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找船到找貨?部分航線海運運費下滑明顯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全球疫情暴發後,海運價格曾一路高漲,我國至美西40英尺高櫃的運價甚至一度超過2萬美元。如今海運價格是否出現了新的變化?是否還是「一艙難求」?

最近,浙江某貨代公司的工作人員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向新老客戶詢問出貨安排。公司負責人金小民告訴記者,去年這個時候,情況完全相反,他們每天都在打電話找艙位。

浙江義烏某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金小民:現在缺的是貨,所以現在都要去變成找貨。尤其在業務端前端,我們可能大概要增加20個人 。

海運的運價也發生了變化,金小民說,多數航線運價在1月中旬到達高位後,已經出現了大幅下滑。個別航線運價甚至接近腰斬。

浙江義烏某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金小民:紅海線,現在大概是每高櫃5000多美元,去年這個時間段需要8000多美元。還有到美國線,美國西海岸的話去年下半年的時候,每高櫃大概是15000美元,現在的話大概是8000多美元。

數據顯示,代表即期運價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在過去三個月中,已經下降了超過17%。

申萬宏源交運首席分析師 閆海:春節後,歐美幹線的船是擠出了同比去年20%的運力增長。相當於是運力在等著貨,但是貨來不了港口,這個時候不免會出現一定的降價壓力。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 龔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