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柳、蹴鞠、搓青團、扎風箏……3月30日上午,黃浦區學前幼兒園裡一派熱鬧的景象:萌娃們正置身一場別開生面的民俗遊園廟會,「別漾」清明,「藝」起來,幼兒園充分發揮藝術特色,讓孩子們在唱唱跳跳、做做玩玩的遊戲場景中,體驗清明節的傳統風俗。
春回大地,到處是生機勃勃的美好春景。學前幼兒園的老師們別出心裁地設計了繪畫製作、故事表演、民俗遊戲和手工體驗等四大類主題活動,娃娃們手持「集章卡」,挨個兒在民俗遊園廟會的14個「攤位」前好奇地探索遊玩,每張小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動手做一隻充滿春天氣息的柳條花環
給心愛的風箏塗上絢麗的色彩
「我畫的風箏真美麗!」
身著民俗服飾,跳一支美美的舞蹈
跟老師學做美味的青團
體驗中國古代流傳久遠的蹴鞠運動
《詠柳》《江南春》《春夜喜雨》……孩子們吟詩作對,抒發對春天的嚮往
民間兒童遊戲「鬥雞」考驗孩子們的平衡和耐力
古代投擲遊戲「投壺」引得娃娃們爭相比試
用心扎一束花朵,致敬在抗疫中犧牲的英雄。在老師的帶領下,娃娃們仔細聆聽英雄先烈們的感人事迹,感受從古至今英烈們捨己為人、奮勇不屈的精神,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聚精會神地扎一朵紙花
幼兒親手製作花束,紀念在抗疫中犧牲的英雄
「小紅軍」給同學們講講革命先烈的小故事
學前幼兒園園長浦瑜倩介紹,在此次清明節主題活動之前,各年級老師有針對性地為孩子講解了清明節的傳統習俗,還一同討論遊園會的內容和活動規則。「希望孩子們通過沉浸式的體驗,並用歌舞、故事、表演、繪畫、製作等藝術形式大膽表達,從中感受清明蘊含的傳統文化。」
記者 / 王菁
編輯 / 孫沖
圖片 /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