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親歷者這樣說

2015年11月7日下午3時

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會見大廳

兩岸領導人舉行了歷史性的會晤

就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

這也是1949年以來的首次


在數百名中外媒體記者的矚目下,在響成一片的快門聲中,習近平和馬英九相向而行,握手致意。雙方握手長達80秒,也翻開了兩岸關係歷史性的一頁。

在一個多小時的會面中,雙方肯定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重要成果。雙方認為應該繼續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政治基礎,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加強溝通對話,擴大兩岸交流,深化彼此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造福兩岸民眾,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應該攜手合作,致力于振興中華,致力於民族復興。

兩岸領導人會面結束後,時任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舉行記者會 資料圖

輿論普遍認為,兩岸領導人這一歷史性會晤將兩岸交流互動推向了新水平,開闢了兩岸關係發展新前景,踏出了兩岸高層政治互動往來的關鍵性一步,也開啟了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的先河。

回顧這歷史性的一刻,當年的親歷者們依然心潮澎湃——


當時,在接獲兩岸領導人即將舉行會面的消息後,短短三天時間內,全世界的記者紛紛趕往新加坡,東南衛視記者也不例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兩岸領導人會面結束後,東南衛視記者還在台灣方面記者會上,在大陸媒體記者中第一個提問。

東南衛視記者 李暉

海峽衛視記者 陳翔


海峽衛視記者陳翔表示,見證這一歷史新頁,是每個記者都難以忘懷的高光時刻。在他心目中,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和平發展的一個高峰、一座里程碑。在這一次的歷史會面中,不僅是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樣一個中國夢,馬英九先生自己也提出了這一點。在他自己寫的臉書上面,就講到兩岸跨越66年,這一握,可以說是握起了兩岸的過去和未來,同時也握著中華民族振興的希望。所以這場會面可以看作是兩岸的領導人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共同探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台灣東森電視台記者楊釗想起當時的畫面,依然歷歷在目。他表示,當時兩岸領導人進行了「世紀之握」,由於閃光燈一直沒有停,所以雙方就一直握在那邊,「我們都覺得是粘住了」。但回顧這五年,兩岸關係轉趨冰凍,楊釗覺得非常扼腕。

不少台籍人士也指出,對照當前台海劍拔弩張的情勢,五年前的這場「世紀會晤」更顯得可貴。

時任台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當年全程參與會談的夏立言日前接受了台灣《中國時報》採訪,他表示,十分感慨幾年來兩岸關係的劇變,因為「這更凸顯『馬時代』因台海關係和緩所得到『安全紅利』的可貴」。夏立言強調,馬英九時期就是因為有「九二共識」,雙方擱置表述爭議,大陸並沒有拒絕和台灣會談。夏立言還強調,維持和平、避免戰爭,讓人民安居樂業,是身為領導人的責任,只要能夠促進對話、溝通、善意、互信,不應該放棄任何機會。

蕭旭岑 資料圖

當年全程參與兩岸領導人會晤籌辦工作的前馬辦副秘書長蕭旭岑也指出,在大環境劇變、兩岸關係冰封的此刻,五年前的成功經驗,剛好可以讓我們省思:讓兩岸重新回到五年前的談判軌道,才是對台灣最有利的方向。

儘管當前兩岸關係複雜嚴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障礙,但兩岸有識之士仍在不懈努力和推動。對於到大陸發展的台灣青年鄭博宇來說,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台之後,一系列政治操作讓兩岸關係走入低谷,讓很多台灣青年倍感憂心,但這五年來大陸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又讓在大陸的台灣青年們看到了希望。

鄭博宇認為,大陸這些年的發展成績舉世矚目,會讓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認識到兩岸不可分割,台灣的發展跟大陸的發展息息相關。而大陸在「十四五」規劃中,又為廣大台商、台青設計了非常適合未來發展的參與路徑,這無疑更加推動了兩岸的融合發展,也引導更多對兩岸有使命感的台灣年輕人走向更正確的道路。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今晚22:28播出的東南衛視《海峽新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