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是世界範圍內的重要疾病,目前已成為我國第二位致死的疾病,嚴重地影響到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狀況。國內醫學界越來越重視腦卒中的防治工作。誘發疾病的危險因素與腦卒中發病率及死亡率是成正比的,都在不斷持續上升,因此防治腦卒中需要全方位的工作,並且迫在眉睫。
腦卒中的危害
在我國,由於人們對該類疾病尚缺乏足夠的認識,其危險因素遠未得到較好控制,相應防控和救治措施仍不盡如意,其發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升高,病死率仍高達30%以上。
我國腦卒中患者中,存活者600萬~700萬,存活著中約3/4有不同程度的喪失勞動能力,遺留偏癱、失語和痴獃等癥狀,需要靠他人護理。
因此,人們又形象地將腦卒中稱為「半身不遂」,可見腦卒中患者即使有幸生存,其生存質量也將嚴重下降。這其中又有1/3的患者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依靠社會和家庭幫助延續生命,不僅給社會和家庭造成嚴重經濟負擔,家庭成員的心理負擔也不容忽視。
腦卒中的定義
腦卒中(stroke)俗名為腦中風,在腦部神經系統疾病中尤為常見和多發,是指患有腦血管疾病的病人由於各種誘發因素導致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而造成的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可分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腦卒中的誘發因素
中風的影響視腦部受傷的程度及部位而定,一般來說,年長人士、患高血壓或其他循環系統毛病、先天腦血管脆弱,或過往曾中風的病人都較易中風。輕微中風可以完全康復,但嚴重中風可導致永久傷殘或死亡。
1.血管性危險因素
頸內動脈或椎動脈狹窄和閉塞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另外,膠原性疾病、高血壓病動脈改變、風心病或動脈炎、血液病、代謝病、藥物反應、腫瘤、結締組織病等引起的動脈內膜增生和肥厚,頸動脈外傷,腫瘤壓迫頸動脈,小兒頸部淋巴結炎和扁桃體炎伴發的頸動脈血栓,以及先天頸動脈扭曲等,均可引起頸內動脈狹窄和閉塞,或因血管破裂出血引發腦中風。頸椎病骨質增生或顱底陷入壓迫椎動脈,也可造成椎動脈缺血。
2.性別、年齡、種族等因素。
3.不良生活方式
通常同時存在多個危險因素,比如吸煙、不健康的飲食、肥胖、缺乏適量運動、過量飲酒和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患者自身存在一些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都會增加腦卒中的發病風險。
腦卒中的識別與急救處置
腦卒中的識別
B(Balance):您(他)是否失去平衡?
E(Eyes):您(他)是否視覺模糊?
F(Face):您(他)是否能夠微笑?是否感覺一側面部無力或者麻木?
A(Arm):您(他)能順利舉起雙手嗎?是否感覺一隻手沒有力氣或根本無法抬起?
S(Speech):您(他)能流利對答嗎?是否說話困難或言語含糊不清?
T(Time):如果上述癥狀有一項存在,請您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
腦卒中急救
患者清醒時:
- 若患者清醒,應讓他側卧,用柔軟物體墊高頭及雙肩,讓唾液容易流出,保持氣道通暢。
- 解除阻礙呼吸的衣物,不要讓患者飲食。
- 清除患者口中的異物
- 保持傷者體溫
- 保持傷者氣道乾淨,暢通。
患者無意識時:
- 讓患者保持穩定側卧位。
- 如果患者不省人事,應立即檢查呼吸,脈搏及清醒程度。
- 有需要時,實行心肺復甦。
- 安排緊急送院。
安排緊急送院。時間就是生命,少一分延誤,多一分康復!請立即把患者送入有溶栓治療經驗,有條件和能力為患者進行診療的醫院救治。
腦卒中的禁忌
- 不要獨自帶患者去醫院
- 不要給患者飲食
- 不要給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藥物
- 不要拖延治療
腦卒中的預防
合理膳食 養成健康平衡的飲食習慣,飲食要清淡,少糖少鹽,多吃水果蔬菜,可以預防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疾病。
適量運動 運動能夠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增加大腦的血流量,從而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降低患腦卒中的概率。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每天運動30分鐘左右並且長期堅持。
戒煙限酒 經常吸煙會使腦卒中的發病率明顯增加;經常飲酒者由於吃較鹹的下酒菜會攝入過量的鈉,導致血壓升高,這樣腦動脈更容易破裂而發生腦卒中。因此應該少吸煙少喝酒。
心理平衡 要保持心情愉悅,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文化;加強與他人溝通的能力,恰當地進行人際交 ,消除孤單情緒;不斷調整自己,保持心理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