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木馬程序》:解讀3種木馬程序,建立更加親密的親子關係

當父母想要控制、抓緊小孩,小孩就會努力脫離父母的控制,無論是當場反叛離家,還是先乖順長大再想辦法遠離父母。


朋友圈有個朋友經常會發一些孩子的照片,每張照片里孩子都在嘗試著不同的新事物,有時候在跳舞,有時候在畫畫,有時候在學鋼琴……雖然嘗試的東西很多,但每次和這個朋友聊天時發現,她的孩子最終沒有一樣能夠學成,她說她的孩子非常不聽話,什麼都不願意學。

像這樣的家長在如今的社會比比皆是,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孩子幾個月開始便報早教,到上幼兒園之後,每個周末都排滿舞蹈、鋼琴、美術等等的課程。作為家長,怕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怕落後於別人,因為一旦輸了或是落後,孩子長大便不能好好生存。直到最近看到一本書,來自台灣作家李欣頻的著作《人類木馬程序》,我才知道,這樣的家長其實是陷入因焦慮「孩子會活不好」導致的木馬程序當中。


李欣頻是個眾所周知的才女,她的個人習慣是將平時吸引自己的文字、廣告、電影對白、歌詞,分類收集成自己的一本寶典,把平常的靈感也都記錄進去,好幾年之後就成了自己的私人情報局。

《人類木馬程序》是李欣頻沉澱醞釀五年之大作,句句直擊人心。書中告訴我們藏身於頭腦中的木馬程序有不自信、完美/控制、負向情緒、矛盾、內建成功後便偏離、追逐虛幻不實目標等特徵;木馬程序分為自我與人際關係木馬程序、感情的木馬程序、關於天賦、夢想、金錢的木馬程序、導致身心疾病的木馬程序等四種類型,並分別闡述了每種木馬程序都是什麼和相關解法。

讀完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種關於家長和孩子的木馬程序。

01 打破害怕木馬程序,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有部印度電影《起跑線》,講的是一個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的母親,千方百計地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她認為孩子不能像他們一樣念公立學校,因為在公立學校什麼都學不到,當別人用英語交流時,她會因英語不好而害怕與人溝通,從而導致被孤立。但是當這位母親付出時間、金錢,甚至讓別人受傷的代價之後,孩子最終還是回到公立學校念書。


現實生活中類似這樣的父母很多很多,大部分的父母焦慮、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將來會被人看不起,無法在這個社會上好好生存」。這種怕落後正是一種木馬程序。而許多父母的這種木馬程序已經轉化成以嘮叨、威脅、恐嚇的方式逼孩子聽話。

怕孩子將來會落後,實際上是一種「怕未知」,因為未知不可預見也不可控制。既然不可預見,為何一定要預見結果會是「落後」呢,我們要勇於面對害怕所帶來的恐懼,然後轉換它。不要像起跑線中的父母,浪費了時間與金錢,仍舊回到原點,不如用這些時間與金錢,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如和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歡的事情。

02 解除控制與被控制木馬程序,過自己想過的人生

影片《你經常管不動小孩嗎?》裡面有一幕情景:本來小孩坐在母親腿上好好地,一旦母親把他抱緊不讓他亂動,他就開始哭鬧,想要掙脫,逃離母親。


當父母想要控制、抓緊小孩,小孩就會努力脫離父母的控制,無論是當場反叛離家,還是先乖順長大再想辦法遠離父母。

我的一個朋友在和我的交談中,會經常出現一個句式「我爸媽不讓……」。已經工作三年的她,因為工作壓力大,導致身體越來越差,於是她想離職換份工作。但是她的父母一直不同意,終於有次她在電話里高興的和我說,她父母同意她離職了。等到過了一段時間,我問她近況,她最終沒有離職,雖然她的父母電話同意了,沒過兩天父母二人便坐動車到她工作的城市找她,就為了當面勸阻她離職。

前段時間,這個朋友再次找我聊天,原來她被診斷輕度抑鬱,找我聊聊天,希望我對她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提些建議。那時的我還沒讀過《人類木馬程序》這本書,而當我了解木馬程序之後,我會建議她:「要重新來過,想像接下來的人生才是你真正想要過得人生,從此沒有人會幹預你、給你意見,你自己說了算,是否要離職」。

03 不再抱怨,做心中有愛的人

嬰兒在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經常摔倒,有的父母會衝過去扶起孩子,並作勢打地板,怪地板害孩子跌倒。時間久了,孩子走路越來越好,當他偶爾摔跤的時候,那些從小自己沒走好,父母卻怪罪地板的孩子,會自己打地板。往長遠的想,這些孩子將一直行走在犯錯就「怪罪別人、責怪外在環境」的抱怨模組。


抱怨,在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情緒。上班高峰期我們經常會遇到堵車,很多時候都是因為發生交通事故,導致車道被佔用無法通行;一些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是因為兩位司機互相搶道,待交警處理事故的時候,都是各執一詞、相互抱怨。

如果我們抱有一顆禮讓的心,是不是就避免因搶道發生的交通事故,那麼就沒有那麼多的堵車的情況發生。生活中的抱怨也是如此,我們藉由別人的行為反省自己,那麼我們的人生就會因為有他們的出現,更往上走。要跳出「抱怨」,可運用「AAA三步驟」,即認可、感激、允許,將頻率調到勇氣肯定、希望樂觀、愛與崇敬,使資源不會被抱怨的排斥能量彈走。

結語

「人生就像迷宮,只能往前,不能停在原地」。孩子也是,在一天天的成長。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作為父母成日充滿害怕、習慣控制、抱怨的情緒,那麼孩子終將成為習慣恐懼、習慣被控制、習慣抱怨的人。所以,作為父母或是孩子的我們,學會解讀這些木馬程序,會加深親子關係,而父母和孩子也會心中充滿愛,過自己想過的人生。


《人類木馬程序》這本書,就是有這樣的魔力,讓我們了解自己是否存在自我與人際關係、感情、天賦、夢想、金錢和導致身心疾病的木馬程序,了解之後它不是讓我們完全清除自己的木馬程序,而是在察覺到有哪些木馬程序正在影響自己之後,可以隨時中止、解除這場夢,或是用「玩家」的角度清醒且盡興地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