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峽之聲
近期,台「立法院」即將開審明年度預算。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指出,民進黨當局一再宣稱上台後每年預算持續剩餘,但事實是5年多來,當局已舉債編列近2萬億元(新台幣,下同)特別預算。有「立委」痛批,民進黨花錢不透明,充滿「黑箱」,把這一代製造的問題全留給下一代!
有「立委」統計,民進黨當局上台後5年內,共編列19272億元特別預算,包括前瞻基礎建設8400億元、新式戰機採購2472億元、新冠肺炎紓困振興8400億元,再加上近日防務部門新編列2000億元購買新式導彈,花了納稅人超過2萬億元。
互聯網是有記憶的,在上台執政之前,民進黨曾對於債務問題極度敏感,「沾火就著」。台北市議員王鴻薇發文諷刺,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民進黨整天批評舉債是「債留子孫」,而如今蔡英文舉債已要超越前領導人馬英九,「民進黨一再打臉過去的自己!」。
早在2008年馬英九競選領導人時,民進黨陣營就將矛頭對準其提出的「六三三」政策。當時與馬競爭的民進黨籍大選候選人謝長廷強烈抨擊馬政策,將「擴大當局赤字、助長通貨膨脹、全台民眾加稅、債留子孫、擴大貧富差距,受害的是人民」。他還特彆強調,若像馬這樣繼續投資下去,「可以綁樁,有些人撈一些錢,實際上迴流到人民身上的很少」。這番批評,如今放在民進黨當局身上更為貼切。
2011年馬英九競選連任時,民進黨方面再次將債務問題拉到媒體鏡頭前,炮轟馬英九是「史上最敗家的」台灣地區領導人。當時馬英九舉債1.3萬億,這個數字與民進黨當局2萬億相比,並不算多。而馬英九執政時還遭遇到亞洲金融海嘯,全世界都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來推動基礎建設。但這些關鍵信息均被民進黨有意剪切掉。民進黨甚至「大聲疾呼」,「若再這樣下去,台灣一定會破產!」
到馬英九第二任期尾聲,也就是新一輪大選開始前夕,債務議題又一次升溫。綠媒《自由時報》在2015年1月的一篇文章中攻擊馬當局,稱台灣正處於一個「官威囂張又債留子孫的社會」。文中指出,「執政掌權者為了贏取選舉,不知錢從何處來卻無止境胡亂開支票,造成當局債務年年增加,這種債留子孫的態度與作法,令人無限感嘆。」種種描述,簡直就是此刻民進黨當局的真實寫照。
文章隨後話鋒一轉,利用不願具名的某退休教師、某退休公職人員自述的方式,感慨自己和家人退休金太高,暗示公職人員退休金過高才導致債務不斷升級,為民進黨當局上台之後大砍退休軍公教警消群體年金鋪墊預熱。
如果用民進黨這些年來為別人樹立的「債務標準」,來檢驗其自身,恐怕今日之民進黨早被昨日之民進黨趕下台了。只不過,隨著民進黨執政,舉債這件事已經從「債留子孫」「台灣破產」等災難性後果中掙脫,一躍成為振興經濟的「金鑰匙」,成為防疫、賑災、紓困以及提升防務水平過程中的「重大利好」。
此前,有「立委」指出,特別預算舉債額度不受「公共債務法」15%的流量限制。濫用特別預算已成為民進黨常態操作。有觀點指出,民進黨用特別預算的手段來規避監督,就如同用一紙行政命令開放「萊豬(含萊克多巴胺美豬)」一樣。蘇貞昌當2年「行政院長」,台灣平均每人負債增加3萬5,達到26萬;而當局潛藏性負債已衝破15.8萬億。
民進黨當局大肆舉債,既是經濟政策的錯亂,更有政治上的各種投機取巧。他們不僅敗光了台灣民眾當下的「血汗錢」,更將下一代的預算持續輸送給黨內派系和外部勢力。「綠肥民瘦」已成為島內民生狀況的真實寫照,這是對台灣民眾利益福祉的嚴重侵蝕和剝削,必將遭到民意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