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點:
- 俄羅斯對歐盟的天然氣供應到底有多大影響?
- 歐盟的天然氣儲存量能夠保證歐洲度過冬季嗎?
- 9月5日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飆升23%,歐洲人這個冬天還用得起天然氣嗎?
- 歐盟將有什麼措施降低天然氣價格上漲對生產與生活的影響?
在俄羅斯表示其通往歐洲的一條主要天然氣供應管道北溪一號將無限期關閉後,周一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飆升了 30%,這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今年冬天歐盟天然氣短缺和天然氣配給的擔憂。
9月5日,荷蘭 TTF 10 月基準天然氣合約期貨價格最高飆升至每兆瓦時 (MWh) 272 歐元,收盤時跌至 256 歐元,當天上漲 23%,
歐洲指責俄羅斯將能源供應武器化,以報復西方對莫斯科「入侵」烏克蘭的制裁。俄羅斯表示,西方發動了一場經濟戰爭,制裁阻礙了管道運營。
沒有了俄羅斯的天然氣,歐洲能安全度過這個冬天嗎?
一、俄羅斯對歐盟的天然氣供應到底有多大影響?
沒有了俄羅斯的天然氣,歐洲能不能安全過冬,取決於歐洲的天然氣消費中,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佔比有多少。在網路上發表意見認為俄羅斯一旦停止向歐洲供應天然氣,歐洲天然氣價將飆升到5000歐元、歐洲人因此將無錢過冬的人,是基於其固有的經驗。
根據IEA數據,2021年歐盟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為1550億立方米,約佔歐盟天然氣總進口量的45%和總消費量的40%。而從波羅的海到德國的北溪管道,在歷史上供應了從俄羅斯出口到歐洲的天然氣的約三分之一,亦即佔到歐洲天然氣消費量的13%左右。
但是,俄烏戰爭爆發半年來,歐洲在像重整石油供應渠道一樣,迅速重整天然氣供應渠道。首先從事發的北溪1號管道來說,在上周停止輸氣進行維護之前,該管道已經只以20% 的產能運行,亦即北溪一號的供氣,在8月份僅占歐洲天然氣消費量的2.6%。
上面這張圖表,是2022年8月份歐盟天然氣進口量中,按照供氣來源計算的購氣渠道佔比。去年4季度,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比重已經降低到只佔歐盟購買量的38%左右,到8月份,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在歐盟進口量中的佔比,已經低於9%。
雖然8月份歐洲天然氣進口總量也有所下降,但也僅比 2021 年 10 月的流量低 5%。
上述數據說明,俄羅斯天然氣對於歐洲的天氣消費而言,並非像2021年之前佔比40%那樣舉足輕重。歐洲僅用幾個月的時間,就將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量壓縮到了9%以內,在維持正常的天然氣消費之外,還提前2個月將地下儲氣設施充滿到了85%左右。
這就是說,關閉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對歐盟現在的天然氣消費,僅有2.6%的影響,如俄羅斯天然氣全部斷供,也只能增加歐盟天然氣消費量9%的缺口。
二、歐盟的天然氣儲存量能夠保證歐洲度過冬季嗎?
歐洲天然氣地下儲氣設備充滿到85%,只能確保歐洲2-3個月的天然氣消費。因此,不少人因此擔心,萬一俄羅斯徹底斷氣,兩三個月後歐洲怎麼辦?
看到這樣的問題,我真的懷疑他是真的智商不夠50,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歐洲的地下儲氣系統是幹嘛的?不是用來正常供氣的,是用來以防萬一的,或者說萬一某一個供氣渠道中斷,可以從儲備氣體中予以補充。也就是說,歐洲的儲氣系統充滿氣之後,並不是說歐洲就停止購進天然氣了,而是充滿放在那裡,以防萬一的。
比如,俄羅斯北溪一號斷氣了,影響歐洲天然氣消費量2.6%。那麼在其他天然氣進口渠道繼續進口的情況下,儲備氣可以代替北溪一號給歐洲供氣77個月(2個月/2.6%)。如果俄羅斯徹底斷氣了,按照8月份俄氣9%的佔比,儲備氣體可以代替俄氣給歐洲供氣22個月(2個月/9%)。
大家看看上圖,目前歐洲的管道天然氣,主要來自挪威、歐盟,俄羅斯僅僅排第三,還有利比亞、阿爾及利亞、亞塞拜然。而去年在歐盟消費量僅佔12%左右的液化氣LNG,8月份已經上升到三分之一。因此,讀者們記住了:俄羅斯對歐洲斷氣,不代表美國、中東、非洲、還有歐洲自己生產的天然氣都會斷氣。俄羅斯之外的天然氣還會繼續供應歐洲,歐盟的地下儲氣系統,目前的作用就是放在那裡,隨時彌補俄羅斯斷氣的那個部分。
三、9月5日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飆升23%,歐洲人這個冬天還用得起天然氣嗎?
