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寺廟敬神講究有求必應,擺放的神仙排位接地氣緊跟老百姓需求

台北三大景點之一艋舺龍山寺

抵達台北的第二天,急急忙忙來到了台北三大必到景點之一的艋舺龍山寺;

龍山寺在台灣台北市西南,臨淡水河。清乾隆三年(1738年)創建,至五年建成。其地原名「艋舺」(今萬華),為台北市區的發軔點。

龍山寺[1]和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並列為外國觀光客來台灣旅遊三大勝地,台北的交通非常方便,捷運板南線至龍山寺站。下車後經過一段地下各種牛鬼蛇神的盤踞之地(算命、占卜之類),出來左轉龍山寺到了......

龍山寺的後殿神明更接地氣

看過台灣著名電影《艋舺》吧?

阮經天趙又廷一飛衝天的反應台灣幫派歷史的片子;不知為什麼,現在把艋舺改成了龍華,一下子當年的味道就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與其他地方一樣,那一片台北最初的老城區漸漸的消失,儘管保留了一座微縮景觀的798創意園區——剝皮寮還在,但巴掌大點的地方已經難以再現當時的輝煌。

後殿的神仙:十二婆者、池頭夫人

初一的龍山寺稱得上摩肩接踵,只好周邊先逛逛、甚至龍華夜市吃了之後再來祭拜;到了後殿之後,仔細觀察供奉的各路神仙:敢情台灣的寺廟非常的接地氣——供奉的神仙,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十二婆者:又稱「十二婆姐」,分別掌管注生、注胎、監生、抱送、守胎、轉生、護產、注男女、送子、安胎、養生、抱子等事務,協助

註生娘娘是閩南地區的送子娘娘,相當於觀音菩薩的一部分吧

「註生娘娘」,又稱「送子娘娘」——

眾神之中,掌管生子的神據。舊時廈門城隍廟、東獄廟都有祭祀。神像安詳端坐,懷抱娃娃 。求子的女子擺上

月老神君別看廟頭小,但人確實絡繹不絕

月老:

都快出門了,突然發現這還有月老神君可以祭拜。各路青年男女都站在這裡,祈求豬年自己可以遇到一個如意之人。

關公

關聖帝君

三國蜀漢人,關羽字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乃系主文運之神明,本名

朱熹是中國儒家思想的最終實踐者,書院尊為主神

紫陽夫子

即宋代

台北靠水,所以特意給漁業從業者設立水仙尊王

水仙尊王

「水仙王」是海神,亦是海王,為航海業與貿易商所祭拜;以「大禹」為祭祀的主神,配祀於水仙廟的四位是

三國時期的華佗在龍山寺也有祭拜

華陀仙師

東漢三國,通經、曉養性之術,尤精於方葯、針灸術,擅治諸難症,故尊奉「神醫」,後代醫師與藥店均供奉之,祈盼能醫運亨通、藥到病除,為世人解除疑難雜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