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臨終前寫了2封信,一封給張達民,一封給唐季珊,含恨而終

電影自1896年傳入我國,如今已經走過百餘年。我國的的電影也從黑白到彩色,從無聲到有聲。可以說,電影發展到如今與很多電影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如今電影在我國司空見慣。周末閑暇,約三五好友走進影院,領略不一樣的風景,體味不一樣的人生,好不愜意。

但如今的娛樂圈裡,不乏有一些演員渾水摸魚。她們空有一張臉蛋,在電影拍攝中連基本的台詞都記不住,她們的作為,讓人忍不住感嘆於上個世紀的默片時代。

阮玲玉默片劇照

令人懷念默片時代

有人說,默片時代是最考驗演技的。默片沒有聲音,沒有色彩。能傳達感情的,只有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

現如今的我們很難想像,默片的字幕是與畫面分開的。影片的字幕註解,大多以黑幕轉場的形式出現,一旦演員演技不好,表達的情感不到位,就會格外齣戲。好的演員可遇不可求,他們可以被稱作——表演藝術家。

我國的職業在很久之前,是用三教九流概括的。那個時候的演員,和如今娛樂圈裡高高在上的明星不同。他們如同古代的戲子,在身份上是低微卑賤的。當時的很多的默片演員,出身都不是太好。

阮玲玉默片劇照

作為民國時期著名電影明星的阮玲玉,正是如此。她少年喪父,被母親拉扯長大。她是如何走上大熒幕的呢?她又為何在25歲的花樣年華,喝下毒粥,含恨而終呢?

阮玲玉演藝啟蒙的童年

阮玲玉出生於1910年的上海。她出生時,她的父親阮用榮是上海浦東亞細亞油棧的一名普通工人。這樣的家庭條件,談不上好,溫飽卻是足夠。6歲之前的阮玲玉,是在父親的臂彎里長大的姑娘。阮用榮是個工人,工廠里經常有演出看。

阮玲玉對這種熱鬧的場合,沒有抵抗力。阮用榮見女兒喜歡,便總是帶著小小的阮玲玉,穿梭在演出現場。加上阮玲玉和小夥伴們經常躲在茶樓里,聽說書先生講話本。簡單的故事,阮玲玉卻能體味到主人公不同的情緒,這就是阮玲玉表演的啟蒙。

阮玲玉

阮玲玉6歲時,父親因為長期的積勞成疾患上了肺癌。小小的家庭承擔不起高昂的醫療費用,沒過多久,阮用榮便撒手人寰,留下了阮玲玉母女相依為命。

為母則剛,失去了丈夫的阮媽媽沒有來得及悲傷,就承擔起了養家的重任。做事勤快麻利的她,很快找到了一個在富貴人家做保姆的工作。這戶人家姓張,是當地頗有聲望的大家族。

年幼的阮玲玉跟著母親,在這樣的環境里,一待就是三年。張家的大家長是當時崇德女校的校董,加上阮玲玉母女在張家一向聽話懂事。在這層關係下,阮玲玉可以半額學費,就讀於這個外資女校。據說,當時阮玲玉的母親為了女兒的前途,苦苦哀求主家,才給女兒提供了這麼好的教育環境。

專業的表演學習

阮玲玉默片劇照

不得不說,阮玲玉有一個好母親。知道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阮玲玉學習異常刻苦。學習之餘,她也經常參加一些校內的舞台劇演出,她出色的外貌,豐沛的感情,得到了表演老師的賞識。

那時阮玲玉的美貌,已經初現端倪,吸引了張家四少爺張達民的注意。張達民沒想到,當年他不屑一顧的小蘿蔔頭,長大後出落的竟然如此美貌,他動心了,開始了對阮玲玉的追求。

阮玲玉的身份是下人之女,在張家眼裡是卑賤的,根本配不上高貴的少爺。她們覺得阮玲玉是狐狸精,勾引了懵懂無知的張達民,於是設計阮玲玉和阮母離開了張家。

殊不知,這恰恰給了張達民英雄救美的機會。流落街頭的母女兩人惶惶不安之際,張達民找到了她們,把她們安置在了自己的地盤上。

阮玲玉自小缺少父愛,這種從天而降的保護一下擊中了少女情竇初開的心。阮玲玉淪陷了,她開始了和張達民的同居生活,並從女校退學。

阮玲玉默片劇照

阮玲玉放棄了這麼多,並沒有換來張達民的心。張達民本身不是安分的性子,加上阮玲玉母女是靠他養活。即使兩人節省,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很快張達民的耐心用完了,阮玲玉被厭棄了

沒有收入的阮玲玉,決定出門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和母親。可世道並不安穩,找一份好工作談何容易。這時,阮玲玉碰到了熟人張慧沖。

張慧沖得知阮玲玉要找工作,便建議她去拍電影。在當時,電影行業並不景氣。當演員,也不是一個好的工作。饑寒交迫的生活,還是讓這個女孩子妥協了。她在16歲這年,正式踏入了演藝圈,成為了一名演員。

出色的演繹天分

她的處女作《掛名夫妻》,一經播出,便廣受好評。電影公司看到了阮玲玉的價值,給她安排了更多的出境機會。瘋狂的資本投資,加上阮玲玉出色的外貌和演技,她開始小有名氣,收穫了一大批影迷。

阮玲玉默片劇照

阮玲玉是個天生的演員。出色的外貌,沒有限制她的戲路,反而成為了她的優勢。她對人物心理的揣摩和情感的代入,讓她塑造的人物形象格外動人。被眾多影迷奉為女神的阮玲玉,本該順利登頂影壇。可誰知消失很久的張達民,又出現了。

