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進行局部動員、俄羅斯軍隊將使用「所有武器裝備」和「一切軍事力量」以來,有關俄羅斯會不會使用核武器的爭論就相當熱鬧,可以說,這是俄烏戰爭進入新階段之後最大的一個懸案,也是對中東歐乃至全球局勢及未來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突出議題。
包括烏克蘭澤連斯基總統在內的一部分人堅持認為,這只不過是普京狗急跳牆、虛聲恫嚇而已,其目的是為了掩蓋其戰場失敗,是為了同西方討價還價,甚至還有人說,是為了從烏克蘭敗退打掩護,並且斷言不久之後俄羅斯就不得不撤軍了。這些人認定俄羅斯不會也不敢使用核武器,認定普京如此這般的威嚇照樣避免不了失敗,而最後等待他的將會是法律的審判,就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所表達的那樣,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普京「接受審判」。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隨著俄烏戰爭出現嚴重擴大化的傾向,這場戰爭已經具備世界大戰與全面戰爭的明顯特徵,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很大,關鍵時刻普京完全可能動用小當量戰術核武器來達成他所需要的戰役與戰術任務,因此,不能把普京有關俄羅斯軍隊將使用「所有武器裝備」和「一切軍事力量」的宣言簡單地看成是嚇阻之策。多年來的經驗證明,普京這個人歷來言出必踐,他並不是一個慣於拿大話嚇唬人的政客,相反,他所說的話基本上都能兌現,或者說,從他本人的主觀意圖上說,都努力兌現,總體上是個言行一致的人。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判斷俄烏戰爭發展成為核戰爭的可能性呢?
關於第一種說法,竊以為,澤連斯基這樣說和這樣講倒是有情可原,因為除此之外他確實也不可能還有別的辦法,如果他承認核打擊是可能的,那他又能怎麼辦呢?總不成現在就認慫認栽。假如有朝一日核打擊真的降臨到頭上,也只好硬著頭皮頂著,只能走到哪裡說到哪裡了。
但其他人(特別是英國人)鼓噪普京不會和不敢動用核武器,就未免有點居心叵測了,他們並不真的關心烏克蘭人的死活,他們真正關心的是烏克蘭能不能繼續浴血奮戰,只要烏克蘭繼續肯於流血作戰,就一切都夠了,至於將來這場戰爭是不是將發展擴大成為核戰爭,這大概不是英國人所關心的事情,交由美國人去衡量把握好了,英國的責任就在於拱火起鬨,唯恐戰火燒得不旺和歐洲的亂子不夠大。
坦率地說,倒是美國對待俄羅斯動用核武器的問題比較認真。此前,針對這個動向,拜登在接受採訪時堅決地連說了三個「不要」,後來又在聯合國大會上再次強烈譴責俄羅斯動用核武器的企圖。另據媒體報道說,美國官員透露,近幾個月來,美國政府一直私下與俄羅斯溝通,警告他們使用核武器將造成嚴重後果。報道還稱,美國國務院參與了此類與俄羅斯的私下溝通,但是官員們並未透露溝通的細節,也沒有說明在普京講話之後,是否再次發出了警告。種種事實證明,美國方面並未把普京的宣告當兒戲,相反卻抱著相當認真的態度,予以嚴肅的應對。
應該說,俄烏戰爭伊始,核武器就登上舞台開始發揮作用,人們都不會忘記戰爭爆發前俄羅斯曾舉行聲勢浩大的核戰爭演習,當時就轟動一時。也就是說,核武器的威懾作用早已經在發揮展現,核武器早已經粉墨登場了。現在,戰爭進行到今天這個程度,核武器的作用進一步被利用、被發揮了出來,這顯然是符合戰爭的發展邏輯。兩個人打架打到深處都是有什麼傢伙就動用什麼傢伙,何況是國家間的大規模戰爭,在走上生死存亡之路的關頭,不可能把要害武器與殺手鐧藏起來束之高閣。當然,任何人都不能斷言俄烏戰爭註定將發展成為核戰爭,但在目前的情況下,俄羅斯方面實際動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正在危險的加大。
至於這種可能性具體究竟有多大,那要隨著戰場與戰爭的實際進展而變化,一切都以時間、地點與條件為轉移。如果今後一個時期內俄羅斯順利推進,以現有的常規手段不斷贏得勝利,在這種情況下,普京動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不大,甚至還可能逐漸沉寂下去;相反,如果俄羅斯接連失利,面臨的危險越來越大,出現嚴重的失敗危機,則普京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就將急劇增加,普京不會坐擁大量的核武器在手而不用,而坐視戰場失敗,坐視他的軍隊被殲滅,會坐視烏克蘭軍隊進軍莫斯科,整個俄羅斯也不會坐視他們的國家再一次走向分崩離析,他們製造和儲備了那麼多核武器,可不甘心一直用來當擺設、做展覽,現如今俄羅斯的民族主義情感是如此高漲,絕不會束手待斃去接受西方的所謂「審判」。
俄烏戰爭的可怕之處大概就在於此。如果核戰爭真地打起來,世界的未來什麼樣,真是要難以想像了。當然,現在就對此進行相應的準備未免草率,但掉以輕心不以為然的心態恐怕不行,需要瞪大眼睛時刻予以高度關注。
註:本文作者為「秦安戰略智庫」核心成員張志坤,為本平台原創作品,新的一年,祝願大家攜起手來、戰勝疫情、遏制霸權,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