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三線建設遺產保護利用 讓記憶恆久遠

編者按:

1月19日至23日,貴州進入省兩會時間。

提案,是委員參政議政的重要手段。辦理好提案,是承辦部門的法定職責。每年省兩會,政協委員都會提交大量提案。這些提案涉及科技、教育、衛生、環境、民生等一系列關係社會經濟發展的熱點問題,廣受關注。

一年來,委員們牢記囑託,擔當盡責,展現出新時代委員的風采。為激發廣大政協委員的履職熱情,增進網友對政協工作的了解,多彩貴州網刊發2021年部分優秀提案及落實情況,以饗讀者。

案由:關於加強貴州省三線文化保護利用的建議

提案單位:民革界

辦理單位: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

三線建設是貴州經濟建設的一次重大戰略行動。通過三線建設,奠定了我省工業現代化基礎,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是我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史上輝煌的一頁。

民革界在調研中發現,近些年來,經過以「軍轉民」為中心的調整改造和發揮效益的再創業階段,大部分貴州「三線」企業均實現了適應市場的重組改造,大部分原處深山的單位紛紛遷向省內中心市鎮地區,而隨著企業的進城,企業原有的設備、人員遷走,但廠房、辦公室、學校等建築卻留在原地。如貴定縣3535廠、龍里縣3537廠,黔西紅林機械廠等等。長期的閑置導致原有建築荒廢,部分甚至遭到嚴重的破壞和損毀。

貴州省水城縣的水城鋼鐵廠。資料圖

在2021年貴州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民革界立足三線文化保護利用問題,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加強貴州省三線文化保護利用的建議》的提案。

提案建議,進一步加強對三線文化和三線精神的宣傳教育;推動對「三線」工業建築遺產進行全面普查登記和價值評價;對工業建築遺址做好保護的同時合理科學進行再利用。

記者了解到,在對「建議」的答覆中,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表示,近年來,各級文物部門高度重視三線建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將繼續按照《不可移動文物認定導則》相關規定,開展「三線」文化遺產普查登記和價值評估,將其中一部分符合文物認定標準的遺產認定為文物,依法進行保護。

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位於六盤水市區水城古鎮內。資料圖

那麼,如何加強貴州三線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

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回復稱:

繼續做好「三線」歷史研究和精神提煉;

加強重要三線文化遺產的本體保護和周邊環境治理,重點依託已經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三線遺產,開展遺產價值闡釋展示,弘揚三線遺產的當代價值;

對全省三線博物館建設統籌謀劃,在各地建設三線博物館的基礎上,考慮在貴陽建設省級綜合性三線博物館;

結合鄉村振興、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戰略,促進三線遺產與時代發展相融合,形成生產、旅遊、教育、文博、文創一體化的工業遺址文化旅遊新模式,形成融入現代設計觀念、適應現代生活方式的城市人文景觀和公共開放空間,彰顯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塑造城市文明新形象,結合三線工業遺產的文化特徵,促進工業遺產的「活化」。

本網記者:楊婧 李遠莉

圖:楊昌鼎

一審:羅亞楠

二審:李柏杉

三審:王幸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