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台灣海峽猶如余光中先生筆下的《鄉愁》那般,分割開寶島台灣和祖國,由於政治因素,看似淺淺的海峽其實是一條寬達200千米左右的「天塹」,阻攔著祖國統一的大計。但是在不遠的未來,台灣海峽將不再阻隔我們,因為修到台灣的路網規劃已經於最近再次被提出。
(分隔台灣島和大陸的台灣海峽,中間的小群島是澎湖列島)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台灣省台北市被納入京津冀-粵港澳交通主軸的修建支路計劃之中,即「阜陽經黃山、福州至台北」支線,至於規劃期則為2021年至2035年,預計在本世紀中葉將開工建造。「基建狂魔」將再一次出手,而這一次也將是所有基建計劃之中,最具戰略意義和最具時代價值的。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到正規化修建到台灣的公路)
拋開此次《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內容不談,其實把路修過台灣海峽,直達台灣省的打算,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被提出了。以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制定的「五縱七橫」為基礎,2013年正式提出的《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中就已經寫明,開始規劃7條首都放射線、11條南北縱向線、18條東西橫向線和若干條環線,其中七條首都放射線就包括「北京到台北」線,即大名鼎鼎的G3京台高速。可不要誤會,這裡的「台」可不是台州,而是台灣省的台北市,全程2030千米。
(紅圈為即修建到台北的G3京台高速跨海段)
G3京台高速需要穿越台灣海峽,就必然要修一座橋穿過去,考慮到台灣海峽為國際重要航道,所以修建海上跨海大橋可能面臨阻力,最佳解決方式是像日本修建跨越津輕海峽(公海)的青函隧道那樣,修建一座橋隧道。憑藉我們對台灣海峽海底相關地質、地貌的掌握,在技術層面上已不成問題,但這可不是一件小工程,日本青函隧道全長53.85千米就成為了全球最長海底隧道,如此看來是否能修通連接台灣海峽兩側的隧道,將會成為「基建狂魔」未來的一大挑戰,但沒什麼是不可能的。
(青函隧道的修建方式,值得我們參考)
設想中,一共有3條跨海通路,除了G3京台高速之外,還包括昆台高速鐵路和國道G319線,拿後者舉例,後者起點為台灣高雄,經由福建廈門,終點為四川成都,同樣是一項大工程。
不僅是這種輻射、縱橫線,台灣省本地還有我們規劃的G99台灣環線高速,環線規劃路徑為台北-台中-高雄-台東-花蓮-台北。
(G99台灣環線高速方案)
由於台灣島東側為聳立高山,台灣省主體發展偏向西海岸,即面向大陸的台灣海峽一側,所以至今台灣也沒有建造出繞島的完整環線,現存「國道」一號到「國道」十號,共9條線路,全長988.5米。不過目前僅8條線路投入使用,7號線高雄港東側聯外高速公路還在第二階段環境評估,短期無法通車。看來修路什麼的,還得讓祖國來負責啊,否則靠台灣當局,再過30年,估計也拿不出繞島環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