看到阮玲玉名利雙收的張達民,心裡樂開了花。當時的兩人尚未離婚,張達民以此開始向阮玲玉要錢,用這筆錢繼續去花天酒地,尋歡作樂。阮玲玉內心是拒絕的,但兩人是有名分在的,鬧大了的確不好看,無奈她只好給了張達民一筆"撫養費。"

這時的阮玲玉對男女之情已經不抱有希望了。她對張達民不理不睬,專註於自己的演繹事業,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沒有鋒芒的美麗,本身就容易招致豺狼的覬覦。當時的阮玲玉不理張達民,張達民為了穩住這棵搖錢樹,便請同鄉好友唐季珊,照看阮玲玉。那時的唐季珊,在上海做茶葉生意,他家境殷實,見識廣闊,在女人堆里總是無往不勝。

阮玲玉根本不吃唐季珊這一套,在受過張達民的傷害後,她對於已有家室的唐季珊並不感冒。唐季珊情場浪子的名字也不是浪得虛名,他深知,要打動阮玲玉這樣的女孩,靠的是無微不至的呵護。

阮玲玉

他開始裝出一副情深不悔的樣子,每天跟著阮玲玉。阮玲玉斥責他,他便花大價錢買入聯華電影製片廠的股份,成為了阮玲玉的頂頭上司。

這一番操作,放到今天也是妥妥的霸總行徑。唐季珊每天在阮玲玉身邊噓寒問暖,天冷給阮玲玉送湯送飯,完全承擔起照顧的阮玲玉的重任,儼然以其男友自居。

再次踏入深淵

好女怕纏郎,阮玲玉不例外地動搖了。她想,自己也沒有什麼值得唐季珊騙的。加上唐季珊每日的輕聲細語,讓自小身份低微的阮玲玉,體會到了被捧在心尖的虛榮,她終於同意了和唐季珊約會。

唐季珊表現地欣喜若狂,約會一段時間後,兩人正式同居。要知道,當時的阮玲玉和唐季珊,均為離婚。

阮玲玉

得知阮玲玉和好友同居的消息,張達民是憤怒的。憤怒過後,冷靜下來的他選擇了對自己更有利的辦法。

這樁醜事本來應該由兩人承擔,但時代總是對男性更為寬容。無奈之下,阮玲玉還是妥協了。她開始每月給張達民一百元作為夫妻分居的生活費,用金錢換取和唐季珊的安寧生活。

唐季珊並不是一個安分的男人,註定是會讓阮玲玉失望的。唐季珊追求阮玲玉,一是覬覦阮玲玉的美貌,二就是男人的征服欲在作祟。同居後,唐季珊對阮玲玉的新鮮感很快消失殆盡,他又做回了他的情場浪子。

阮玲玉默片劇照

這時的阮玲玉想到了當初她在答應唐季珊之前,收到張織雲的信。張織雲是唐季珊的前任,她在信里告訴阮玲玉,唐季珊不是好人,讓阮玲玉遠離這個虛偽又垃圾的男人。當時的阮玲玉沉浸在唐季珊的甜言蜜語中,又怎麼看的進去這些。她終究為她的掉以輕心,付出了代價

同居後的唐季珊,沒過多久就原形畢露。和張達民不同的是,唐季珊由於常年遊戲花叢,是個大男子主義非常嚴重的男人。他夜夜遊戲花叢,時常不歸家。兩個人本來就不是夫妻,各玩各的本來也就相安無事。壞就壞在,唐季珊是個雙標的男人。他自己可以夜不歸宿,卻從不允許阮玲玉在外面和別人,有親密的舉動。

他對女人是毫不憐惜的,他曾深夜把和他爭執的阮玲玉關在大門外,寒風中的阮玲玉吃盡了苦頭。這還不算完,唐季珊因為一點小爭執,在公共場合掌摑阮玲玉。

阮玲玉

最後的平靜

明星是靠臉吃飯的,何況對公共人物來說,臉面更為重要。阮玲玉和唐季珊同居本來就讓她處在風口浪尖,加上張達民反口否認因為一百元分居的消息,把兩人告上法庭。疲憊不堪的阮玲玉,終於崩潰了。

崩潰的阮玲玉是冷靜的,她沒有歇斯底里地哭和抱怨,反而在開庭的幾天前,拿著筆在深夜靜靜地寫下了兩封信。一封給張達民,一封給唐季珊。

寫完這兩封信的阮玲玉如釋重負,她撫摸著臉上尚未褪去的巴掌印,含著微笑給自己煮了一碗熱騰騰的粥。那是她小時候最喜歡的味道,聽說母親生她的時候奶水不足,是一口一口粥食將她餵養長大。如今的她,在生命的最後,選擇了她最喜歡的味道。

阮玲玉

她顫抖著雙手,緩緩打開紙包,看著白色的粉末一點一點融進粥里,她笑了。她拿著細細的長勺,終究把粥送進了嘴裡。精緻的粥碗掉在地上,摔成了碎片,一如阮玲玉的人生,透著殘破的美感。

阮玲玉的一生是可悲的。她出色的外貌和精湛的演技,本該讓這個女孩,成為中國電影史濃墨重彩的一筆,可她卻如曇花一現,25歲便離開了影壇。她如果沒有碰見這兩個男人,或者說不過分沉溺於情愛,放棄自己的生活,她應該是過的輕鬆愜意的吧。

女孩子自立自強,同樣能頂起半邊天。求人不如求己,女孩的美麗還是要帶有鋒芒,才最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