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強勢行情「捲土重來」。
周四(6月9日),國際油價全線下跌,美油7月合約跌0.58%,報121.40美元/桶,布油8月合約跌0.54%,報122.91美元/桶。
然而就在前一天(8日),美油報7月合約收於122.11美元/桶,布油8月合約收於123.58美元/桶,兩者均刷新了今年3月8日以來的最高水平。
這樣的走勢似乎並不讓人意外,光大證券在5月底的研報中就已表示,高油價時代來臨。
一、機構看漲:油價或衝擊150美元/桶
原油價格為何再次創下新高?
川財證券分析稱,地緣衝突擾動,歐盟就禁運部分俄羅斯原油達成一致,原油供應收緊引發市場擔憂。
俄羅斯聯邦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俄羅斯是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國。2021年,俄羅斯的原油出口量達到了2.3億噸,其中,大約有29%的原油出口至歐洲。從數據可以看出,歐盟地區對俄羅斯原油的依賴度較高。近日,歐盟就禁運俄羅斯原油進口達成一致,表示將立即禁止進口75%的俄羅斯石油。原油供應收緊再次引發市場的擔憂情緒,支撐國際油價近日大幅上漲。
對於油價未來走勢,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計,2022年下半年,布倫特原油平均價格將達到108美元/桶,2023年均價將降至97美元/桶。EIA表示,各界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和相關舉動,將直接影響到俄羅斯石油的產量以及其在全球市場的銷售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花旗銀行、摩根大通、高盛等機構也相繼上調國際油價預期。石油貿易商托克(Tiafigura)指出,多年來由於投資不足,全球石油供應就處於緊張狀態,各界對於俄羅斯的出口制裁加劇了這種緊張形勢,未來幾個月內油價可能會上漲至150美元/桶甚至更高。
二、測算:對各行業的影響有多大?
國信證券通過測算髮現,油價上漲時,中遊冶煉層面因「一次消費」比例高而受到直接影響,下游產業則受到衍生的間接影響。
原油冶煉到中下游傳導,主要投向交運、化工板塊、其他板塊。而下游最終需求主要來源於交運、建築安裝及材料兩大板塊。
中遊冶煉對原油「一次消費」比重高,如精鍊達到77%,油氣更是達到100%,會受到油價波動的直接影響,進而再逐步傳導到下游的原油消費板塊。
相比之下,原油價格對石化行業的影響主要在中間環節內部傳導。
值得注意的是,原油價格開始上漲當年、次年對各行業的利潤增速預測有不同維度影響。
原油價格上漲當年,中下游板塊的計算機、輕工、醫藥生物、電氣設備、地產、紡織服裝等行業,年報調整後的利潤增速預期,和真實增速相比往往被低估了;
上中游的採掘、鋼鐵、有色、化工、機械設備;
下游的建築建材、汽車、通信、電子、國防軍工、食品飲料等利潤則容易被高估。
按照之前三輪油價上漲周期的經驗,油價開啟上漲的第二年多處於原油價格上漲的後半段。歷史經驗顯示,採掘業的利潤增速預測甚至超過前一年,但其真實利潤增速平均會有所削弱,容易造成利潤高估。
三、復盤:A股會怎麼走?
興業證券通過復盤發現,原油價格大幅上漲時期往往伴隨著全球經濟復甦和各主要經濟體貨幣和財政政策寬鬆,股市往往表現較好。近30年以來,國際油價共出現過六次大幅上行的階段,漲幅多處於200%-300%的區間。從歷史經驗來看,原油價格波動較大,同時供給收緊、流動性寬鬆等因素往往使得油價出現超預期上行。
(圖/興業證券)
導致原油價格大漲的主要原因包括全球經濟復甦推動需求上行、OPEC減產導致供給端收緊以及中東地區地緣政治影響原油產量等。
興業證券通過復盤近30年共出現過的六輪油價大漲發現,往往在油價上漲的前期A股往往跟隨油價上升,當油價攀升進入中後期股市往往先於油價見頂。
四、哪些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光大證券:在2022年全球再次進入高油價的歷史性時刻,建議關註:
1)受益於油氣價格上漲的上游及油服板塊;
2)高油價下具備一定成本優勢的煤化工板塊及輕烴裂解板塊;
3)中長期依然具備高成長性的大煉化板塊。
東海證券:油價維持高位,利好具備油氣資源的標的。預計2022年全球上游的石油和天然氣項目保持快速增長,資本開支反彈。利好油服行業的產能訂單及業績釋放。其中重點關註:
1)具備上游油氣資產,液化天然氣(LNG)設施的相關標的;
2)國內海上油服,增儲上產的潛力大;
3)美國頁岩設備供應商;
4)國內具有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的相關標的。
(報告來源:國信證券、興業證券、川財證券、光大證券、東海證券;本文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刊載內容來自持牌證券機構,不代表平台觀點,請投資人獨立判斷和決策。)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