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到「俄羅斯使出致命一擊,歐洲氣價要瘋漲了」、「俄氣斷供三連殺、歐洲天然氣上漲33%」、「差價高達40倍,俄歐氣價對比慘烈!歐洲真的能脫俄嗎?」之類的標題,都會以為歐盟制裁俄羅斯是踢到鐵板了,是自殺行為了,歐洲人要付出慘痛代價了,這個冬天歐洲人估計要被比俄羅斯貴40倍的天然氣整破產了。
但是,大家理性想一想,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是一回事嗎?一般人不懂期貨,學習過金融的人知道,現貨買賣的目的,是商品所有權的轉移,期貨不是,買賣期貨合約,一部分人是想投機獲利,另一部分人則想迴避價格風險。因此,大多數商品期貨與現貨,是基本脫節的。現貨的價格是比較穩定的,期貨的價格波動幅度,比現貨價格波動幅度,要大很多。
但剛才我列出來的關於歐盟天然氣價格,作者們都用的都不是現貨價格,是期貨價格。比如9月5日歐洲天然氣飆升,最高時超過30%,收盤漲23%,這是天然氣期貨價格;比如與俄羅斯的40倍價差,用的是歐洲的天然氣期貨,與俄羅斯的天然氣現貨價格的對比。
大家問問三桶油,他們會利用原油期貨進行套利保值交易,但他們真正購買的原油,有一噸是來自於期貨市場的嗎?當然不可能有。歐洲也一樣,歐盟各國購入的天然氣包括LNG,沒有一立方米是來自期貨市場的。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前一周大跌了40%,今天大漲23%,這都與歐洲天然氣的採購價格和歐洲人的天然氣消費價格無關。
與歐洲人天然氣消費價格有關的,是這張2022年7月份歐盟天然氣進口價格曲線圖。2022 年 6 月 份,歐盟 MMBtu百萬英制熱單位天然氣的進口價格為34.35 美元。僅比戰前2月份的27美元左右上漲了27.2%,比4月份的最高點42.5美元,還下降了19.2%。
我國7月份的天然氣進口價格為2.5元,比2月份上漲了17.3%,液化天然氣進口價格7月份為4.72元,比2月份的4.32上漲了9.3%,平均比2月份上漲了13.5%。實際上與戰前對比,歐洲天然氣進口價格漲幅,僅高13.7個百分點。
這些數據充分說明,歐盟的天然氣進口價格,並非像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那樣大起大落,漲得那麼離譜。與我們國家的天然氣漲幅,高不到14個百分點。
看到這,還有人會覺得歐洲人會因天然氣漲價變成窮人嗎?
四、歐盟有什麼措施降低天然氣價格上漲對生產與生活的影響?
天然氣價格雖然沒有中文網站傳得那麼離譜,但與2月份對比,17.3%的漲幅也是很高的,加上歐盟實行的是電價與天然氣價格掛鉤的機制,天然氣價格上漲,就會推動相關的電力成本上漲,從而影響包括化肥和鋁製造商在內的一些能源密集型行業縮減生產規模,並導致歐盟各國政府投入數十億美元用於幫助家庭的計劃。
歐洲國家中,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度最高的德國總理奧拉夫·舒爾茨(Olaf Scholz)周日(9月4日)已經表示,德國一直在為完全停止從俄國購買天然氣做準備。德國也是歐洲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國,目前正處於應對供應減少的三階段緊急計劃的第二階段。進入第三階段將看到一些工業天然氣配給。
實際上天然氣對歐洲的影響,比我介紹的數據更小一些。這是因為:
第一、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歐洲迅速啟動了減少對俄羅斯燃料依賴的計劃,轉向天然氣和其他燃料的替代供應商,並推動更快地部署清潔能源供應。德國已開始開發液化天然氣 (LNG) 接收站,以使其能夠從全球供應商處接收天然氣,並擺脫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度過這個冬季,歐洲的LNG接收站就能夠完全滿足歐洲進口的需要。
第二、歐洲增加了煤炭發電量。因為煤炭的價格漲幅遠小於天然氣,加之煤炭的替代供應已經百分百落實,這個措施將有助於歐洲節約5%左右的天然氣消費量。
第三、歐盟正在權衡新的天然氣基準和價格上限。歐盟能源部長將在 9 月 9 日的會議上討論天然氣價格上限 ,對高耗能企業的的緊急流動性支持措施,以及天然氣和電力價格脫鉤。 同時,還準備進一步提供補貼,幫助家庭能源消費。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上周表示,她確信應該對俄羅斯天然氣設定價格上限。「鑒於在過去十年俄羅斯天然氣價格穩定在 5 -35 歐元/MWh 之間,任何高於該水平的上限都將確保俄羅斯高於其邊際生產成本。」
第四,後續歐盟還有很多措施可以用於緩和天然氣需求,比如加大再生能源供應,重啟核電站,暫停徵收碳稅,直到戰爭結束。
據報道,作為能源部長會議準備工作的一部分,歐盟委員會還在評估對荷蘭產權轉讓基金(其主要指數用於歐洲長期合同的虛擬天然氣市場)進行金融監管以避免投機的選項。
彭博新聞社9月5日看到的歐盟內部文件中表示:「TTF 與歐洲液化天然氣交付的船外指數之間的價格溢價已顯著擴大,這引發了人們對其作為連接整個歐盟 27 國合同的指數的代表性的質疑。」
據歐盟執行機構稱,不排除建立一個歐洲液化天然氣交易平台。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