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處理量超1.7萬噸!南京棲霞這個處理中心打造分類回收生態鏈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朱強 記者 楊曉冬 文/攝)1月19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南京棲霞區邁皋橋街道大件垃圾處理中心,液壓打包區、大件垃圾拆解區、可回收物堆放區……所有區域都被劃分得十分詳細。現代快報從棲霞區城管局獲悉,邁皋橋街道大件垃圾處理中心堅持「兩網融合」理念,重塑前端、直通後端,打造了完整的垃圾分類回收生態鏈,2021年全年處理量超1.7萬噸。

△邁皋橋街道大件垃圾處理中心

「我們堅持『兩網融合』理念,重塑前端、直通後端,打通線上線下回收行業生態圈,有效將主體、廢品收購站、再生資源產業、末端垃圾處理事業單位有機整合,從而打造了一套完整的垃圾分類回收生態鏈。」江蘇易聯瑞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企劃部經理熊昕告訴記者,通過互聯網,還可以實時統計垃圾分類的數據,使垃圾分類減量化做到有據可查。

「我們對低附加值垃圾進行進一步處理,例如泡沫。泡沫本身體積大、運輸成本高,我們通過技術方法進行壓縮,把泡沫密度變大,變相增加附加值。」熊昕說,「同時,我們還會對大件垃圾進行拆解,像床墊、傢具等,分類進行回收轉運,提高其價值。」

△塑料暫存區

據了解,2021年邁皋橋街道大件垃圾處理中心全年處理量17200.7噸。其中,廢塑料3292.5噸,大件垃圾156噸,廢金屬2310.3噸,舊衣物97.35噸,廢玻璃87.8噸,廢紙11256噸,有害垃圾暫存0.75噸。

通過街道的管理及第三方公司的市場化運營,邁皋橋街道大件垃圾處理中心從最初的依靠政府補貼達到現在的市場化運營,實現了扭虧為盈的轉變。從最初的塑料、紙板、金屬運營到現在低附加值運營(泡沫、織物、廢舊塑料、玻璃等),從根本上解決了邁皋橋街道小區垃圾分類、清運及後端處理難的問題,進而達到垃圾分類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

棲霞區垃分辦負責人張峰表示,邁皋橋街道大件分揀中心的運營模式即將在全區進行推廣。成本可控的前端回收模式,不僅發揮了大件垃圾、低價值可回收物存貯和收轉運功能,還完善了源頭回收服務功能。建立了回收價格機制,覆蓋服務區域可回收物交易,提升各類大件垃圾、可回收物的回收量,同時,實現了由政府扶持向市場化運營盈利的轉變,助推「兩網融合」體系建設,推動垃圾分類水平再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