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潤 47.1 億元!這家公司會不會成為第二個富士康?

宣布收購案後,立訊精密再次站在台前。這家企業2004年初創,2010年上市後,老闆王來春從早年的「廠妹」成為了財富榜上有名的富豪,預計2020年底立訊將完成對緯創子公司的收購,切入蘋果產品iphone的供應鏈。想要了解立訊精密富士康蘋果是繞不開的關鍵點:不論從出身還是從業務起步看,立訊的富士康印記不可忽視;目前,立訊的市值已然超過了「師傅」富士康,而進入蘋果核心業務供應商名單,似乎也意味著立訊與富士康的激烈競爭不可避免……


1


進擊的立訊精密


1、富士康學徒


立訊精密的老闆王來春是富士康在大陸的第一批工人,在台灣鴻海精密下屬富士康線裝事業部工作近10年,做到了大陸員工的最高職位後離開富士康自主創業。


1988年10月,富士康在深圳建廠,從廣東澄海、潮州、豐順等地招來首批150名員工。憑著執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王來春在富士康的10年間,從底層員工的身份一躍進入到了管理層,做到了當時大陸員工在富士康的最高職位——課長。
1999年,王來春32歲,前途一片光明,但她卻離開富士康。她與哥哥王來勝出資購買了香港立訊公司,干起跟富士康一樣的老本行業務:研發、生產、銷售各種電子連接線、連接器。


2004 年,王來春在深圳創建了立訊精密富士康依然是為其貢獻超過50%營收的核心客戶。公司發展初期,富士康對這位前員工給予電子連接線、連接器等訂單支持,立訊由此通過富士康進入到全球產業鏈中。


↑↑富士康是立訊早期大客戶↑↑


2010 年的招股書顯示,立訊來自富士康的營收連續三年超過了 45%,郭台銘的胞弟郭台強也在上市前夕成為了立訊的第三大股東。2010 年,立訊精密在深圳交易所上市,創始人王來春身價達到了23億。曾經的打工妹,登上了中國富豪榜。


2、「八爪章魚」以併購促擴張


上市獲得充足的資金後,立訊就開啟了一系列的收購入股步伐。因為併購擴張穩准狠,被人冠以「八爪章魚」的諢名,王來春的「章魚」式吞噬軌跡一般為:先通過水平整合,在線纜及連接器領域吃掉對手,成為無人可撼的龍頭,進而在行業內開始進行雨點大、雷聲小的垂直整合,使底子薄、基礎差的立訊精密快速切入全新領域——從連接器到軟板、聲學元件、再到攝像頭模組。


2011年,立訊精密上市後收購了崑山聯滔60%股權,這被視為切入蘋果產業鏈的關鍵一步。崑山聯滔主要生產連接線產品,在iPad平板上使用,正是藉此,立訊精密首次進入了蘋果供貨體系,陸續獲得iPad內部線、MacBook電源線、Apple Watch無線充電和錶帶,以及Type-C及iPhone轉接頭等關鍵訂單。


同樣是在2011年,立訊精密收購了科爾通訊,邁入通信領域,成為華為、愛默生網路能源等客戶的連接器供應商。


2012年併購福建源光電裝有限公司進入汽車電子領域,又全資收購珠海雙贏,切入3G和智能手機產業鏈條,進入FPC(柔性電路板)的生產領域。


2013 年,入股台灣連接器廠商宣德,這是立訊第一次與台廠結緣;收購德國汽車塑膠件公司 SUK,進入豪車廠家的供應鏈。


除此之外還有江西博碩(加碼連接器和線纜製造),福建源光(汽車線束組裝)等等,立訊用收購和持股的方式,一步一步擴展著業務的邊界。


2017年,立訊精密通過收購聲學元件廠美律蘇州廠,闖入聲學元器件、組裝領域。靠著這樁收購,立訊成功打入蘋果聲學供應鏈,成為真無線耳機(TWS) AirPods 的代工廠。


一連串資本操作之後,立訊精密的代工帝國日益強盛,對富士康的經營依賴也迅速降低,立訊精密順利成為蘋果、華為等頭部科技公司的代工廠。


2020年4月,立訊精密發布了 2019 年年報,期間實現營業收入 625 億元,同比增長 74.3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47.1 億元,同比增長 73.13%,均高於市場預期。而更早的幾個季度,立訊也都保持了高額增速。



