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第一,全網求片,它終於來了

這部萬眾期待的「年度恐怖片」。

終於來了。

魚叔也不賣關子。

直接請出今天的「硬菜」——

《靈媒》

The Medium

這部電影到底有多火?

昨天剛在流媒體上線,就空降熱搜第一

直到現在,都還掛在熱搜榜上。

話題閱讀量超過3億

對於一部恐怖片+泰韓合拍片來說,實屬罕見。

它憑什麼有如此高的關注度?

首先當然是,看起來夠嚇人。

靈異、暴力、血腥、裸露一應俱全,在台灣地區喜提「18禁」分級。

甚至,還逼得電影院加開了「膽小鬼專場」。

放映時全程開燈。

可以說是史無前例了。

其次, 陣容強大。

導演班庄·比辛達拿剛,2004年憑藉處女作鬼影一鳴驚人。

該片至今仍被視作泰國最經典的恐怖片。

2008年還被好萊塢翻拍。

尤其是最後那個「鬼騎人」的鏡頭,給魚叔留下了成年陰影。

《鬼影》劇照

製片人羅泓軫,五年前執導了另一部現象級恐怖片《哭聲》

這兩位亞洲恐怖片之王,首次聯手。

期待值直接拉滿。

《靈媒》也不負眾望,不僅在第25屆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拿下大獎。

更在韓國問鼎票房冠軍。

力壓《黑寡婦》,成為韓國今年首映日票房最高的電影。

對於一部恐怖片來說,簡直就是奇蹟。

熬夜刷完,魚叔也是被嚇得不輕。

趁現在剛緩過神來,第一時間來說說這部電影。

(下文涉及輕微劇透)

故事發生在泰國北部的一個村莊。

尼姆,村裡的薩滿巫師,也叫作靈媒

她被巴揚神附身,每年定期都去山上朝聖。

平時也為村民驅邪治病。

據傳,巴揚神只會選擇家族中的女性附身,而且是一代傳一代。

尼姆的外祖母和姨媽都是靈媒。

傳至到她這一輩時,姐姐拒絕了,所以就輪到尼姆。

一個紀錄片攝製組,慕名來到村裡。

決定跟拍尼姆,記錄靈媒的日常生活。

儘管充滿神秘主義和宗教儀式,但尼姆的生活還算平靜。

偶爾還會在房間里踩踩縫紉機,做點針線活。

看起來一點也不恐怖,倒更像民間風俗志。

大量的對話採訪,讓《靈媒》的敘事比較慢熱。

直到,尼姆的姐夫去世。

劇情由此開啟高能模式。

姐夫的葬禮上,原本一切正常。

可尼姆無意間看到侄女的怪異舉動。

她警覺地意識到,巴揚神可能附身在敏的身上

攝製組對此很是興奮,因為有可能拍到神靈附身的時刻。

所以他們調轉鏡頭,將拍攝對象從尼姆換成了敏。

觀眾也跟著轉變了視角。

可尼姆的姐姐卻對此卻極度不安。

她不希望自己的女兒成為一名靈媒。

所以,她請求尼姆施行「降神」儀式,把敏從中拯救出來。

但這股神秘力量過於強大,尼姆根本無法對抗。

隨著時間推移,敏的癥狀也逐漸惡化

她開始瘋狂酗酒、神志不清、有暴力傾向、下體流血⋯

和之前的文靜少女簡直判若兩人。

直到敏被完全附身,失去自我意識,像一具行屍走肉。

無計可施的尼姆,只好求助於村裡的另一位靈媒。

精心籌劃數日,組織了一個盛大複雜的驅魔儀式

也正是通過這場驅魔儀式,家族過往的恩怨慢慢浮出水面。

當年,巴揚神本是要附身於尼姆的姐姐。

但是她不擇手段地推給了尼姆。

而尼姆的姐夫,生前也犯下了一系列暴虐罪行。

如今,他們的孩子敏,就成為了家族業力詛咒的犧牲品

因此,敏可能不是被巴揚神附身。

而是被其他怨靈和鬼魂,而且不只一個

於是,這場驅魔儀式,留下了一連串懸念:

驅魔師能否抵擋住敏體內的孽力?

附身在敏身上的究竟是何方鬼神?

同時,離奇駭人的事情也在接二連三發生:

尼姆遭遇了嚴重的信仰危機,竟慘死床邊;

而她的姐姐突然性情大變,似乎也被鬼神附身……

這些情節都集中在後三分之一,是全片真正的高能部分。

真可謂怪力亂神,群魔狂舞。

具體的魚叔就不劇透了。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越來越多人看過。

《靈媒》的評分也在一路下滑。

從最初開分的8.2,現在眼看快要跌到7分以下。

這是否說明《靈媒》被過度吹捧,其實盛名難副呢?

