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秀文學作品之十九:孫紹航|憶「二月二」龍潭廟會

原創 孫紹航

廟會,像個古老的詞語,在我的時空里好像消失了很久。但逛廟會的美好記憶,卻彷彿就在昨天一樣,仍然發出獨有的一份光亮。

小時候的我,對廟會永遠是充滿嚮往和期盼的。一進二月,當大人們的聊天里開始比較頻繁地蹦出「二月二廟會」這個詞,當「二月二廟會」所在的那條大街,開始比往日多了些躁動,我的心也便開始跟著躁動起來。

我清晰地記得,廟會上滿是小孩子喜歡的東西——好吃的,好喝的,好看的,好玩的:渾身沾滿了濃糖的糖人,那麼的誘人;木匠們手工製作出的玩具,那麼的威風;各式各樣的五彩花紋風箏,那麼的討喜……這時候的小孩子們,幾步一停,左瞅瞅右看看,東挑挑西撿撿,最後渴望的眼神兒落到父母的臉上,執著的小手牽住大人的胳膊或衣袖……

只是不知道,是滿心歡喜地最終抱得喜愛的刀槍食糜歸,還是眼淚汪汪地空手回。

我當屬前者。

忘了是哪一年的廟會上買的那把木製刀,直至現在都沒有絲毫的損壞。即使時間有些久遠了,但當我把它握在手中時,仍能感受到一份專屬於廟會的快樂與美好會氤氳開來……

買這把木製刀的情景,我倒還記得清楚。我的小學臨著那條街,入了二月,這條街就好像習慣性地微微躁動起來。到了二月二這天,一個繁華的「新世界」突然展現在我的面前,讓我感到措手不及,卻又覺在情理之中。熱鬧的氛圍瀰漫在街上和學校里,大家滿心歡喜地討論著廟會上有趣的物和事兒。一到放學,孩子們就衝出來,衝進這一條突然變了樣的「新」街道,恨不得把眼睛睜得大過地球。看看這個,瞅瞅那個,好像能一直這麼逛下去,永遠不會厭倦。哪怕不掏錢買,也是過足了眼癮,體驗到別樣的新趣味。

在與夥伴們逛廟會的途中,我一眼就相中了這把刀。雖然以我今天的審美,這把刀的形狀和顏色都並不怎麼出彩,但對那時的我來說,這把刀是最好的,最威風的,天下第一名刀般的珍貴。在此後上學中的幾天里,我一直緊盯著那個鋪子,唯恐它突然消失不見了。終於熬到了周六日,央求了爸爸媽媽後,可算是把這把「名刀」收入囊中,滿心歡喜地一連把玩了好幾天。

在我的印象中,這條街會熱鬧了七天左右,氛圍由淡逐漸到高潮再逐漸到淡,當這條街恢復到平日的平淡時,我們就知道今年的「廟會」結束了,孩子們的心中便充滿了失望。在當時的我心中,廟會就像一位旅人,註定是要去向遠方,與人告別;但也終會有一天,它會再度歸來。

但有一年,「二月二廟會」沒有如期再來,從此後也就再也沒來。這條街上,一年一次的那種集中起來的喧囂、熱鬧和快活,也從此消失了,我心中就有了空落落的一大塊兒。但是與此同時,我們的這條街道被整理得越來越乾淨了,交通不再擁堵了,校門前也被貼心地畫起了斑馬線,豎起了紅綠燈,整條街變得越來越漂亮大方了——這是不同於廟會的風景。

我想,這一定是那位旅人變換了行裝,以新的方式來到了孩子們的身邊。「二月二廟會」其實從未離開過,至少廟會上的快樂仍然會被孩子們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