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迎來新變數,以色列挑釁俄羅斯,普京給印度送3份「大禮」

備受矚目的七國峰會和北約峰會,已經畫上了句號,就如何針對俄羅斯、支持烏克蘭等問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基本達成了一致,但這不意味著西方內部毫無裂痕。

從德國不願和俄羅斯撕破臉、土耳其和英國起衝突等一連串的事情來看,局勢沒有那麼簡單。

1日,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表示,當天,俄軍出動了2架蘇-30戰機,然後對蛇島發起了兩次突然攻擊。扎盧日內透露,在烏軍用火炮導彈反擊俄軍的情況下,俄軍撤離了蛇島。

截至目前,俄羅斯仍未就此事作出回應。

在這前一天,俄羅斯國防部表示,俄軍已經主動離開了蛇島。烏克蘭軍方隨後表示,雖然俄軍離開了蛇島,但烏軍仍未登陸蛇島。

不難看出,烏克蘭的表態存在前後矛盾之處,如果俄軍真的撤出了蛇島,普京為何還要反攻蛇島,這豈不是多此一舉?

俄烏衝突還在繼續,俄軍正在猛攻烏軍在盧甘斯克的最後一個據點,以及炮轟哈爾科夫等地,車臣總統卡德羅夫表示,很快就能拿下整個盧甘斯克。

但就在此時,新的變數出現了,至少有2件事值得注意。

一,以色列再次挑釁俄羅斯。7月2日,敘利亞國防部證實,以色列對塔爾圖斯南部發起了突襲,造成了敘利亞至少2人受傷。對於敘利亞的說辭,以色列選擇了沉默。

關於以色列突襲敘利亞,有3個細節值得注意。

首先,以色列找敘利亞麻煩的時間很不一般。一方面,以色列總理貝內特下台已成定局,這意味著,即便以色列外長拉皮德能暫時接替貝內特,在議會已經解散、以色列大選即將開始、內塔尼亞胡準備捲土重來的情況下,拉皮德未必能站穩腳跟。

與貝內特和拉皮德不同,內塔尼亞胡更傾向於支持特朗普,與拜登不是很合得來,且對伊朗的態度更加強硬。如果內塔尼亞胡再次出任以色列總理,以色列很可能會阻止美國重返伊核協議,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軍方會有更多針對敘利亞和伊朗的舉動。

另一方面,在以色列空襲敘利亞之前,敘利亞做了一個重要決定,承認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獨立。因為這件事,惱羞成怒的烏克蘭選擇了和敘利亞「斷交」。此外,《紐約時報》透露,在俄羅斯接受軍事訓練之後,敘利亞士兵已經現身烏克蘭戰場,正在和俄軍並肩作戰。

從以色列的角度看,為了給美國遞交投名狀,直接對敘利亞發起突襲,確實不足為奇。

其次,這段時間,以色列沒少針對敘利亞,包括用導彈轟炸大馬士革,還造成了敘利亞多人傷亡。6月份,俄羅斯曾召見以色列駐俄大使,對以色列炮轟敘利亞國際機場的行為,表示強烈不滿。俄羅斯在當時警告以色列稱,不得繼續炮轟敘利亞,必須尊重敘利亞主權和領土完整。

為了替敘利亞出頭,俄羅斯還對伺機而動、準備出兵敘利亞北部的土耳其發出了警告。普京認為,土軍前往敘利亞可能會引起新一輪衝突,土耳其應該保持克制。

果不其然,俄羅斯對以色列發出「最後通牒」之後,以色列消停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在半個月後,以色列還是選擇了炮轟敘利亞,這顯然是對俄羅斯的挑釁。

如果普京選擇忍讓,俄羅斯在國際上可能會「顏面無存」。

2021年,俄羅斯已經對以色列發出了類似的警告,但以色列沒聽,2022年,俄羅斯再次替敘利亞發聲,結果仍然是踢到了鐵板上。

不難看出,在擁有美國支持的前提下,以色列沒那麼懼怕俄羅斯。

最後,中東局勢的確變數不斷,不排除火藥桶被點燃的可能。不久前,在霍爾木茲海峽,3艘伊朗艦艇「包圍」了2艘美軍艦,美軍選擇了開火警告伊朗海軍,雙方對峙了差不多一個小時。

衝突劍拔弩張的時候,伊朗海軍距離美軍艦隻有不到45.7米,如果說美軍不擔憂,未免有些說不過去。

更早些時候,伊朗還扣押了2艘希臘油輪,希臘扣押了1艘伊朗油輪,將船上的11.5萬噸石油送給了美國。

在伊核協議談判懸而未決、俄羅斯替敘利亞挺身而出的情況下,以色列接連突襲敘利亞,必然會讓中東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以色列大選結果如何,會對中東和世界局勢產生深遠影響,還會影響2024年美國大選。對拜登來說,內塔尼亞胡捲土重來無疑難以接受,但特朗普卻樂見其成,在伊朗看來,這同樣不可接受。

要不要給以色列一個下馬威,還是對以色列忍氣吞聲,普京也要做出選擇,敘利亞正在等待俄羅斯的回應。

說到底,除了依賴俄羅斯去反制美國、以色列和土耳其,敘利亞真的無計可施。

二,普京給莫迪送上了3份「大禮」。1日,普京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了電話會談,普京對莫迪承諾,俄羅斯一直都是印度可靠的糧食、化肥和能源供應商,同時還是印度的夥伴。

普京與莫迪認為,俄印應該在經濟領域深化合作,雙方還具體交流了俄烏衝突。

此前,在與印尼總統舉行會晤時,普京曾表示,全球糧食危機與美國無底線印美元有關,在這個基礎上,美歐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加劇了全球糧食危機。

在俄羅斯危機四伏的情況下,俄羅斯仍然願意對印度大量出口化肥和糧食,恰好證實了那句「患難見真情」。對普京來說,印度不顧美國警告、堅持購買俄羅斯石油,當然樂見其成,但儲存糧食和化肥,對現在的俄羅斯來說很有戰略意義。

印度進口俄羅斯石油的選擇,某種程度上為俄羅斯緩解了燃眉之急,普京向來恩怨分明,既然印度如此夠意思,俄羅斯當然要反饋印度。

對印度而言,糧食、化肥和能源,可以說是俄羅斯送上的3份「大禮」,印度現在很需要這些物資。

對普京來說,除了要根據局勢變化、及時調整戰場上的戰術之外,在外交上縱橫捭闔同樣至關重要。美國正在不斷拱火,俄烏衝突可能會變成曠日持久的較量,要想打破美歐的圍堵,就必須將朋友變得多多的,把敵人變得少少的。唯有如此,對外戰略才能遊刃有餘。

北約峰會結束後,美國應該還會有新的舉動,俄羅斯面臨的挑戰才剛開始。從挪威荷蘭瑞典、英國和日本的很多舉動來看,俄羅斯確實很難。

至於普京會怎麼出招,拜登是否會給俄羅斯留一條退路,且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