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們在出現腰腿痛時,首先想到的是坐骨神經痛,很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的確如此,不少腰突症發作的朋友會表現出疼痛難忍,甚至痛不欲生。
就在昨日,遇到一位本院心內科的大夫來找我就診,訴說自己在年29那天,突然出現腰痛、左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基本沒法直立行走,只能好好的躺在家;直到年初六還佩戴腰圍的情況下,值了個24,癥狀加劇。
自己想著急性期,應該休息,就在家呆了幾天,等疼痛癥狀緩解一點再來看診。這不,昨天拿著腰部核磁共振找到了我,走路還是很痛苦,一瘸一拐的。
經查體評估後,結合她的癥狀及核磁綜合分析,的確是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症。
當然,在臨床中,會發覺很多腰腿痛的人,雖然核磁顯示有腰椎間盤突出,但出現腰腿痛的癥狀並非是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
比如,長期久坐的患者,會有骶髂關節紊亂或一些臀部皮神經的卡壓,也會表現出腰腿痛、麻木、行走困難。
看似是間盤卡壓坐骨神經引發的癥狀,實則在處理骶髂關節或皮神經後,癥狀就改善了,但他們的片子也一樣會有間盤突出,這樣的腰椎間盤突出並非是腰椎間盤突出症。
更多的情況是,腰椎間盤突出者安然無恙,照樣從事著體力活動。
比如,我們大多數亞健康人群,根本不會有腰腿痛的癥狀,但是在體檢中會顯示有腰椎間盤的膨出或突出。
其實,一般上了25歲的人,去拍片後,或多或少都會有腰椎間盤的退變,但不一定有癥狀。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的是,腰椎的核磁共振異常,並不代表您的疼痛癥狀就是間盤引發。為了不讓大家被矇騙,折騰時間或更多的經歷在此問題上,我一定要和大家科普該內容。
同樣是「腰椎間盤突出」,為什麼癥狀不相同呢?輕重不一樣呢?
1.間盤突出的位置不同
雖然在您的核磁報告單上都顯示是腰椎間盤突出,但很少會給您報告是什麼位置的突出,當然極少數認真的影像科大夫會報一下位置。
啥意思呢?也就是說,我們的腰椎間盤突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一般在突出的位置上不同,有的人可能是極外側型突出,有的人可能是中央型突出,有的人可能是椎間孔型突出,還有的人可能是旁中央型突出。如下圖所示:
比如中央型突出更多的是二便問題或雙側下肢癥狀;旁中央型突出更容易誘發一側腿痛、無力,範圍較廣泛;椎間孔型突出更容易引發感覺異常、腿麻;極外側型突出的較為少見。
2.間盤突出的程度不同
我們都知道,一個正常的椎間盤是由3部分組成的,分別是周圍的纖維環,纖維環包裹的髓核,以及纖維環和髓核表面覆蓋的軟骨終板。
腰椎間盤突出,其實就是以上3部分組成結構退變,比如可能是表面覆蓋的軟骨終板退變損傷,更多表現出腰痛;
也可能是中間的髓核退變,在應力刺激下,引發周邊的纖維環內層損傷,最常見的膨出、突出,會有腰痛或下肢疼痛等癥狀;
還有在間盤壓力太高的時候,纖維環損傷到外層邊緣,髓核溢出,即脫出,腰痛的癥狀最明顯;
還有最嚴重的髓核碎片突破外層纖維環和後縱韌帶,直接侵入椎管,壓迫和刺激神經根,造成嚴重的腿痛癥狀;與之相伴的則是腰椎間盤內壓力釋放,腰痛得以改善。
3.引發疼痛的原因不同
在間盤突出後,引發的疼痛原因不一樣,有可能是突出物直接壓迫神經所致;
也有可能是纖維環損傷後引發的周邊組織的水腫導致。
什麼才是判斷腰椎間盤突出嚴重與否的手段?
這個可能是所有腰痛患者最關心的,也是一位大夫盡職盡責的體現。有疼痛癥狀時,最關心的是如何快速解除痛苦,但在選擇治療之前,不可能隨便選擇治療手段和治療方法,首先最應該明確的是病因。
所以,在查明問題時,醫生的判斷最為關鍵,並不是依賴片子,而更重要的是詳細的問診和精準的查體評估。
這與每個醫生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掌握的技能不同息息相關,若您所遇到的大夫,最起碼的查體都沒有,您會認為她可以做出精準的診斷嗎?
所以,在自己發生腰痛時,去到醫院檢查,要會觀察大夫的專業水準,否則夠您折騰。
總結
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目前的醫療圈真是魚龍混雜,我不可能去為之改變醫生的診療水準,但可以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多寫一些對廣大群眾有益的科普知識,讓您們多了解認識,不要被蒙在鼓裡。
我是帶您學習健康科普知識的孔醫生,如果您贊同我的說法,請幫忙點個贊或是點個關注,這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勵;若覺得有用,請分享給身邊的家人、朋友,分享是一種美德,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謝謝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