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第一位亞裔王妃,人稱「東方黛安娜」,她卻選擇了另一種結局

「我要做自己人生的主宰,掌握自己的命運」

——文雅麗


「親愛的,我們結婚好嗎?」 王子問道。

「當然,但在那之前,我認為我們應該簽訂婚前協議。」


這是一場丹麥王子和平民王妃的婚禮,而婚禮之前她卻要求籤訂「離婚不需分割對方一半財產」的條約,她就是歐洲皇室有史以來第一位亞裔王妃文雅麗

她曾為愛情放棄擁有的一切,在任王妃期間,上至丹麥王室下至平民百姓,無人不愛她。然而十年後她卻對心愛的丈夫說「與其同床異夢,不如一刀兩斷」。

文雅麗(1964-),原名亞歷山德拉·克里斯蒂娜·曼利(Alexandra Christina Manley),前丹麥王妃


今天,聽一聽她傳奇的故事。


01

歐洲第一位亞裔王妃


1964年6月,文雅麗在中國香港出生。她的祖父是中英混血,祖母是法國人,父親則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家中三姐妹她最年長也最要強,雖然性格像個「假小子」,但自小在學校成績優異,從不讓父母操心。

文雅麗是8國混血,母親有著波蘭奧地利的血統。自小家中的多元文化背景讓文雅麗形成了開放的世界觀/右圖長發的就是文雅麗


她的父親是一家保險公司高管,母親則是通訊公司經理,還算富餘的家庭環境讓她在人生道路上無論是學業、事業還是愛情都有了更多的選擇。


中學畢業後她分別選擇去了三個國家留學。英語是她的母語,在此期間,她還熟練掌握了四國語言,包括流利的德語、法語和一定程度的粵語和日語。

尚未畢業,她就拿下了銀行證券經紀人職位;畢業後更是在知名企業4年內升到了副行政總裁的位置。從香港普通家庭的女兒到環遊世界的商界女強人,她只花了12年。

花旗銀行和GT亞洲管理公司都是她任職過的公司。那時她時常一身職業裝、妝容精緻而不過度


事業發展的迅速似乎也使得她的感情生活放慢了腳步,在婚姻的選擇上父母沒有給她施加過多壓力,30歲的那一年,單身的她在一次偶然和朋友出去玩時認識了比她小5歲的約阿基姆。


當時約阿基姆正在香港一家船務公司實習,「一位來香港的丹麥商人」——是文雅麗對他的第一印象。

她一開始並不知道對方真實的身份,只覺得他迷人且真誠。二人兼備學識修養,相談甚歡,很快發展成了戀人

穿著情侶毛衣的二人


而當她發現約阿基姆實際上是丹麥的二王子時,二人之間便不再只是純粹的感情,如果要追隨愛人,文雅麗要面對的是辭去工作、遠離家鄉,成為異國的王妃,徹底推翻自己現有的人生規劃。


而媒體此時已忙不迭地對這位突然走進丹麥王室的異域平民准王妃獻上嘲諷:她一定有著盲目的戀愛腦和深藏不露的心計。

婚前的文雅麗和約阿基姆經常一起出門遊玩

在朋友的眼中,二人可謂是郎才女貌


放棄或堅持,兩條路擺在眼前,而文雅麗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愛情。她選擇離開她所熟悉的一切和她的家人,跟隨她未來的丈夫前去新的國度,學習新的東西,並敞開懷抱接納他們變成她的一部分。

我認為愛就是犧牲,為了對方而存在,為了對方堅守在那裡。」

——文雅麗

交往五個月,約阿基姆在一次和文雅麗在菲律賓的旅行中向她求婚,文雅麗欣然接受。訂婚戒指是約阿基姆王子親自設計

文雅麗手上戴的訂婚戒指屬於「三石戒指Trilogy Ring」,往往象徵家庭之間的羈絆,由一顆2.5克拉的鑽石和兩顆圓形紅寶石組成


1995年,大雪紛飛的季節,冰封的湖面旁5個世紀前建立的腓特烈斯堡宮靜靜佇立,二人這裡舉辦了盛大的婚禮。


丹麥女王親自送給了文雅麗一套華美的婚紗和祖傳的鑽石王冠,她說:「從今天起,你就是丹麥人了。」這一句話,開啟了文雅麗在這個國家的第一扇窗。

女王伉儷和一對新人在婚禮現場

丹麥女王送給文雅麗「亞歷山德琳王后水滴鑽石冠冕」作為新婚禮物/最初製作於1912年


雖然媒體的質疑聲不斷,對流言毫不在意的文雅麗卻願意讓自己和摯愛之人的婚姻更簡單明了,她選擇了提出和約阿基姆簽訂婚前協議,承諾未來如果離婚,無需按王室規定取走他一半的家產。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婚姻出現了無可挽回的危機,那我們就分手吧,與其同床異夢,不如一刀兩斷,各自有權利開始新的生活。」

