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涂變新城 灣區明珠綻放光芒——南沙向世界發出5張名片,邀您共享發展新機遇

南沙明珠灣起步區靈山島尖

【敢為人先·大潮起珠江】

文/圖 張豪 南宣(除署名外)

攤開地圖,以南沙為中心,以50公里為半徑畫一個圓,可以囊括廣州、深圳、珠海等珠三角所有重要的城市,包括香港和澳門。南沙就位於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幾何中心。在二三十年前,南沙是遊離在廣州城邊緣之外的一片灘涂,被當時的老廣州人戲稱為「廣州的西伯利亞」。

上個世紀80年代末,香港商人霍英東第一次來到南沙時,就被南沙的地理位置所吸引,他認為南沙是珠三角地區幾何中心,位於珠江口河流與海洋的交匯處,有像香港尖沙咀那般繁榮的潛質。在南沙開發史中,霍英東的25億元投資,使南沙開始為人所知。「南拓」戰略使原本荒涼的灘涂開始有了現代化濱海新城的樣子。

2005年廣州區劃調整時,南沙成了一個全新的行政區。此後,在2012年獲批國家新區、2015年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正式掛牌。2016年南沙被確立為廣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2017年被廣東省第十二次黨代表確立為承載門戶樞紐功能的廣州城市副中心。如今,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南沙又迎來了新機遇、新的定位——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

南沙吸引著來自世界的目光,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黃金機遇時期,成為投資熱土。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南沙大開發之前,南沙GDP總量僅有61.7億元,如今早已突破千億元大關。自貿區掛牌以來,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註冊企業數由自貿區掛牌前的8400家增加到91230家,增長近10倍。今年1-11月,南沙區新增外商投資企業1476家,同比增長3.3倍,合同利用外資267億美元,同比增長5.5倍。累計落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達127個。形成了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華南最大的飛機船舶融資租賃集聚區,建成南中國最大的單體港區,成為人工智慧產業新興集聚地。

灣區中心、開放門戶、樞紐大港、創新高地、宜居城市,南沙向世界發出了5張南沙名片,共享發展新機遇。伶仃洋之濱,未來之城正在崛起,崢嶸初顯。

A 政務服務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平均三天一項改革創新

南沙自貿區掛牌以來,累計形成408項改革創新成果,平均每三天推出一項改革創新舉措,其中36項在全國複製推廣,90項在全省複製推廣,171項在全市推廣實施,「跨境電商監管模式」「企業專屬網頁」政務服務新模式入選商務部「最佳實踐案例」。

「人們常說『時間就是金錢』,在南沙,我們往往2—3天就能拿到海關關單等提車的手續,比在其他口岸要快5—7天,反映在物流成本上,每輛車能夠節省1000元到1500元。」平祿公司南沙自貿區太平洋國際汽車城總經理張靖涌開心地說。

第三方評估顯示,南沙制度創新指數連續兩年排名全國前三,其中,「貿易便利化」指數蟬聯全國第一。據介紹,南沙自貿區在促進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方面,深入推進「證照分離」2.0、「企業證照信息『一碼關聯』應用模式」、商事登記確認制、企業合格假定監管示範區等商事制度改革,試點企業投資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改革,從取得用地到拿到施工許可證最快15個工作日完成,最大限度放寬准入、放開准營。在現行「二十四證合一」的基礎上,推出「一口受理」50證聯辦新模式,實現「照、章、稅、金、保」1天(7小時)辦結,銀行基本戶開戶2天完成,除特殊審查事項外的准營事項,均可實現3天辦結,實現准入和准營的同步提速。

尤其在全力推進貿易便利化改革,南沙光是口岸通關方面創新就達141項,36項為全國首創。其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集成度最高,功能模塊有18個、涵蓋部門21個;「三互」大通關改革、進出口商品全球質量溯源體系、出入境無紙化申報、海事無人機智慧口岸服務、船舶載運危險貨物比對快速通關等,均躋身標誌性改革行列。實施政府購買查驗服務一項,累計為企業節省費用超億元。

