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百年洋樓小區」年久失修,居民心驚膽戰:「感覺樓會隨時倒」

文興里片區地處市中心,周邊滿是高樓大廈

居民心驚膽戰:反映三年了

害怕牆體隨時會倒塌

在天津市和平區大沽北路的文興里片區有30多個「百年老樓」,磚土木結構,共三層,內部以木製樓梯連接,底層是半地下,帶半個羽毛球場大小的院子,看似聯排別墅的「百年洋房」每個樓住著7、8戶人,沒有廚房,共用一間廁所。

一層半地下小院里雨水積水的痕迹隨處可見打出生就住在這裡的劉先生,今年已經73歲了,提起老樓,他說,「一下雨樓下半地下的屋子裡滿是雨水,惡臭陣陣的同時也腐蝕了牆體。有的居民年紀大了,根本無法把水及時清理出去,只能幹看著,

近百年的木製樓梯走起來嘎吱作響

「牆體開裂,窗戶都是斜的歪的,牆體都粉化了,特別嚴重,租的房子和我們自己的房子還是不太一樣,我現在就是想回來居住,因為畢竟年齡大了,我想要自己穩定的家。」她說。

從窗戶處攔腰開裂的牆體住在文興里片區最裡頭的陳姐特別害怕

綠色的棚頂是陳姐丈夫給搭建的,怕磚頭脫落砸到家裡人

抬頭是陽光下閃閃發光的天津環球金融中心玻璃幕牆,低頭是鋼筋裸露牆體開裂的百年老樓。

在破敗的文興里,抬頭就能看到閃閃發光的天津環球金融中心

在文興里片區實地探訪,無論是與牆體分離走上去嘎吱作響的木製樓梯,還是用手一摳就掉粉的紅磚牆體,記者能夠深切體會到居民們的心驚膽戰。居民說,

「提出來過加固和修繕,但就是糊弄我們,特別粉的牆,他用一層洋灰蓋在上面,抹一抹,我們對修繕根本不認可,就阻止了,一直維權了三年,到現在為止原地踏步,一點沒有解決,政府只說我們要關注你們,你看你們老百姓處於這種情況我們也睡不著覺,是睡不著覺,三年了他們還在睡不著覺,他們僅僅是睡不著覺,我們是存在生命危險。」居民表示,「他們白天黑夜不睡覺,我們都相信,但是我們沒有結果,至少要給我們一個結果吧?我們能等到什麼時候,等到房子塌了才給我們一個結果嗎?」

管道裸漏在外,周圍的牆體已經脫落

提升改造項目負責人:

「落地重建」改造方案遇到政策法規限制天津市和平區老舊城區提升改造領導小組指揮部文興里項目負責人劉大慶告訴記者,

「我們從2017年開始對老舊房屋進行三年的提升改造,2018年的時候天津地鐵4號線要對文興里的外圍進行徵收,2018年準備進行提升改造的時候,居民就覺得房屋如果只是進行結構性的維修沒有意義,(政府)投資花這個錢也沒有意義,實際是因為外圍地鐵(修建)要進行部分徵收,住在片區內側的居民對於因地鐵修建外圍被徵收而只對他們內側進行結構性修繕不滿意,就說不要給我們修繕了,要一起徹底解決,實際潛台詞就是一塊兒給他們徵收、拆遷了。」劉大慶說。

牆體粉化,手一扒拉就掉灰劉大慶告訴記者,

「居民的理解程度和我們專業的意思是不一樣的,他們理解的你們來了給我們的房屋做安全鑒定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安全鑒定比如說要進行房屋等級鑒定,是危房還是嚴重損壞,一般損壞,完好等等,這叫等級鑒定,需要產權人或使用人委託專業部門來鑒定,我們這個是修繕的安全鑒定,鑒定結果是嚴損,嚴重損壞。」劉大慶說。劉大慶稱面對文興里房屋老舊、生活不便的現實,和平區有關部門

牆上的磚可以輕鬆用手拽出來劉大慶對記者說,文興里片區是天津14個歷史文化街區之一,它臨著基泰大廈,

對於目前的困境,和平區住建委副主任張華剛說,需要有一個政策方面的突破。張華剛說,「在目前規劃政策的大框架下,因為文興里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需要有一個政策的突破,但是

天津市和平區住房和建設委員會

針對新建地鐵盾構結構施工即將臨近,可能導致老舊房屋倒塌的恐懼,張華剛告訴記者:「增加了地鐵的施工成本,市裡調整了施工方案,儘可能減少對文興里老建築的影響,原來設計的在地下14米處進行盾構施工,現在又下沉了10米到24米,施工時地鐵部門也做了24小時的連續觀測,現在已經過去了,目前看來,對文興里沒有太直接的影響。」可以看到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在努力解決問題,

專家:保護城市肌理也要滿足

居民的正常居住水平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住建部傳統民居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張玉坤認為,

三十多個「百年老樓」能否改建?百餘戶居民能否不再擔驚受怕?對於事情進展,中國之聲將持續關注。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中國之聲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中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