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男加班過多心跳驟停暈倒街頭 市民醫生三小時接力救回一命

小郭找到給丈夫做心肺復甦的市民趙亦春致謝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科醫生全力搶救中

8月15日,劉林轉危為安,小郭正在病房照顧他

8月15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住院病房內,29歲的劉林(化名)在病房裡試著自己走動,「等腎臟科那邊會診後,取掉管子,就可以出院了。」

就在一個月前,劉林才在「鬼門關」走過一回。

7月12日,他的心臟和呼吸停止跳動長達3個小時。期間,熱心市民和華西醫院醫護人員全力搶救。在搶救半小時仍「搶救無效」的情況下,心電圖機上,不時出現的微弱的折線,讓醫護人員不忍放棄一絲希望,「他太年輕了。」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搶救,最終,在被稱為「人工心肺」的體外膜肺氧合技術(ECMO)設備的幫助下,醫護人員和劉林一起贏了這場與死神的賽跑。

回家路上突然倒下心跳驟停 醫生不放棄最後一絲希望堅持搶救

7月12日上午7點過,劉林和妻子小郭在朋友家玩了一夜後準備回家,就在九茹村路口,距離小區不遠處,劉林突然倒下,不省人事,「心跳和呼吸都沒了。」小郭趕緊撥打了120。

手足無措的小郭,急的大哭。人群中,中年男子蹲下來,不斷按壓劉林的心臟,對其進行人工呼吸。幾分鐘後,7點20分,120趕到,醫生現場緊急搶救,然而,劉林的心跳在短暫恢復後,很快又停止了。

現場醫生一邊繼續進行心肺復甦,一邊將病人送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科。此時,劉林依舊處於心臟和呼吸都停止的狀態。

在此後的近兩個小時內,華西醫院急診科孟曉彥和劉鵬兩組共8名醫生,輪流對其進行心臟的按壓。「持續按壓兩三分鐘,他會出現肢體的抽動以及自主呼吸,可過個一分鐘左右,又沒了。」

通常情況下,心肺復甦持續半小時搶救仍無生命體征恢復跡象,醫學上稱為搶救無效,即可宣布臨床死亡。然而,半個小時後,劉鵬和同事們仍沒有放棄,換上了心肺復甦機繼續搶救。心電圖機上,那不時出現的折線,讓他們不忍放棄最後一絲希望。「而且患者太年輕了,才29歲。」劉鵬說。

「人工心肺」幫忙 3小時後生命體征恢復

就在搶救的同時,急診科也對劉林的病情進行了全科,急診科主任曹鈺認為,「心肌梗塞可能性較小,重症心肌炎的可能性比較大,繼續全力搶救,準備聯繫ECMO。」

為了爭取治療的機會,首先得保證心臟的跳動。既然人自己不能呼吸,那麼,就為他增加一個「人工心肺」。要安裝這個「人工心肺」,首先得找到患者的股動脈和股靜脈,將其連接在ECMO機器上。

因為患者心臟已停止,原本很容易辨認的動脈也難以找到。半小時後,當兩個管子插入股動脈和股靜脈,看著血液從股靜脈流入機器的那一刻,華西醫院ECMO小組工作人員總算鬆了口氣。

此時,是10點23分,停止心跳和呼吸3個小時後,劉林在醫生的不放棄以及「人工心肺」的輔助下,生命體征基本恢復。

據劉鵬介紹,從股靜脈引出的血,在機器中吸收了氧,並再次通過股動脈,回到劉林體內。這樣一來,「人工心肺」就部分代替了心臟和肺部的功能,也為之後的治療爭取了時間。

兩天後恢復意識 醫生:幸好沒有放棄

12點08分,劉林進入手術室,經檢查,他確診為心肌炎。此後的治療,順利了許多。13點46分,劉林轉入了心臟內科監護室。

「沒有想到,他能活過來。」從劉林倒下,到進入搶救室,妻子小郭就做了最壞的打算。「當時就覺得,真的完了。」

搶救後,劉林一度依舊沒有意識。奇蹟在7月14日下午出現。在監護室里,小郭不斷地和劉林說話。原本沒有一絲反應的劉林,右眼微微動了一下。

這一動,對於劉林、小郭以及所有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來說,意義重大。隨後,劉林的情況好轉,心臟功能恢復,還可以按照指令做動作了。14日下午4點,安裝在他身上的「人工心肺」拆除。

「總算鬆了口氣。」在得知這個好消息後,參與搶救的醫生們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這是華西醫院急診科心肺復甦時間最長並且搶救成功的一位病人,在全國範圍內也極其罕見,「幸好沒有放棄,他自己也特別爭氣。」

如今,劉林的身體各項指標恢復良好,「等腎臟科那邊會診後,取掉管子,就可以出院了。」

從事銷售壓力大 當事人:「不能趁著年輕透支身體」

小郭還記得,劉林恢復意識後,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好累哦。」聽著丈夫用虛弱的聲音,說出這句話,小郭哭了。

夫妻倆都是外地來成都上班的,劉林從事銷售工作。「每天朝九晚六,沒有周末,晚上還常常得出去應酬,幾乎沒有時間鍛煉。」小郭說,其實,丈夫此前就出現過胸痛,「但一會兒就好了,他也沒有注意。」

7月11日晚,也就是劉林出事前一天晚上,夫妻兩人還在朋友家玩。12日凌晨3點過,劉林再次出現胸痛。「真的不能覺得自己年輕,就這樣透支身體,不重視身體的異樣。」劉林說,出院後,將注重生活規律,「身體才是一切的本錢。」

多次打聽找到救人的大哥 救人者:「不救說不過去」

從「鬼門關」走一趟,劉林感觸頗深,「真的特別感謝華西醫院的醫生和那位幫助我們的大哥,沒有他們,就沒有這樣的奇蹟。」

劉林醒來後,小郭也終於有精力,尋找這些曾在最關鍵的時刻幫助他們的好心人。

7月23日,在多次回到劉林昏倒的九茹村路口打聽後,小郭找到了當時在120趕到前對丈夫進行搶救的中年男子。他叫趙亦春,在附近一家賓館上班。今年45歲的趙亦春是河北人,20多年前因當兵來到成都後,就一直沒有離開。

8月15日,記者聯繫上趙亦春。「當時我出去辦事,剛好路過。」看到人群圍觀,趙亦春擠了過去,看見了倒地的劉林和一旁大哭的小郭。「我以前學過急救,應該可以幫上忙。」對於自己的舉動,趙亦春覺得「很正常」,「這種情況下,我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如果不救,才說不過去。」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 攝影報道

(部分圖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