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賡續紅色血脈 傳精神汲取榜樣力量 | 掩護紅軍主力撤退犧牲的將領——楊森烈士


楊森,男,中共黨員,1908年出生,1926年參加革命,籍貫乾縣新陽鎮,土地革命時期西北紅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傑出的紅軍將領。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前後負傷7次,犧牲時腦部的子彈還未取出,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作出了卓越貢獻。

1927年春,楊森進入由共產黨員史可軒任校長,鄧小平任政治部主任的西安中山軍事學校學習。在校期間,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2年,中共陝西省委派楊森到陝北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1935年,中共陝甘邊特委和中央陝北特委召開會議,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和西北軍事委員會,楊森當選為中共西北工委執委、西北軍委委員兼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師長。11月下旬,調楊森協助劉志丹組建紅二十八軍。而後,中央軍委成立了黃河游擊師,楊森任參謀長。

1936年1月25日,根據瓦窯堡會議精神,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劉志丹、楊森等二十人聯名發表了《紅軍願意同東北軍聯合抗日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4月1日,中央軍委將黃河游擊師改編為紅三十軍,楊森任參謀長。4月中旬,蔣介石調集兵力,向黃河東岸紅軍壓來,黃河以西陝西境內的國民黨東北軍、西北軍企圖卡住黃河渡口,將紅軍一舉殲滅於山西隰縣石樓一帶。

1936年5月5日,中央軍委發出了《停戰議和,一致抗日》的通電,紅軍主力遂西渡黃河回師陝北。楊森奉命率部執行掩護主力紅軍撤退任務,他親率兩個連的兵力佔領山頭,阻擊敵人。經過激烈戰鬥,順利完成了任務,他卻陷入敵人重重包圍之中,因彈藥耗盡,身負重傷,英勇犧牲,年僅28歲。

咸陽日報全媒體記者:王婕/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