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絕處逢生的戰鬥,他為了勝利拉響炸藥燃燒自己,犧牲時僅22歲

青杠坡是大婁山的一條支脈,似「葫蘆」型,山勢陡峭,中間有一個約兩平方公里的狹長壩子,是土城鎮(今習水縣土城鎮)通往習水縣城的交通要道,乃兵家必爭之地。紅軍為了衝出蔣介石的包圍圈,朱德率領我軍來到了這裡。在1935年的1月下旬,國民黨川軍郭勛祺部,奉命圍剿紅軍。1月28日凌晨5時,土城戰役正式打響。紅軍總司令朱德和總參謀長劉伯承分別率領紅三、紅五軍團在青杠坡首先向郭勛祺一部發起攻擊,經過三個小時的激烈戰鬥,紅軍奮力拚殺將郭勛祺的陣地突破。但是郭勛祺畢竟是國民黨精銳部隊,不僅裝備精良。

並且士兵訓練有素,這個郭勛祺有個外號,叫做郭莽娃。意思就是驍勇善戰,不好對付。由此可見這場戰鬥,是多麼的慘烈。不料,因敵軍援兵來襲,紅軍戰士們寡不敵眾,又被敵人從制高點上逼退下來。眼看著敵軍的援軍陸續到來,朱德司令做出決定,不能戀戰,帶領我軍迅速衝出敵軍的包圍圈,這邊的郭勛祺,對全體戰士下了手令,戰場上士兵不能脫逃,逃跑者槍決,此命令一下,敵軍更是瘋狂的守護陣地。毛澤東同志和朱德看著戰場上不斷傷亡的紅軍,決定讓陳賡的幹部團和政委宋任窮臨危受命,率領部下投入激烈的肉搏戰中。

陳賡的幹部團都是一些紅軍的精英,是紅軍大學的學生,此次戰役因為太過激烈,所以陳賡才會帶上他們上戰場,平時這些人是不參與戰鬥的。這些幹部團的戰士們,接到了命令之後,就如離弦之箭快速趕到陣地,與敵人展開了殊死的搏鬥。由於幹部團的加入,紅軍們鼓舞了士氣。

戰場上的局勢被扭轉,就在這時,敵軍的機槍不停掃射,紅軍們陸續倒下,這時一個叫做鄧詩芳的戰士把手榴彈炸藥包綁在了一起,他又把機油倒在自己身上,向著敵人的機槍密集的山頭跳了過去,就聽見一聲巨響,敵軍山頭上的機槍士兵被炸得粉身碎骨,哀嚎遍地,也因此為紅軍炸開了一個出口,紅軍們看見鄧詩方的犧牲,都和敵軍殺紅了眼,向前猛攻,就這樣紅軍撤出了青杠坡。戰後,通訊兵鄧寅章看到了自己的二哥燒得面目全非的臉時,淚如泉湧,鄧寅章只有17歲。

這一路上都是二哥在照顧他,現在那個愛笑活潑的哥哥卻不在了,17歲的鄧寅章不免感到心痛無助,這時候連長走過來時,說到:以後,我就是你的二哥,我會照顧你。青杠坡戰役以給川軍郭勛祺部重創,但紅軍也付出了慘重代價而宣告結束。這場絕境逢生的戰役儘管沒有取得勝利,但卻逼出了一渡赤水,出其不意地甩開了尾追之敵,是紅軍軍事戰略上化被動為主動,最終轉敗為勝的分水嶺。

(文章來源:搜狐歷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