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雷事變」,西電論文造假事件發酵,應屆生淚如雨下


2019年剛過春節,一位畢業於北京大學的博士後在採訪時被問到:「請問您的論文在知網上能看到嗎?」,而這位北大的博士後居然反問道:「知網是什麼?」。短短几秒的採訪,一流傳到網上,網友瞬間炸開了鍋。該事件的發酵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熱議,北大的相關人員被問責處分,甚至扒出了很多高等院校的黑歷史。

你以為這事就這麼完了嗎?當然不是,自那件事以後,高等院校對學生畢業設計和論文的要求越來越高,論文查重率一降再降,查重費也高的離譜。造成這一局面的始作俑者,憑藉一己之力改革論文審核制度的男人,叫做翟天臨。每到畢業季,他的微博評論區下清一色都是畢業生們的「親切問候」。作為演員的他並沒有憑藉優秀的作品大紅大紫,反而因為一句「知網是什麼」一朝成名天下知。

轉眼已經到了天臨四年,畢業季沒完成論文的苦哈哈們還不忘在翟天臨的微博下噓寒問暖。儘管那段學術造假的風波已經過去很久了,誰又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位貼吧用戶舉報了兩位來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大四學生,引發了轟轟烈烈的「盧雷事變」。

這兩位應屆畢業生在某平台上找了一個槍手為自己撰寫論文,一頓胡攪蠻纏向槍手提了一堆要求,結果卻把槍手威脅到去學校貼吧舉報的地步。學校聞訊後立即暫停了兩位學生的論文答辯工作,並對該事件展開深入調查。調查結果向全社會公布屬實,並對兩位學生給予處分。這兩位學生,其中一位已被保研,這算得上是相當優秀的學生了,可是居然被曝出有這樣弄虛作假的行為。如此一來,不僅保研會被取消,連畢業證和學位證書都可能拿不到,甚至會在個人檔案里留下被處分的惡劣行為記錄。

當下各大高校的水平差距較大,因而學術界對畢業生論文的質量要求也參差不齊,但最基本的底線是要求畢業設計及論文務必原創,嚴禁剽竊、抄襲他人的學術成果。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作為一座實力不容小覷的211院校,當然不可能容許這樣藐視學術、破壞公平的行為發生。論文造假事件的主人公盧某和雷某已經接受了應有的處分,可這不單純只是社會輿論平息後就被大眾忽視的事件。

每一件事發生後,都有與其對應的後果,尤其是發生在這樣備受矚目的高等院校里的學術造假事件。對於很多在學位上苦苦鑽營的學子來說,自己辛辛苦苦換來的學術成果,有的人隨便就能剽竊了去、或者用一些見不得人的手段就能輕易取得,公平何在?攻讀學位的意義又何在?豈不讓天下莘莘學子心寒?因而,對畢業設計、論文、答辯的嚴格要求,其實是一種捍衛公平的行徑,也是對在學術界付出心血成果的人的尊重。官方加強對畢業生的審查力度,理所應當。

中國的大學,向來以嚴進寬出聞名,很多人經過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步入了高等院校的殿堂,卻在大學的四年中忘記了初心。中國的大學開放自由,對於勤奮自勉者來說無疑是創造了一個繼續深造的良好環境,但也容易因為管束上的驟然放鬆而迷失自我。很多大學生的四年在渾渾噩噩中度過,臨到畢業什麼都沒學到,便不知道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從何做起,於是想一些投機取巧的歪點子。大學管理上的種種問題可以歸結於社會、歸結於教育系統的疏漏,但是大學教育真正塑造人的不是管理制度、不是教學能力,而在於人本身,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優秀高校出來的學生更容易受到社會的認可。從總體上看,優秀高等院校的畢業生素質比普通本專生素質要高,能力也更強,因為經過了嚴格又殘酷的高考的篩選,他們本身就具備高於常人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大學四年的教育只是錦上添花。也許不是學校成就了他們,而是他們成就了學校。

但是,也有很多優秀院校的大學生畢業了甚至不如普通本專科生。其實,大學的學位證書只不過是一紙文憑,當你拿到了那張學校對你認可的紙質文書,不代表步入社會的你便能過五關斬六將、一路暢通無阻。人生很長,考試無處不在,掩耳盜鈴的小聰明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騙得了自己,騙不過世人。

社會對人能力的檢驗從未停止,不要畏首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