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英國溫莎王室相關的紀錄片,曾經提及過這麼一件看似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故」。
1982年7月的某個清晨,睡眼朦朧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竟然發現一陌生男人站在自己床邊。
女王趕緊摁了床邊的警鈴。可不巧的是,警鈴恰好出了故障,沒能發出任何聲響。
英劇《王冠》里也還原了這段經歷
於是,女王只得硬著頭皮跟這個鬍子拉碴的男人在床邊聊起家常。
面對慈祥的女王大姐,這名33歲的叫做邁克爾·法根的男人開始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傾訴起了自己不幸——失業後,老婆帶著一雙兒女拋棄了他,後來房貸也還不起了,被迫流落街頭。
而且,這還不是他第一次偷溜進白金漢宮。之前法根也曾通過攀爬大門欄杆,並順著排水管道,進入未上鎖的窗戶,來這裡「踩過點」,然後又從後花園的大門口順利溜走。
女王一邊聽他絮絮叨叨,一邊走下床說,可以讓女僕給他拿支煙緩解一下情緒。
就這樣,女王迅速走到了門口,並按下了門廊上的另一個警鈴。
男僕和警衛很快趕到,直接沖著法根來了一句——「先生,想喝杯酒嗎?
然後,趁其不備,馬上將其控制住,帶到了食物儲藏室。不久後,這個「入侵者」就被警察帶走了。
對於法根的「擅闖寢宮」行為,女王並沒有追責,而是主動表達了寬恕。
最終,法根被關了幾天後,就給放了出來。
當然,如此難得的新聞線索,英國媒體自然要狠狠地蹭下熱度。法根的離奇經歷,就這樣被報道了出來。
當年的一些報道,《太陽報》這樣英國媒體,專門就愛八卦
法根回憶說,警衛以請他去喝酒為由將他帶出了女王的卧室,在一個小房間內,還真的很有禮貌地倒了一杯葡萄酒給自己喝。
而對於女王卧室的樣子,法根是這樣形容的——「一個很大的房間但不算特別華麗,裡面只居住了一隻孤零零的小貓」。
如果這個旗幟在白金漢宮上空飄揚,就說明女王正裡面
結果,就有很多網友評論,認為這分明是個杜撰出來的故事,其中的一大理由竟然是——女王一個人睡覺嗎?沒有丈夫陪伴著嗎?菲利普親王去哪了?
這個問法,不僅讓人想起了咱們中國民間的一個梗——古代老百姓認為皇帝吃的「御膳」,就是: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卷大蔥....
那時候的小老百姓都是妻子親手下廚給丈夫做飯。於是他們就順理成章地認為皇帝的飯就是娘娘們給做的。而大餅卷大蔥蘸點醬,則正屬於勞動人民心中的「人間美味」。
其實呢,無論這個故事和相關報道的是否靠譜,但英國王室和大部分貴族夫妻分房睡的「傳統」,卻是真實存在的,而且還被視為一種修養和身份的象徵。
甚至,到了21世紀的今天,這個規矩,在英國貴族圈子裡,仍舊普遍存在。
比如,2020年聖誕節前,威廉王子夫婦曾乘坐皇家火車巡遊全國。
就是這列火車
意外的是,有網民發現了——皇家列車裡,竟然有兩間布置好的卧室,分屬於威廉和凱特。
對於素來講究儀式感的英國王室來說,即便是在火車上,空間有限,也得堅持這個祖上傳下來的「規矩」——作為女王的長孫子孫媳婦,王室重磅成員,兩口子睡一起,太失身份!