——文雅麗和約阿基姆說道

初到丹麥的文雅麗時常一身耀眼的「中國紅」

在與王室成員的合照中,文雅麗戴上了象徵丹麥王室的「大象勳章」/黃金琺琅打造鏈條配以方形珠寶鑲嵌大象


02

東方黛安娜


1999年和2002年,文雅麗分別誕育了兩位小王子尼古拉和費利克斯。世人將同為平民出生的她比作北歐的黛安娜,但人們孰知,與黛安娜不同的是,愛情從來就不是她的第一選擇。

幸福的一家

文雅麗和兩個小王子


為了儘快融入丹麥,文雅麗在300個小時內學會了丹麥語,並做了全國演講。她積极參与國際外交,深入民眾,成為丹麥王室最佳外交官和代言人。

黛安娜訂婚時只有19歲,而我結婚時已經31歲了。所以我很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我做出的是自己的決定,我知道我不僅僅是嫁給一個人,而是嫁給他的整個國家。」

——文雅麗

在演講台上的她雖然說的不是最地道的丹麥語,但字句流利、自信大方

高貴典雅的紫色是她出席活動最愛搭配的顏色之一


文雅麗對穿搭要求高,卻不喜過於正式的打扮,平生只戴過一次王冠,就是丹麥女王送給她那一頂。作為代替,她選擇用各式各樣的帽子來作為搭配,成為了丹麥女性新一代的時尚偶像。

她兼容了東方與西方特色的優美五官和燦爛動人的笑顏調動著每一個民眾的心,善良和平易近人的性格則受到了丹麥人民的愛戴。

帽子是她便裝中最常見的配飾,根據不同場合她搭配以毛呢外套羊絨大衣等時髦又不失正式感的服裝,用於提亮的耳飾也各不相同


在履行王室職責的同時,她還在21個社會機構供職,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丹麥分會主席,先後出任丹麥紅十字青年團、丹麥視障人士協會、動物基金會、ARKEN現代藝術博物館等多個組織的監託人。

文雅麗出席丹麥兒童基金會的活動


她用無聲的行動回應了媒體所有的質疑。不知不覺間,這個曾經媒體的「眼中釘」已然變成國民最喜愛的王妃。

國際商貿專業和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她在推動慈善項目募資時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王室內部,她的真誠和熱情打動了每一位成員,和熱愛東方文化的丹麥女王一拍即合,成為女王最喜愛的兒媳婦。女王不僅經常在公開場合誇讚她,甚至讓當時還沒結婚的大王子找對象要對照著文雅麗來找。

知道文雅麗喜歡搭配風格各異的帽子,恰逢同為丹麥時尚代言人的女王也和文雅麗交流過心得

文雅麗的胸前佩戴著印有女王頭像的胸章和丹麥紅十字徽章

丹麥王室紅十字之星徽章由白金長條鑲嵌珍珠和鑽石打造而成,模擬光芒萬丈的視覺效果,象徵一國的榮耀


可惜縱使文雅麗再誠懇、努力,令她想不到的是,戴妃的遭遇竟也降臨在了她的頭上。在文雅麗忙於王室外交、公益活動,和照料兩個幼子時,約阿基姆卻熱衷於派對、賽車等娛樂,沉迷酒色、四處沾花惹草。


