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老師,23年高校教師,山東省教育廳高考政策宣講團專家成員,長期關注高考與青少年教育發展相關內容。不一樣的觀點,源自李老師對高考政策和教育教學規律的深刻領會與把握!
本頭條號高度垂直於高考升學相關內容,您的關注、收藏、點贊、留言都是對我的鼓勵與支持!
關於選科,我從2019年9月份開始,有多篇文章,有數據,有公式,已經詳細論述,大家可以翻一下看看。
物理,成為新高考改革繞不開的話題!
我今天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前幾天看了山東省內某知名公眾號一位專家寫的一篇文章,提到2020屆新高考物理考生賦分吃虧了,因為選科人數少,賦高分的少了;同時提到,物理題目難,所以物理的滿分少了,如果題目易,滿分會更多一點。
這兩個觀點,我都不贊同。
首先,新高考的等級賦分制,其根本目的,就是消除不同科目之間的難度差異,不能讓難度高的科目學生吃虧。
2018年3月28日,省教育主管部門領導參加的解讀《山東省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座談會上,主要領導提出了"高校選科"與"學生選考"之間的關係的三個還給和三個聯結。
所謂"高校選科",是指高校按照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確定高中學生報考本專業必須學習的等級考試科目。所謂"學生選考",是指高中學生根據"高校選科"要求和自身興趣、志向和學習優勢,綜合分析自己要選擇哪三門學科作為自己學業水平等級考試科目。
三個還給:把招生自主權還給高校;把辦學自主權還給高中;把學習自主權還給學生。
三個聯結:一是學習興趣的聯結;二是專業學習基礎的雙向聯結,"高校選科"與"高中選課"的對接,推動的是高中學生對必備的專業學習基礎相關課程的學習;三是綜合素質的雙向聯結,將體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標誌性成果納入高校招生依據或者參考,考察的是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與高校專業學習的相關性。
因此,自由選科,是高考改革的主要內容和核心內容。任何對該方案的調整,學生選擇權的縮小,都是與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的。
與選科相配套的是解決不同考試科目難易程度的不同帶來的原始分數的不同,一是平均分數的不同,二是高低分段的扎堆問題。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選科將成為紙上談兵,最終成為空談。
新高考的自由選科,打破了兩個相互獨立的競爭群組的不同選科的考生,在一個大的競爭群組中,產生競爭關係。比如:選考物理、化學、生物的考生和選考政治、歷史、地理的考生,都可以報考沒有科目限制的語言類專業。兩者在報考同一院校的同一語言專業時,就不可避免的需要進行對比。
因此,在不同選考科目的計分上,必須採取一種機制,使得不同選科、相同名次的考生的得分具備等值關係,才能衡量兩個不同選科考生在同一競爭群組中的位次差異。
無論出題人如何高明,都不能避免不同科目、不同出題人等因素造成的不同試卷的難度、信度、區分度等等的差異,而難度的差異,很大程度上是有科目本身形成的。
如果不進行技術處理,使用原始分數,就會產生田忌賽馬投機行為。
在這種需求下,等級賦分制應運而生。
等級賦分制的詳細計算辦法,本頭條號2019年11月份多篇文章已經詳解,不再贅述。
等級賦分制解決了不同科目不同難度試題差異造成的原始分的平均分差異,也解決了在不同分數段扎堆的問題,按照統一的等級梯度,依照考生原始考分的位次,重新賦分,使其滿足同樣曲線的分數分布模型,實現了不同科目考試成績分布的正態分布歸一化,消除了因難度不同而形成的平均分不同、高低分分布規律不同的差異。
等級賦分制的核心思想:考生的賦分,與試題的難度無關,與原始分數分布無關,不同難度、不同人數的科目,最終通過等級賦分制後,都歸一化成為一個統一的正態分布曲線(如下圖)。
山東新高考的等級考科目,通過賦分制後,都形成同一個正態分布曲線。
其次,選的學生少,賦高分的比例不變,實際賦高分的學生就少了,那麼選物理的考生就吃虧了?這是一個偽命題。
選考科目的分數分布,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布在8個分數區間中的,因此,選科人數少,分布在各個區間的人數自然就少。2020屆考生,物理選擇人數偏少,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實際賦得高分的學生就少了,那麼選物理的高分考生就少了,這是不是說明選物理的考生吃虧了呢?
這是一個偽命題!
原因有二:
一,選科人數少了,賦高分的少了,但不要忘了,賦低分的也少了!因此,選擇該科的學生賦高分和賦低分的可能都朝一個方向變化,你從哪個角度去理解呢?這顯然不能朝你希望的方向去理解,兩個可能都是有的!
二,比如,原本有20萬考生打算選擇物理,小明處於6萬名,名次百分比30%,如果增加了10萬名考生,30萬考生選擇了物理,在這30萬人中,小明的名次百分比會是多少呢?我們會簡單的認為,分母變大了,分數值就小了,因此小明的名次百分比就靠前了,賦分就會增加,就會沾光!反之,如果選擇的人少了,分母就會變小,分數值就會變大,名次百分比變大,賦分就會減小,就會吃虧!可是,大家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小明的名次,會不會不變?我們所做的分數值 的變大變小,只考慮了分母的變化,沒有考慮分子的變化。很多同學都理想的認為名次沒有變化 ,或者變化與分母不同步。當選科人數增加時,小明希望都增加在了他的後面,這其實不就是讓別人都給小明做分母么?小明這樣想,別人不這樣想么?所以,小明就是一個任何位置的考生,因此,名次不變或者名次百分比變小的可能性都是不存在的,反之,名次百分比變大的可能性也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說,選科人數的多寡,對於考生本來所處的名次百分比,並無影響!這是一個大家必須接受的現實!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偏差,是造成2017級物理選考人數偏少的最重要的原因!
選科人數多寡不影響賦分!
第三,如果題目簡單一些,滿分就會更多一些,這個結論不正確。
理解了上述兩個觀點,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選科人數一定了,各分數段的人就成為定值了。
題目簡單,並列最高分的人不一定多,扎堆不一定在滿分或最高分,反之題目難了,也不一定並列滿分或並列最高分的人就少!
題目難與易,與賦分的滿分人數多少,並無必然關聯!
物理到底選不選呢?
李老師曾經分析,2020年首年新高考錄取中,物理考生佔盡了便宜(《
物理到底選不選呢?
物理,不要區別,對待物理,像對待其他學科一樣!選科的基本原則:賦分最大化的原則、專業需要的原則、興趣的原則!
把本人的歷次考試各科名次分別相加,按照 和的值由小到大排列,如果物理排在前三,果斷選上,如果排在第四,本人又喜歡物理或者想學習理工科,果斷選上!
如果物理排在第五甚至第六,與前四的差距較大,就不要選,選上會拉低你的賦分的!
討論
各位家長、考生和老師,對於山東新高考選科,您怎麼看呢?物理到底怎麼選?歡迎留言討論!#山東新高考##新高考選科##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