎮寇、鎮虎、野雞山新、千兒梁、野雞山二、紅石嵯、永安、玉石溝、靜新、玉石、鎮夷、鎮夷二、寧朔、水窪、平頂、平頂二、新安、松林。松林墩,赤城界止,墩台28座,為垣39里。
龍門衛:盤道,龍門衛界首。盤道、威鎮、人頭草、總鎮、平梁、平梁二、鎮靜、鎮靜新、鎮靜二、馱腰、安邊、北辛、鎮魯、永鎮、鎮疆、東高山、鵝窩、鵝窩新、鎮寇、車頭溝、制魯、制魯新、鎮西、鎮西新、鎮邊、靖魯、楊家衛、永安、黑山、分鎮、分鎮二。分鎮二墩,龍門衛界止,墩台31座,為垣49里。
小白陽:六檯子墩,小白陽界首。六檯子、卧陽、六檯子新、小盤道、鎮番、松樹溝東、松樹溝中、平夷、靖邊、松樹溝西。松樹溝西墩,小白陽界止,墩台10座,為垣11里。
趙川堡:靖朔墩,趙川堡界首。靖朔、五檯子、五檯子西空、永安。永安墩,趙川堡界止,墩台4座,為垣4里。
大白陽:壩口新立墩,大白陽界首。壩口新立、永寧、四檯子、安邊、盤道、鎮邊、新三、二檯子、水靜、小尖山、靜(疑為靖)魯、新立、小壩口、壩口、永勝、總壩、鳳凰、總瞭。總瞭墩,大白陽界止,墩台18座,為垣21里。
葛峪堡:頭檯子墩,葛峪堡界首。頭檯子、永平、葛峪小、寧靖大、寧靖二、葛峪大、長安、鎮魯、小尖山、鎮朔頭、永鎮、東山高、鎮峪、靖虎。靖虎墩,葛峪堡界止,墩台14座,為垣13里。
常峪口:大定墩,常峪口界首。大定、瞭遠、常峪壩口、常峪東空、常峪新壩、小常峪、鎮衛、常寧、常峪、服遠、鎮敵、西高山、西高山空。西高山空墩,常峪口堡界止,墩台十三座,為垣十四里。
青邊口:平頂山墩,青邊口界首。平頂山、平頂山西空、寧遠、寧遠西空、石堡山、石堡山西、饅頭山、舊饅山、青邊口新、青邊口大、青邊口西、制勝、青山、西高山、擒虎。擒虎墩,青邊口界止,墩台15座,為垣19里。
羊房堡:何家堰墩,羊房堡界首。何家堰、鎮遠、鎮夷、小何家堰、平魯、鎮虎、平山、總鎮、鎮西、柳溝。柳溝墩,羊房堡界止,墩台10座,為垣14里。
張家口堡:破魯墩,張家口界首。破魯、鎮夷、壩口、辛立、辛興、滅魯、平虎、永寧、鎮口、水泉、定寧、東高山、鎮平、石中兒、寧靖、辛東、東寨、舊東寨、克魯、護門、護關、護關西、鎮北、鎮魯、西高山、鎮窯、紅星、總鎮、石呀、興隆、得勝、水泉山、大幹河、水泉山、平魯、水泉五、永安、鎮虎、拒魯、絕魯、寧邊、鎮口。鎮口墩,張家口堡界止,墩台42座,為垣31里。
萬全右衛:鎮口墩,萬全右衛界首。鎮口、鎮關、正川、大尖山、鎮魯、小尖山、宣寧、平頂嶺、鎮寧、平頂嶺北、鎮安、長安、鎮溝、第三、鎮邊、新寧、擒虎、黑山、平夷。平夷墩,萬全右衛界止,墩台19座,為垣25里。
膳房堡:野狐嶺東第二墩,膳房堡界首。野狐嶺東第二、寧川、寧勝、野狐嶺東第一東空、野狐嶺東第一、小水溝、平山、平靖、野狐嶺關、神威、野狐嶺關溝門、萬載、野狐嶺關西小、水泉、野狐嶺西第一。野狐嶺西第一墩,膳房堡界止,墩台15座,為垣18里。
新關口堡:靖寧墩,新關口堡界首。靖寧、野狐嶺西空小、寧遠、野狐嶺東第二、紅崖、永安、擒虎、平魯、小尖山、虞台嶺東第二、虞台嶺西空小、鎮安、暖嶺、石山新、永固、虞台嶺東第一、得勝、水溝東。水溝東墩,新關口界止,墩台18座,為垣18里。
新河口堡:水溝墩,新河堡界首。水溝、水溝西、虞台嶺、虞台嶺西空小、虞台嶺西、永安、水泉、安川、絕虎、西河口、鎮靖、鎮虎、西河口西、鎮河、新河口小、樺林、新河口大、鎮邊、寧寨、鎮口、制勝、新立、滅魯、威勝、中寨。中寨墩,新河口堡界止,墩台25座,為垣26里。
洗馬林堡:鎮安墩,洗馬林堡界首。鎮安、鮮麻、滅靖、西寨、安邊、滅魯、威鎮、東孤山東、平胡、東孤山東空、寧魯、東孤山、平夷、東孤山西、凌窖兒、滅虎、鎮邊、鎮寧、鎮靖、鎮魯東、鎮虎、鎮魯東空、鎮魯、鎮魯西空、鎮河、鎮魯西、寧疆、西孤山東、西孤山、永安東、永安東空、永安、永安西空、永安西、平羌、青山兒、威寧東、威寧東空、威遠、紅山兒、永寧、沙嶺兒東、沙嶺兒東空、沙嶺兒、沙嶺兒西、鎮口、鎮口西、北高東、高山、北高山、平魯東、平魯東空、平魯、平魯西。平魯西墩,洗馬林堡界止,墩台54座,為垣45里。
柴溝堡:平魯西空小墩,柴溝堡界首。平魯西空小、中高山東空、中高山、中高山西空、威勝東空小、威勝、威勝西空小、南高東空、擒虎、南高山、紅山五、平虎、平安、東大山東空、石山西空、平虎西、東大山、平頂山、東北石山、沙嶺、水關、靜邊、萬丈岩、西大山、寧靖、小尖山、鎮魯、制魯、滅魯、擒夷。擒夷墩,柴溝堡界止,墩台30座,為垣40里。