立訊靠著「買買買」,成為了代工龍頭,並成為了蘋果的核心供應商之一,通過收購緯創工廠,也最終進入了整機代工領域。


7 月 17 日晚間,立訊精密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擬以 33 億元人民幣價格收購緯創投資(江蘇)有限公司和緯新資通(崑山)有限公司 100% 股權。招行證券研報表示:


如本次股權收購成功,將可拓寬公司現有產品的銷售渠道,與公司現有業務產生有效協同也將有利於上市公司的零部件深度垂直整合,包括既有連接器、無線充電、天線、聲學、馬達等,以及 Sip 和諸多潛在新業務布局,協同效應將較為明顯。


2


結緣蘋果,切入iphone代工蛋糕



1、AirPods成為最大搖錢樹


早在2011 年,立訊就通過收購崑山聯滔電子,打入蘋果供應鏈。近來年促進立訊與蘋果合作的重要因素是立訊在2016年的一樁收購:通過收購蘇州美特,立訊正式進入到聲學領域,並滲透到蘋果的聲學領域。


2017年上半年,立訊正式成為蘋果無線耳機AirPods的生產工廠,幾百個零件,一條生產線需要員工幾百人,立訊精密的產品良率高,獲得蘋果的青睞。


2017年,烏鎮第四屆互聯網大會,蘋果CEO庫克專門跑到立訊精密的工廠考察現場,誇讚立訊是「超一流的工廠」、「將了不起的精良工藝和細思融入AirPods的製造」。


在庫克造訪立訊時,Airpods還主要由中國台灣廠商英業達組裝代工,其後,立訊精密的訂單比重完全超越英業達,已經成為AirPods的主力供應商。2017~2019 年,立訊的業績與股價起飛,到目前為止,立訊也是 AirPods 系列最大的代工廠。


立訊精密的飛速發展,離不開蘋果的供應鏈,尤其是AirPods成為立訊最重要的搖錢樹。2019年,立訊精密前五大客戶貢獻了482億元營收,佔總營收比例77%。蘋果作為第一大客戶,貢獻了346.5億營收,佔總營收比例高達55.43%。


2020年,立訊精密並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第一季度營收依據保持高速增長,較上年同期增長83%至165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59.4%至9.82億元。為蘋果手機和耳機提供配套服務的產品仍是立訊精密最重要的利潤來源。


2、切入到蘋果核心業務



相對於AirPods等穿戴設備,iPhone才是蘋果真正的核心業務。緯創、和碩和富士康三家公司同為蘋果iPhone的代工工廠,總部均設在中國台灣,並在中國大陸設有工廠。


2017年,緯創穫得了新iPhone的訂單,並斥資兩億在崑山擴廠,主要生產蘋果廉價iPhone。但是,緯創在崑山的工廠,其實並未打入蘋果高端機的代工業務,過去主要以生產 iPhone SE,iPhone 8,iPhone XR 為主,因為爆出了質量問題,還曾被蘋果勒令停工兩周。2018 年,緯創也無緣首批組裝商名單。崑山緯創的利潤率走低,連續三年處於虧損狀態。


由於外部環境的變化、加上自身效應的問題,緯創計劃將iPhone的組裝重心轉移至印度,陸續加大了對東南亞等地的投資,出售崑山工廠,與其戰略轉移有關,而立訊精密成了一個「接盤俠」。



對於立訊精密而言,相比以前代工Airpods耳機等周邊產品,iPhone才是蘋果的核心產品,而立訊過去代蘋果的部分業務已獲得了極大的好處,如果能切入到iPhone整機代工,無疑會讓立訊精密迎來新一輪發展。


當然,立訊精密面臨兩個問題,有沒有實力的問題和能不能獲得蘋果iPhone整機訂單的問題。這兩個問題同樣重要,相比於零部件,蘋果iPhone整機更為複雜,而緯創在崑山的生產線主要是生產廉價iPhone,立訊精密接盤之後,還需要通過對其技術的改造升級。另外,立訊精密還面臨著最大的對手富士富的正面競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