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毫無疑問是一首水準合格的、現象級的流行歌曲:旋律易懂易學、編曲清晰規則、歌詞意境尚可、傳播媒介合適。
還是大哲學家阿多諾對流行音樂的評價,流行音樂就是流水線和機械組裝,固定的旋律(套路)可以隨意搭配組合的模塊,所以會有「空耳」的現象。這首歌同樣如此,旋律上大量是中亞風格(我們熟悉的新疆曲風)和舞曲的節奏,甚至唱腔也故意用煙嗓和沙啞聲線,所以很容易聯想起新疆歌手灰狼艾斯卡爾、艾爾肯之類的。編曲方面,也大量採用吉他的指彈技法和節奏強的伴奏。主歌副歌的差別不大,旋律總體比較單調易學,因此很容易翻唱流行。
(流行歌曲雖然是工業流水線的產物,但也分能不能火,會不會爆紅。能火可爆紅的歌曲,一定是相對清晰易學的,人民大眾聽幾遍就會唱的。相比之下,韋禮安的《狼》就不太方便學唱,相對太難,比龔琳娜的《忐忑》黃齡的《癢》這樣顯得旋律怪異其實比較好學的歌曲更難流行。)
再說歌詞,描繪的是蒼茫大漠異域風情,這種意向,永遠對只能通過旅遊來體驗邊緣世界的城市人群有點吸引力。而且,歌詞做到了既不口水(對比 「嘴巴嘟嘟 嘟嘟嘟嘟嘟」,「我們一起學貓叫 一起喵喵喵喵喵」),也不會過於曲高和寡(曲高和寡分為過於個體情感和過於有文化兩種。前者可見於民謠和文青歌手的歌詞,有大量個人化情緒,後者見於更多殿堂級歌手的一些並不流行的作品,很多人天天唱也不理解)。舉一段代表性歌詞:
什麼鬼魅傳說 什麼魑魅魍魎妖魔 (有點文化,但一般人也能懂。現在歌曲都喜歡來這幾歌詞)
只有那鷺鷹在幽幽的高歌 (體現流行歌曲強行押韻和強用生僻詞的本質:鷺鷹,又名蛇鷲,僅生活在撒哈拉以南地區,少飛行,通過步行捕獵。這不是我們普通的老鷹,是一種地上跑的東西,基本和鴕鳥差不多,應該不會高歌,否則獵物就跑光了。)
漫天黃沙掠過 走遍每個角落(這都是口水歌詞,齊秦老先生的狼早用過)
行走在無盡的蒼茫星河(帶點意向)
這樣啥都有的歌詞,基本上什麼人群都能照顧,雖然看起來很沒個性,就跟作文套路和固定片語一樣,但知識分子覺得不口水,販夫走卒覺得有點文化有點意向。基本是個大眾審美公約數。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傳播渠道變了。
短視頻和直播這兩種新的媒介平台出來以後,中國的流行音樂又一次開始巨變。我自己總結,現當代的中國的流行音樂,基本上是一個隨著時代發展而形成的演進過程,四個關鍵詞是:
發片、選秀、網路、網紅
發片年代歌手歷史最長,華語世界我們現在奉為經典的都是這批人。從宗盛大佑「四大天王」那一批的學友、哥哥到中國大陸94年那一批什麼田震孫楠那英和無數的黑豹唐朝等等搖滾樂隊,新世紀後的陶喆力宏杰倫奕迅,基本上都是專業歌手,全都是要出唱片和專輯的。
2005年超女開始,預示著中國流行音樂的選秀年代開始。選秀歌手開始成為一個現象級的不容忽視的群體。發片年代的歌手開始坐上了選秀評委的座椅,一直坐到現在,不唱歌整體當評委。如今兩岸三地的很多話語歌手都是這一批選秀歌手,楊宗緯林宥嘉方大同張靚穎張碧晨…… 這批人充分證明了,流行音樂,其本質是流行文化,而不是音樂。這個判斷,被後來的無數事情證明。
mp3和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尤其是2008年之後,嚴重衝擊了傳統的唱片行業,出現了大量的網路音樂,代表性的就是有「網路四大天王」之稱的歡子,六哲,冷漠,鄭源這批人的歌曲,《一萬個理由》《求佛》之類,互聯網的加持讓音樂以無限低的成本進入每個人的電腦和手機。所以十年前楊坤說以《老鼠愛大米》為代表的網路音樂各種不堪,他的姿態代表了傳統發片年代所有歌手的焦慮。
2010年前後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的爆發,尤其是2013年之後直播和短視頻的出現,社會公眾面臨的流行音樂又一次風向轉變,音樂本身徹底成了這個時代所有場景里群氓狂歡的背景音,音樂網紅化,這種現象,快手抖音和直播間里的音樂最為典型。c哩c哩(莫名其妙火的一首外國老歌)、隔壁泰山、學貓叫 這種現象級的音樂一出來,統一成為網紅,和表情包沒什麼本質區別。當然,並不是說這個年代就沒人好好唱歌,專輯也在出,選秀也在搞,只是音樂變成網紅和速朽的速度,遠超以往。
同樣,《沙漠駱駝》就是這樣一首歌手起於網路、歌曲興於直播間、最終大面積流傳於抖音快手並瀰漫在所有傳播平台的歌曲。這首歌的壽命,也應當超不過元旦(這不是給人家這首歌判死刑,而是說公眾遺忘的速度和流行音樂行業新舊覆蓋的速度)。
趕緊收住,不說了,總之,這是一首旋律和歌詞上符合流行音樂特質、傳播渠道又很符合當下特色的歌曲,流行起來並不意外。其餘種種,打字太累,就不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