渡口堡:中心山東空墩,渡口堡界首。中心山東空、鎮溝、盤道山、中心山、永威、中心山西、永勝、馬頭山、靖魯、靖魯二、盤道山東空、靖魯四、靖虎、大尖山、大尖山二、東箭壑、大尖山西、鎮口、德勝、中箭壑、鎮川、。鎮川墩,渡口堡界止,墩台21座,為垣31里。
西陽河堡:治制墩,西陽河堡界首。治制、鎮寧、西箭壑、太平、太寧、太寧西、鎮虎、太安、鎮夷、永平、東小石、境門、寧靖、石山頭、鎮魯、西小石、威勝、威寧、鎮邊、鎮虎、西石山、西界、平平、安正、溝正、西陽河、鎮河、新五、永寧、平西、中土山、南土山。南土山墩,宣府鎮西陽河堡界止,墩台32座,為垣22里。
從以上這些墩台的名稱中,可以看出古人的良苦用心。
楊志明 攝
根據地形所起的名稱用的字:山、嶺、峪、嵯、崖、壩、梁、台、塞、溝、河、渠、川、沖、壑、口等。有的是天然屏障上的墩台,有的是在此地形做的墩台。
方位名稱用的字:東、西、南、北、中等,表示這個墩台與相鄰墩台的方向。
表示順序的:一、二、三、四、五等,表示同類墩台的個數。
美好願望:平安、長安、永安、定安、長寧、永寧、太寧、安寧、太平、鎮邊、安邊、常勝、得勝、威勝等,盼望邊防安定無患。
使用最多的字:鎮(110多次)、靖(30多次)、擒等。還有平、滅、寧、制、威、拒、克、絕、安等,也多次使用,都是蔑視敵人,揚我軍威的常用字。最低賤的字應該是「魯」(疑為「虜」的借用字),出現四十多次,而「虜」只出現一次。「虎」也作為「兇猛」的敵方的代名詞出現三十多次。敵、寇、夷等都是對敵方的蔑稱。這些都是威懾敵人,固守邊防,保家衛國的豪言壯語,使我們為之起敬。
《塞垣圖》所標註墩台的名稱,大多為手寫字,並且基本上都是現在通用的簡化字,使我們頗為費解。如:兒(兒)、萬(萬)、馬(馬)、衛(衛)、門(門)、雲(雲)、無(無)、長(長)、雙(雙)、為(為)、倉(倉)、東(東)、舊(舊)、號(號)、馮(馮)、龍(龍)、頭(頭)、邊(邊)、寧(寧)、台(臺)、團(團)、後(後)、師(師)、興(興)、關(關、関)、陽(陽)、達(逹)、遠(遠)、溝(溝)、壩(垻、壩)、縣(縣)、張(張)、雞(雞、鶏)、針(針、鍼)、嶺(嶺)、廟(廟)、岩(巖)、鳴(鳴)、楊(楊)、驛(驛)、樹(樹)、勝(勝)、趙(趙)、獨(獨)、總(總)、絕(絕)、橋(橋)、敵(敵)、盤(盤)、魯(魯)、鎮(鎮)等。
自始至終沒有寫成簡化字的只有兩個繁體字:護(護)、滅(滅)。
作者簡介
許振雲,宣化區塔兒村鄉人。宣化第三、四屆政協委員,第六屆政協常委。宣化第十屆人大代表,張家口市第九屆人大代表。申請成功三個國家專利。為1993年的《宣化縣誌》撰寫了《宣化方言》篇。2014年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了《宣化方言》,2015年出版了冀內刊《宣化方言集錦》。
上谷文化研究會簡介
上谷文化研究會是由我區專家、學者、作家、藝術家、教師和文化愛好者自願結成的地方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的民間社團組織。由中共宣化區委宣傳部主管,成立於2017年11月。研究會宗旨:「研究地域歷史,開掘文化資源,向社會各界提供國學公益講座,開展多種形式的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活動,樹立地方文化符號。」
上谷文化研究會積極組織會員參加各類社會公益文化活動、研究、考察活動,創辦了會刊《上谷文化》和公眾號《上谷文化院》,欄目開設有:歷史鉤沉(宣府記憶、紅色檔案)、上谷人物、古郡攬勝、收藏天地、柳川論壇、他山之石、藝術百味、雄武風韻、新知博覽、學會動態等。迄今已出版會刊13期,製作宣傳片《山水涌金地—宣化》,編輯出版中英文對照宣傳手冊《千年古郡-宣化》,2020年和宣化區政協聯合編撰出版《紀念察哈爾民主政府75周年專輯》,2021年編輯出版宣傳資料《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上谷文化專輯》。
來源:上谷文化院
編輯:陳健
轉載此文章請註明:美麗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