當年活動現場
而且,除了王室,一般有爵位的貴族夫婦,也都是分房睡的。
比如,以20世紀初為背景的英劇《唐頓莊園》第一季里,就有這麼個「細節」——格蘭瑟姆伯爵夫婦因為感情深,捨不得分房睡,搞得伯爵老爺得每天都得早起,趕在僕人去收拾屋子前回到房間並把床鋪弄亂,以造成確實分房睡的「假象」。
伯爵夫婦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女王的丈夫,老派的菲利普親王了。
不過,這種「高貴的傳統」,僅通行於英國王室和中高級貴族群體中。而像《傲慢與偏見》中的班納特夫婦、《波達克》中的波達克夫婦和弗朗西斯夫婦這類地方上有名望的鄉紳階層,論身份,都是沒有「資格」搞夫妻分房睡的。
《波達克》劇照,別看他們穿的挺華麗,但並不屬於真正有世襲頭銜的貴族,兩口子如果分床睡,還會被恥笑
還有1980年代,中產階級出身的撒切爾夫婦(撒切爾先生類似於波達克,是個姓氏高貴的望族後裔但並不屬於貴族階層),應邀前往王室的私人住宅,位於蘇格蘭高地的巴爾莫勒爾城堡「度假」(這也是女王病逝的地方)。
在這裡,管家給撒切爾夫人及其先生分別安排了卧房。
一看夫妻倆居然要分床睡,撒切爾夫人給整不會了——兩口子不讓睡一起,這是什麼規矩?
真實的撒切爾夫婦在唐寧街10號門口,撒切爾先生,是個非常有風度的老派紳士
即便對於「兩口子分床睡」的安排,讓小店主家庭出身的瑪格麗特·撒切爾非常想不通;但一方面,此番操作,也正是英國王室對他們身份的認定——讓你們兩口子這麼睡,那是承認你們屬於上流社會了!真是替你們感到榮幸啊!
撒切爾夫婦的結婚照,用了老公撒切爾的姓氏後,瑪格麗特·撒切爾實現了第一次階級跨越
很顯然,要說英國貴族「分房睡」的傳統一直堅持到現在,最直觀的原因就是「身份的象徵」。
這至少證明了你家房子多啊~
不過,最初的緣由,其實也真跟這個很有關。
這一傳統,來源於中世紀的基督教禁慾觀念。
當年的基督教,被認為可以解釋一切、規範一切、指導一切,人們的日常生活都得受到教廷的嚴格控制。
這就包括了兩口子怎麼睡的問題。
在基督教的很多故事裡面,色慾往往是僅次於撒旦的最大的負面東西。
到了中世紀教廷的口中,人們又被告知,惡魔會趁著夫妻啪啪啪的時候乘虛而入,然後控制住你們的身體——因為,此時你們特別容易放鬆警惕啊。
可不讓啪啪啪的話,小基督徒從哪裡來呢?
這個,教廷也替你們考慮周到了,竟然還推薦了一款連體衣,在「關鍵位置」剪了洞,以方便人口生產(怎麼看,有點像如今的「情趣內衣」呢?)。
在那段歲月中,對於虔誠的基督徒來說,兩口子啪啪啪可不是單純的雲雨之歡,而是他們夫妻二人攜手共同抵抗惡魔入侵的一場「可歌可泣的英勇鬥爭」。
一個中世紀的婚禮
在他們的語境中,上述「活動」旨在為了生小基督徒傳宗接代,而非出於愛情,慾望則更是相當可恥的——上帝鼓勵多生小基督徒,但造小基督徒或者日常練習造的過程,卻是醜陋的,為人所不齒的,甚至私下裡想想,都會產生強烈的罪惡感。
那麼,剋制令人感到羞恥的「慾望」,避免「惡魔入侵」最好的方法,當然就是保持肉體的距離了。
普通老百姓使用「教廷推薦」的睡衣;而貴族們家裡條件好,房子多,所以就直接分開睡了。兩口子只會定期「共同抵抗惡魔入侵」,造造小基督徒,比如一三五、二四六啥的。
法國凡爾賽宮的一間卧室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最終,這樣的一個「禁欲主義」的「規矩」,竟然逐漸形成了一種病態的價值觀。
當年的主流社會認為,符合倫理道德的家庭就應該多子多福,以更好地播撒主的榮光,但涉及到夫妻之間的情趣和真愛帶來的快活,則屬於非常低級的趣味。
而那些歐洲貴族們,他們大多對傳統的基督教道德都持有非常認同的態度。所以,面對自己的合法配偶,總是不太能提得起興緻——包辦的婚姻之中,妻子/丈夫更像是個給家族生產繼承人、延續香火的「育種合作夥伴」,此外,基本木有什麼特別值得互相吸引之處了。
這些夫妻之間,除了育種需要,其餘的時候,通常都是各顧各的,很少產生交集,如果已經順利完成了「育種任務」,那就會更加放飛自我了。
這就像王爾德在《道林·格雷的畫像》里描述的那樣,哈利勛爵每周都要抽一晚上和妻子一起吃頓飯,其他時間就要看能不能在社交場合碰上了......