去年,南沙港實現集裝箱吞吐量1406萬標箱,助推廣州港進入「2000萬標箱俱樂部」。今年1-10月,南沙區外貿進出口總值1664.8億元人民幣,進口778.1億元,增長20.6%。今年1-9月,南沙區與至少6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經貿往來,涉及進出口金額354.7億元。截至目前,已開通國際班輪97條,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保持海運貿易往來。落戶南沙的航運物流企業累計達6531家;中遠海運散貨全球總部、中遠航運風電總部、唯品會跨境電子商務總部等航運物流總部企業落戶南沙。南沙郵輪旅遊出入境人數遠超去年。截止到11月底運營出入境郵輪87艘次,接待出入境旅客44.65萬人次,同比增長20.36%。

今年8月份,畢馬威企業諮詢公司出具的報告顯示,目前南沙營商環境處於世界中上水平。尤其在開辦企業指標上,南沙以兩個手續,零行政收費成本比肩世界先進地區。

B 交通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

今年9月,廣深港高鐵全線貫通,香港段也正式通車,南沙與香港從此進入「半小時交通圈」。

從粵港澳大灣區上空俯瞰,廣州南沙正處在大灣區的幾何中心,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據南沙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瞄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核心門戶城市,南沙力爭用3—5年時間與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城市的核心節點構建起「半小時交通圈」,推動南沙由地理幾何中心向區域交通樞紐轉變。

2018年,南沙更是大手筆投入,推進總投資1869億元共74個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去年12月底,地鐵4號線南延段建成運營,至此地鐵4號線全線貫通。南沙港鐵路全線開工,地鐵18號線、22號線進入盾構隧道掘進階段;深茂鐵路、地鐵15號線、18號線延長線、22號線延長線等一批項目正抓緊推進前期工作。

南沙的路網建設也同樣提速。今年11月20日,隨著虎門二橋最後一榀節段箱梁成功架設,虎門二橋主線宣告全面貫通。根據進展,虎門二橋預計在明年5月實現通車。它將形成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新的重要過江通道。屆時,虎門大橋擁堵的狀況將得到有效緩解,南沙將可實現30分鐘內到達深圳寶安機場、前海地區。這對加強珠江口兩岸聯繫、完善廣東省及珠三角地區公路網布局和功能、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經濟一體化同城化協調發展等發揮重要的作用。

目前南沙區已規劃形成「七橫七縱」高快速路網,總里程316公里,已建成7條里程176公里,在建3條約30公里,同時構建與市中心城區的「三高三快」快速通道體系。

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南沙還將加快建設高水平綜合交通樞紐。近期正加快推進南沙站樞紐、慶盛樞紐、郵輪母港樞紐的前期研究工作。

C 招攬人才

建教育醫療新高地

引才聚才不遺餘力

在未來南沙新城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來南沙就業置業,這也考驗著更多醫療教育的保障水平。

7月27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正式動工,標誌著南沙布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衛生新高地建設邁出了關鍵一步。而早前7月11日,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也正式落戶南沙。

除上述兩家醫院,南沙已經引進廣東省中醫院南沙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南沙院區、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等多家醫院,多元化發展衛生事業。「十三五」期間,南沙區還將推動改擴建、新建區屬醫療衛生機構項目建設,總投資超55億元,各項目完成後,實現區級醫院總床位數達3988張,加上引進的部屬、省屬和市屬頂級醫院,床位數將達到8648張,提升到廣州市各區前列,滿足區域內人群就醫需求。

「各醫院間遙相呼應,集聚發展。南沙將以高水平公立醫院為龍頭、優質特色專科醫院為骨幹,集聚發展一批高端醫療服務機構,同時引進醫療相關延伸高新產業項目進駐,謀劃構建國際高端醫療城。目前引進了中創集團建設醫藥產業研發孵化平台——廣東醫谷產業園、香港霍英東集團建設中醫藥特色產業平台——霍英東鶴年堂中醫城等。」南沙區衛計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道。