終於,2005年,文雅麗選擇和約阿基姆和平離婚,結束了這段長達10年的婚姻。

「我們並非因為有兩個漂亮的孩子就要勉強在一起……他是我非常重要的朋友,但是我們並非要永遠做夫妻。」這是文雅麗後來對媒體的回應


消息一出,丹麥民眾竟都自發為這名來自東方的王妃助力,一邊倒地譴責約阿基姆王子,認為王子配不上她。


文雅麗在離婚時甚至不需要保留其王妃頭銜,而丹麥女王卻在一個月後為文雅麗冊封腓特烈堡女伯爵的稱號,保證她的貴族身份不會因為她未來可能的再婚而失去。

媒體甚至諷刺地寫道:「現在他 [王子] 可以毫無顧忌地出入夜店了,今夜就可以通宵歡慶。」


曾經婚禮的所在地——腓特烈斯堡宮的長廊里,文雅麗的過往如今化作一枚獨特的紋章,淹沒在牆上密密麻麻的皇室紋章中。

腓特烈斯堡宮荷蘭文藝復興的建築風格下富麗堂皇的皇室紋章牆/文雅麗專屬的紋章設計中依她要求加入了故鄉的元素


十年盡職盡責的王妃生涯從未讓文雅麗忘記過感恩自己生命的源頭。她的專屬紋章中馬代表了腓特烈堡,龍象徵著「龍的傳人」,藍色的金合歡象徵母親的國家奧地利,白色的木蘭則象徵著父親的城市上海。

曾經在這裡的歡聲笑語也都變成了永久的回憶


文雅麗依然是王室最喜愛的成員、國民最喜愛的前王妃,和兩個王子最依賴的母親,但41歲的她果斷瀟洒地離去,不僅保全了最後的體面,也終究成全了自己和戴妃不一樣的結局。


03

回歸人生的掌舵者


回歸獨身後的文雅麗,每隔一年都會帶孩子們回到香港,以便他們能夠融入她長大的城市。單親媽媽的生活雖然不乏疲倦,但是她卻有更多時間見證兒子們的成長。她會早起給兒子們做營養早餐,送他們騎單車上學。

離婚時兩個小王子才分別6歲和3歲/經常親自下廚的文雅麗並不熟練的中國菜成為日後兩個兒子最愛——皮蛋炒飯!


無事時他們會一起泡上一杯熱茶看電影,也會分享日常生活瑣事。在她的悉心陪伴呵護下,兩個小王子茁壯成長,並沒有在分別的家庭環境中受到任何傷害。因而當他們聽聞母親有了新的追求者,也懂得真心為她高興。

約阿基姆王子也有了新王妃和後代,但他願意為了和兒子更近一點搬到了哥本哈根,兩個小王子的童年從未缺失過愛與陪伴

離婚後一年不到,27歲的王室攝影師約根森對文雅麗開展了瘋狂追求,文雅麗聽從內心答應了他,二人很快結婚,丹麥王室不僅送上了祝福,約阿基姆還帶領兩個小王子來到了現場


然而8年後,這樁年齡差懸殊的愛情童話再次走向了盡頭。在媒體眾說紛紜地猜測箇中原因的時候,文雅麗只是坦然道:「一個男人在我生命中是『錦上添花』,而不是『不可或缺』,我對當下和所擁有的一切都心存感激。我學會了更愛自己。」

這樁婚姻也使得文雅麗從此失去王妃身份,不再擁有王室成員特權


年齡從來不是她捆綁自己的因素,她依然注重身材保養,出入公共場合的服裝和珠寶搭配都精緻講究。社會活動或是個別王室活動上只要看見她的身影,定是優雅知性。而更重要的是——她依然是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時隔多年過去,文雅麗和約阿基姆一直是很好的朋友,對孩子的愛也是一樣的,在愛與包容中長大的兩個小王子對待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也很是照顧


隨著兒子逐漸長大成人,文雅麗將自己投入到了更多的公益事業中,援助非洲兒童、為帕金森病研究機構募資、關注女性生產和母嬰健康。她曾說:「我才是那個最適合定義自己人生的人。」

2018年,就讀於哥本哈根商學院的尼古拉王子簽約成為模特,並在倫敦時裝周Burberry秀場亮相。一年後費利克斯王子也考上了丹麥皇家軍事學院。兩個王子常說,人生的抉擇都是和母親商量的,但是她總會把最終決定權留給他們自己。

被譽為歐洲現任最帥王子的尼古拉王子和費利克斯王子

尼古拉曾說能開始熱愛的模特事業就是因為母親的鼓勵



今年文雅麗已經58歲,在愛情之外,她早已掌握了自己人生的方向盤,並非隨波逐流,而是一路向前。在愛情到臨時,哪怕有犧牲和損失,她也毫不畏懼地擁抱它。但她尊重卻不依附於她愛情中的每一個對手,合則留,不合則去,她從不自憐自棄。

就像她說:「每一個人都有故事,不是所有的童話故事都必須快樂,安徒生筆下的故事也並非都是美好的童話。所謂童話不就是——對自己懷著最美好的期待,卻不知未來有怎樣的風景。」

畢竟人生而已,哪有什麼完美。


小編:CCis

收集資料整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