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整體趨勢向好,常州企業有序恢復生產經營

現代快報訊(記者劉國慶)隨著常州本輪疫情整體趨勢向好,企業開始有序復工復產。3月29日,現代快報記者從常州市工信局獲悉,目前常州規上工業企業已基本有序恢復生產經營。

企業開始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經營

3月25日是全市企業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第一天。當天,中車戚墅堰所各產業板塊共有4000多名員工到崗,復工率達91%。據了解,復工前,中車戚墅堰所明確復崗條件,從嚴做好復工人員的排查,對辦公區、會議室、班組園地、衛生間、通勤車、電梯間、休息間等重點部位提前進行全面消毒,對設備設施進行全面檢查,防範安全隱患。當天一大早,公司派專人對所有進廠人員逐一進行查驗,包括查看健康碼、檢測體溫、提醒掃描場所碼等,並持續做好每位員工的防疫日報。上班期間,全體員工堅持佩戴口罩,保持衛生距離。中午就餐一律實行餐飲派送制,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及聚集。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發展,為確保科學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3月25日一早,常州市新北區羅溪鎮12名專職網格員組成「復工突擊隊」全部下沉網格,他們將對接園區內400餘家企業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自查工作,並通過「蹲點式」服務,確保全部企業人員管控、日常管理、安全防範「三落實」。同一時間,位於新北區三井街道的常州光洋軸承股份有限公司,860多名一線生產工人已經陸續到崗,當天復工率已達90%左右。光洋軸承相關負責人介紹,3月18日晚,企業在接到要求停工停產的指令後,暫停了正在開工製造的項目,全體員工居家辦公。3月24日,為進一步統籌推進穩產供保、安全生產,三井街道第一時間將恢復生產通知下發企業,並製作出入證用於員工出入小區,及時摸排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全力把被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有貨沒人提」的日子總算過去了,看著產品從常州發往上海、杭州、西安等地,吳江洪知道,「貨送出去了,產業鏈才算通了」。

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3月25日當天,武進國家高新區有近2000家工業企業開始有序恢復生產經營。3月25日一大早,愛科(常州)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製造車間就忙碌起來。24日接到復工通知後,企業第一時間讓員工上傳健康碼、行程卡和核酸檢測報告,逐一核查,為恢復生產做好各項準備。愛科(常州)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管控期間,公司有40-80個集裝箱的貨物待發。為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公司向園區提出申請,18名員工駐廠閉環管理,保證收發貨。疫情來得突然,企業又承擔大量出口任務,物流、物料組織等受到一定影響。產線重啟後,一季度剩下的幾天非常關鍵,公司將通過調整生產計劃,儘快把產能和產量補上。

規上工業企業基本有序恢復生產經營

3月23日,常州市出台《關於扶持幫助受本輪疫情影響較重企業及困難群眾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政策》),為困難企業和群眾紓困解難,積極幫助全社會渡過難關、穩定預期、恢複發展,有效降低此輪疫情帶來的影響,切實推動經濟社會穩定有序發展。

《政策》共12條,分為稅費減免、資金幫扶和緩繳緩辦三個方面。

在稅費減免方面。《政策》明確:符合國家相關政策適用範圍的中小微企業2022年度內新購置的單位價值500萬元以上的設備器具,可根據折舊年限選擇相應的一次性稅前扣除方式;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繼續分別按10%和15%加計抵減應納稅額;對相關特定行業(對象)免徵2022年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並免徵公交客運、地鐵、計程車、長途客運、班車等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增值稅;對承租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包括全資、控股和實際控制企業)國有房屋(含場地)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含民辦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022年3月~8月租金全免,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

在資金幫扶方面。《政策》明確:市級安排不低於200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支持文旅行業消費復甦、重點企業紓困和對A級景區、鄉村旅遊重點村提質擴容;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其中2022年度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從60%最高提至90%。

在緩繳緩辦方面。《政策》明確:對符合條件的困難企業,經批准可繼續緩繳養老、失業和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緩繳期最長6個月;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遊企業階段性實施緩繳失業保險費政策,期限不超過一年,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不影響企業信用和職工個人權益記錄;食品生產經營從業人員所持健康證明有效期屆滿,疫情防控期間無法領取新證的,健康證明視為有效,有效期自動延長至本輪疫情解除後30天。

目前,相關政策落地工作常州市正在積極有序開展中。

常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有5000多家,目前已基本上有序恢復生產經營。

(現代快報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