在這些「有身份」的人們看來,最好的夫妻關係可不是如膠如漆,而是不要煩我,延續香火的問題解決後,就開始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比如,近代英國就有一句格言——良好的夫妻在於足夠的自由空間和每個月的500鎊。
就這樣,在「禁欲主義」和情人文化」的雙重作用下,當年的歐洲呈現出了一種自相矛盾的狀態——夫妻之間相敬如賓,表面上都是一個個符合基督教倫理道德的禁慾家庭;
但另一面,雙方公開的情人,甚至私生子,卻又被暗中默許。
因為,按照西方傳統,一夫一妻制神聖不可侵犯,非婚生子女是無權直接繼承遺產和爵位的,甚至連親爹的姓氏都不許用。混亂的私生活一般不會影響到爵位和家產的傳承。
比如,斷頭國王查理一世的兒子,那位復辟了斯圖亞特王朝的「快活王」~查理二世,至少擁有過17個情婦,至於私生子女,他自己公開承認並封了貴族頭銜的,也足足有15名。
但因為他的王后~葡萄牙公主凱瑟琳不孕不育,最終只得以「沒有子嗣」為由,將自己的弟弟詹姆斯指定為了繼承人,這就是詹姆斯二世國王。
查理二世和凱瑟琳王后,始終保持著「友好合作關係」,如今的印度第二大城市孟買,就是王后當年的「嫁妝」
而有關「查理二世」的各種「作風問題」,當年甚至很多人還認為,這才是國王的「魅力」所在。
也就是說,對於包括國王在內的「有身份的男人」來說,你要有情人和私生子女,但你處理得體,還說明你懂道理守規矩,發乎情止於禮,不會構成很大的個人活污點。
但你要是敢把孩子他媽給娶回來,那就將會觸犯大忌,甚至連國王都不敢踩這個雷。
查理二世的情人之一,來自法國的路易絲·德·克羅萊,她也是如今英國王后卡米拉的祖先
正如前面說的那樣,不單是英國,從中世紀到近代,整個歐洲王室貴族,基本都堅持了這個「夫妻分房睡」的規矩。
像法劇《凡爾賽》中,風流國王路易十四和他的王后,也是夫妻倆互道晚安,然後各回各的寢宮去睡覺,哪怕是啪啪啪完了以後,依舊得各回各屋(這點有些類似同時代的大清國皇帝?)
17世紀路易十四的法國宮廷
但更多的時候,路易十四則會跑到情人的溫柔鄉去享受「閨房之趣」,並在那裡過夜,甚至是召見大臣,討論朝政,指點江山。
他的繼任者路易十五更是把情婦的香閨當做了另一個朝堂。
以至於當年有句話說——蓬帕杜夫人的卧室,才是法蘭西真正的統治中心。
法劇《凡爾賽》劇照
事實就是這樣,有關個人生活方面,西方也素來愛搞「雙標」——只要不屬於夫妻關係,那麼所謂的「分房睡」的禮教,自然也木有了約束力。
不過,相比仍然延續著君主制的英國,法德等國的貴族體系受革命衝擊較大,發展至今,人們對老牌貴族的一些傳統,已經不太當回事了,其中就包括了這個「分房睡」的操作。
只有英國人,則仍舊放不下那些箇舊時代的架子和排場,都21世紀了,連王子王妃坐趟火車,還非要分別布置出來兩間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