魚叔倒不這麼覺得。

這部電影獎項票房雙豐收,還能引發廣泛的討論。

肯定有它的的優點。

只不過,缺點也同樣明顯。

先說優點

《靈媒》選擇了「偽紀錄片式」的影像風格。

並且在開頭就安排了一個紀錄片攝製組,由他們來接管整個故事。

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恐怖片拍攝手法。

真正讓偽紀錄片風格風靡全世界的恐怖片,是1999年的《女巫布萊爾》。

近些年很多亞洲恐怖片,都借鑒了此風格。

包括《昆池岩》《中邪》《南巫》《咒》等。

《中邪》劇照

偽紀錄片風格的特徵就是搖晃的手持鏡頭,以及粗糲原始的畫面。

《靈媒》中還加入了攝影機的夜視鏡頭和監控錄像。

目的很明顯,讓觀眾產生臨場感,增強故事的真實感

導演班庄為了進一步突出這種真實感,沒有給演員提供劇本。

只給了大綱,而後由他們即興表演

尤其是被鬼神附身後的舉止,看起來毫無章法可言,那正是導演想要的效果。

自然的表演也是本片的一大看點。

最搶眼的當屬飾演敏的納瑞拉·庫爾蒙科爾佩特

她年僅20歲,是一名剛入行的模特。

容貌姣好,身材有型。

配合怪誕的動作,是恐怖片中典型的妖艷女鬼

再加上並非演員出身,因此不會被套路桎梏。

隨性的表演更符合全片偽紀實的風格。

為了突出被附身後消瘦的感覺,她還特地減掉10公斤體重。

在某些鏡頭中,能清晰地看見她後背凸起的脊椎骨

當然,作為恐怖片,最關鍵的還是要「嚇人」。

《靈媒》嚇不嚇人?

答案是肯定的,但可能和大多觀眾的預期會有所出入。

得益於偽紀錄片風格,鏡頭可以時常緊跟主角。

尤其是透過門縫的偷窺視角,會讓觀眾產生第三者的窺視感。

這時候也是「Jump Scare」出現的最佳時機。

儘管這是恐怖片嚇人的大殺器。

但全片對這種「Jump Scare」的使用始終保持克制。

因為《靈媒》無意成為把人嚇到驚聲尖叫的恐怖片。

它的恐怖,不靠乍現的鬼怪和驚悚的配音。

更多源自宗教的神秘人性的叵測

這和編劇羅泓軫的前作《哭聲》很像。

讓人越琢磨越後怕。

再配合上泰國的異國風光和潮濕的熱帶環境。

天然地為影片籠罩上了一層詭異的氛圍。

以雨水、鮮血、泥土為意象。

以超自然現象和神秘主義為特徵。

說完優點,缺點也無法迴避。

偽紀錄片風格既是優點,也成了《靈媒》的缺點。

其最大的問題在於,風格難以保持一致

片中有不少追求質感的多機位切換鏡頭。

打破此前苦心經營的偽紀實感,讓人屢屢齣戲。

以及,電影的後三分之一。

驅魔儀式與血腥屠殺,夠獵奇,夠過癮。

但也有點過火。

故事行進到這裡,已沒有任何邏輯可言

完全服務於視覺感官,怎麼刺激怎麼來。

並且電影沒有對一切現象作出任何解釋。

連瞎編都省了,全部推給了鬼神。

給人一種「破罐破摔」的感覺:

反正講不清楚,圓不回來,乾脆抓住機會最後爽一把。

這也導致前後敘述的嚴重割裂。

總之。

優缺點都很突出的《靈媒》,註定無法讓所有人滿意。

如果降低期待,觀感可能會更好。

最後,魚叔想單獨聊聊《靈媒》的結尾

一個好的結尾,往往可以拯救一部電影。

《靈媒》就是這樣的。

誠如上文所說的,電影的後三分之一有點玩脫了。

但好在它的結尾足夠巧妙,結束得很輕盈——

畫面重新回到對尼姆的採訪。

記者問尼姆:「驅魔儀式當天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尼姆回答說:「我也不知道。」

然後她神情變得有些慌張,眼中噙著淚花。

過了一會兒才磕磕絆絆地說道:

「因為我從來都不曾確信巴揚神是否真的附身於我。」

僅這一句話,就給觀眾留下無限的遐想空間。

怎麼理解呢?

結合此前尼姆和姐姐的一段對話——

姐姐問:「這麼多年來,你可曾親眼見過巴揚神?」

尼姆回:「沒有,但我能感受到她。」

然後,在最後的驅魔儀式上,姐姐也像是被附身了。

她說出了和尼姆同樣的話:

「我感受到巴揚神了,巴揚神就在身邊。」

所以。

是否存在這樣的可能性:

巴揚神其實從始至終,都沒有發生轉移。

她一直附身在姐姐身上,只是從未被喚醒。

而尼姆的靈媒身份,也只是她的一廂情願罷了。

又或者,附身於尼姆身上的,是巴揚神之外的其他怨靈呢?

這和羅泓軫上一個劇本《哭聲》如出一轍:

宗教的質疑,對命運的嘲弄

結尾短短一句話,為之前的種種行為,賦予了另一種可能性

對於任何一個篤信宗教的人來說。

什麼是最恐怖的事情?

是她開始對自己的宗教有所懷疑。

當尼姆發現巴揚神像的頭顱被人砍掉,她徹底崩潰了。

換句話說,這不也是人類最大的恐懼嗎?

我們都害怕信仰瓦解,害怕希望落空,害怕真心錯付。

如果這個大反轉成立。

那麼《靈媒》的結尾,便重新回到了恐怖片的終極命題: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鬼神嗎?」

「信就有,不信就沒有。」

正如驅魔師在進行驅魔儀式前,問過攝製組人員:

「你有看見那輛紅色的車嗎?」

那輛車明明是黑色的,卻貼了一句標語:

這輛車是紅色的。

只要你信這句話。

這輛車在你眼中就是紅色的。

鬼神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