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計劃」引發重挫英鎊創37年來新低,是否會與美元拉平?

英鎊。圖/IC photo

北京時間9月26日早間,英鎊兌美元一度暴跌逾5%,最低下探至1.0224水平。數據顯示,此前1985年2月,英鎊兌美元最低為1.0520,據此計算,英鎊創下了37年以來的新低。

今年以來,英鎊兌美元匯率整體呈現下跌趨勢,9月12日以來又開啟一輪快速下跌。繼歐元兌美元匯率跌破平價後,市場目前高度關注英鎊兌美元匯率會否跌破平價水平。

上周五英國政府公布的減稅計劃引發市場憂慮,英國股市、匯市均出現較大跌幅。分析稱,投資者對於英國經濟的信心在大幅下降,對於其政策制定者解決「滯脹」困境充滿疑慮。

英鎊兌美元年內跌超22%分析稱減稅計劃引發對英國經濟擔憂

9月26日,英鎊兌美元以1.0816開盤後一路走低,一度跌至1.0224水平。此後英鎊有所回升,截至北京時間9月26日14時30分報1.06左右。與此同時,美元指數出現快速上漲,從113水平跳漲至114上方,日內最高漲至114.68。

今年以來,英鎊兌美元總體呈現下跌趨勢,從年初的1.37左右跌至目前的1.06左右,年初至今累計跌超20%。其中,9月12日英鎊開始了一輪快速下跌,11個交易日內跌超8%,從1.16左右迅速跌至1.06水平,跌近1000個基點。

上周五(9月23日),英國政府公布一項大規模減稅計劃,以提振經濟。根據英國政府官網信息,該計劃的主要措施包括:取消上調公司稅的計劃,使該稅率保持在19%的G20中最低水平;提前一年下調個人所得稅基本稅率1個百分點,即在2023年4月下調至19%,這意味著3100萬人的平均年收入將增加170英鎊;削減印花稅,免稅額度將從12.5萬英鎊增加一倍至25萬英鎊,每年將有20萬名購房者完全不必繳納印花稅。

另外,英國政府還推出能源賬單救濟計劃,將使得企業能源賬單成本減半,典型的家庭每年將節省1000英鎊的能源賬單。

英國政府計劃將中期經濟增長率目標設定為2.5%,估計到2026-2027年,減稅總額將達到450億英鎊。

英國財政部長誇西·克沃滕(Kwasi Kwarteng)將該計劃稱為「幾代人以來最大的一攬子計劃」,他表示,政府希望「在一個專註於增長的新時代採取新方法」。

不過,該計劃的批評者警告說,大規模減稅和政府保護家庭和企業免受能源價格飆升衝擊的計劃相結合,將使英國在利率上升之際背負高額債務。能源支持計劃預計將在兩年內花費超過1000億英鎊。

中金公司分析師劉政寧等指出,減稅屬於擴張性財政政策,短期內既會支撐經濟增長,又會推高通脹。減稅還將帶來財政赤字,加大政府債務負擔。一個更深層次的擔憂是「財政主導」,即貨幣政策為了降低財政壓力而維持低利率,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經驗表明,這麼做的結果將是央行抗通脹的信用度下降,最終引發高通脹,其他新興市場的經驗來看,甚至還可能引發惡性通脹。實際上,自去年底以來,英國央行為應對通脹已開始加息,此時英國政府推出減稅,對英國央行而言將是一個巨大挑戰。

在減稅計劃宣布當日,英鎊兌美元大跌3.7%,創下了自2020年3月疫情暴發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英國股市也出現下跌,富時100指數跌近2%。

劉政寧等指出,如果只是擔心通脹上升,央行加息更為激進,那麼英鎊匯率仍然會保持堅挺,但如今英鎊大幅貶值,說明市場擔心的是英國央行難以應對當前的局面。資產價格的表現已經說明,投資者對於英國經濟的信心在大幅下降,對於其政策制定者解決當前的「滯脹」困境充滿疑慮。

英國央行保持溫和加息 英鎊兌美元會否跌破平價?

英國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英國宏觀政策部門也面臨著抗通脹與保經濟增長之間的兩難選擇。

英國經濟距離正式步入衰退僅一步之遙。此前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二季度GDP環比萎縮0.1%。在9月貨幣政策會議上,英國央行將三季度GDP預期由原來的增長0.4%下調為下降0.1%。若三季度GDP實際確為負增長,將會是英國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萎縮,符合衰退的定義。

在減稅計劃宣布前一天(9月22日),英國央行宣布加息50個基點,將基準利率升至2.25%水平,這已經是英國央行去年12月以來的第七次加息,基準利率已經升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

快速加息的背後是嚴峻的通脹。今年7月,英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達到10.1%,創下40年來最高水平。8月英國CPI稍有回落,同比上漲9.9%,但仍處於高位。並且8月剔除食品和能源後的核心CPI同比上漲6.3%,較上月仍在進一步提高。

英國政府已經於9月8日宣布了能源價格保障措施,將家庭單位能源價格限制在年度賬單不超過2500英鎊的水平,從10月開始,為期兩年。政府還提供對消費者、企業的支持。英國央行指出,能源價格保障措施的出台意味著CPI在短期內將有所放緩,預計在10月份達到略低於11%的峰值。

同樣面臨高通脹壓力,但與美聯儲的加息節奏相較,英國央行更加緩和。美聯儲年內已經加息五次,累計加息300個基點,其中6月、7月、9月連續三次大幅加息75個基點。而英國央行自去年底12月啟動加息以來,七次累計加息215個基點,最大加息幅度為50個基點。在9月會議結果出爐前,由於英國8月CPI數據顯示通脹壓力仍存,市場曾預計英國央行可能加大加息幅度,達到75個基點。最終的結果顯示英國央行保持了較為溫和的步伐。

興業研究分析師余律指出,歷史上英國的技術性衰退或衰退期當中,除了在1975年4月開始的連續三個季度GDP萎縮背景下英國央行仍大幅加息以應對接近25%的通脹率之外,其餘時期英國央行均採取降息操作。可見,面臨穩經濟和控通脹的平衡木時,英國央行更傾向於選擇保住前者。與此同時,在財政助力之下,年內通脹已顯現出見頂端倪。因而,綜合來看,英國央行年內激進加息料難以落地。

相較其他央行更加緩和的加息步伐,是否將加劇英鎊的貶值?余律指出,英國央行採取相對謹慎立場的原因,除了以穩經濟為重的因素外,或也有借貨幣貶值收斂貿易逆差之意。與日本央行的考量類似,即使英鎊維繫強勢也難以阻擋高企油價帶來的輸入性通脹,但貨幣貶值可以起到收窄貿易逆差的作用,從而彌補資本市場資金延續流出的壓力。而且,近月油價已出現見頂回落跡象,英國進口價格已暫緩升勢。後續英國央行料繼續採取謹慎緊縮態度,這也就意味著意外放鷹的可能性較低,英鎊將延續弱勢局面,甚至將進一步跌向平價。此外,若脫歐不確定性回升也將對英鎊造成打擊。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顧志娟 編輯 徐超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