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現在的天然氣庫存達到了80%,比預期的早了兩個月,但是庫存水平不代表實際使用量,我們都知道一國儲備量只佔實際消費量的很少一部分,歐盟到底能不能撐過這個冬天,面臨很大挑戰,而且現在令人咂舌的天然氣價格,肯定會讓民眾怨聲載道。
現在的西方國家是美國主要缺石油,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主要缺天然氣,尤其是德國,從挪威、荷蘭、比利時獲得的天然氣只達到了儲備量的83%,冬天馬上就來了,德國還沒達到儲存目標。歐洲現在幾乎就是不計成本地在購買美國天然氣,歐美市場天然氣價格差了10倍,一船液化天然氣在美國裝船時需要6000萬美元,在歐洲下船時就需要2.75億美元了。6月美國對歐洲出口的天然氣已經超過了俄羅斯。
我有一個預測,就是歐洲和俄羅斯的這個天然氣博弈,德國很有可能在某一個關鍵節點開始啟用北溪二號管道,以德國跟俄羅斯關係突然緩和下來作為結局。為什麼這麼說呢?帶朋友們回顧兩個前情,大家就會發現北約國家之間一直都是有縫隙,可以讓俄羅斯攻破的。
前段時間,美聯儲加息導致歐洲資本迴流到美國,美元狠狠收割了一波歐洲市場,就在最近大家都以為俄烏衝突開始緩和的時候,歐元也不再繼續貶值了,結果前幾天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發表了一次非常強硬的講話,說會繼續大幅加息把美國通脹平息下來,意思就是不會停下美國收割全球金融的腳步。
另一件事情是,美國人不僅明目張胆地搶劫了阿富汗的70億美元外儲,連俄羅斯這種已經算是相當強大的國家,也被美國凍結了3000億美元的合法資產,後續甚至有可能被沒收用來援助烏克蘭。
這兩件事對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不可能沒有觸動,看看歐佩克(OPEC)組織就知道了。歐佩克裡面的沙特這些國家,以前都是美國的鐵杆盟友,結果在美國政府一系列的金融霸權行為之下,拜登到處去求人家增產石油,結果沒人搭理,最後還是歐佩克跟俄羅斯商量了之後才同意增產石油。
但是歐洲在經濟上跟美國的利益綁定更嚴重,軍事上也更依賴美國,現在德法兩國走得比較近,德國總理朔爾茨之前信誓旦旦地說要把德國的國防支出增加到GDP的2%,能源上對俄羅斯脫鉤,供應鏈上對華脫鉤,我認為就是想重拾德國曾經的世界大國地位,法國那邊馬克龍更是從上任那天喊到今天,說歐洲不應該依賴北約、法國不是美國附屬品,還是表達了這兩個國家崛起的決心的。
如果真的在俄烏衝突已經淡出人們視野的某個時間節點,德國宣布啟用北溪二號,而不是繼續買美國的高價天然氣了,就說明以美國主導的西方秩序,也快分崩離析了。但是如果世界能源格局就此改變,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向以中國為首的、不與美國同陣營的國家,美國天然氣供應給以英法德為首的歐洲國家,那麼德國當世界大國、歐洲核心的夢想就再難實現了,他能源的命門被掐在別人手裡,很難在國際事務中硬氣起來,更別說脫離美國控制走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