教育也是南沙在吸引人氣方面,積極補上的一塊「板」。同樣是今年7月,南沙區教育局與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正式簽署共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協議,南沙區成為全國十二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之一,也是廣東省唯一的實驗區。

當前,優質教育資源正在南沙匯聚。廣州外國語學校及其附屬小學、華南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及其附屬小學和幼兒園、廣州實驗教育集團南沙實驗幼兒園和廣東優聯教育集團已成功進入南沙辦學;廣州市第二中學南沙天元學校、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南沙實驗學校、廣州修仕倍勵國際實驗學校等一批名校正在建設。

2018年,南沙區新開辦5所公辦學校、幼兒園,提供學位5000餘個。「十三五」期間,南沙區計劃新增學位5.2萬個,總學位數達13萬個,可滿足未來南沙區達到110萬常住人口時居民子女入讀需求。

此外,南沙還將大力推進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搭建平台,計劃在慶盛現代高端服務區地塊打造中國首個集聚多家海外知名私立學校的國際教育產業園。今年12月21日,廣州市政府、廣州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簽署舉辦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合作協議,南沙將提供1.13平方公里土地用於辦學,合作方將努力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辦成獨具特色的世界一流高校。

在引才聚才上,南沙同樣不遺餘力。南沙構建了較為完善的人才政策體系,對新引進高端領軍人才給予最高達1000萬元的安家補貼;建設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和「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兩大服務平台,為港澳青年提供「一站式」創新創業專業服務;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發放人才卡,提供14類30項專屬便捷服務,通過多種形式籌建人才公寓……

「通過創新人才政策、搭建人才平台、完善人才環境、提升人才綜合服務質量,不斷提高人才工作成效。」南沙區有關負責人介紹。

D 產業聚集

發力人工智慧產業 打造AI城市典範

一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承載著「矽谷」的意義,在灣區打造「中國矽谷」也成為各界共識。南沙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謝明表示,對比南沙和美國矽谷的歷史,南沙現在擁有矽谷誕生的條件,南沙已經成為人工智慧的一片新熱土,人工智慧正成為南沙的一張新名片。

2017年以來,南沙著力在人工智慧產業領域率先突破。相繼舉辦和協辦多場高端人工智慧產業主題活動,包括「廣州國際人工智慧工作交流會」「第一屆中國模式識別與計算機視覺學術會議(PRCV2018)」「MakeX機器人挑戰賽全球總決賽」等。先後引進了廣州國際人工智慧產業研究院、廣州智能軟體產業研究院、科大訊飛華南人工智慧研究院、雲從人工智慧視覺圖像創新中心四大AI產業綜合平台。科大訊飛智能語音國際人工智慧開放平台及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大國家級項目落戶南沙;小馬智行帶來全國首支城區運營的全場景無人駕駛車隊,並成立小馬智行人工智慧研究院;雲從科技新晉成為廣東省2018年6家獨角獸企業之一;廣州國際人工智慧產業研究院迎來零氪醫療、同盾科技、異構智能等53家企業入駐;微軟廣州雲暨移動應用孵化平台引進了44支人工智慧新銳團隊。目前南沙已集聚130餘家處於國內第一梯隊的人工智慧企業,未來將進一步開放應用場景和數據資源,推動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同時,也集聚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的魏思、編程「教主」樓天城等一批人工智慧產業傑出人才。

為進一步把人工智慧相關產業做大做強,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南沙區正式印發先後制訂出台《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促進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廣州南沙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政策文件。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南沙要建成國際領先的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區,形成一批富有活力和可持續發展的「AI+」新型產業,實現集聚人工智慧企業數量超過300家,培育5家以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企業,產業規模超過3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的規模超過1000億元。

E 未來之城

國際化濱海新城 處處都熱火朝天

蕉門河岸,喜迎四方來客,明珠灣區,繪就未來之城。今天的南沙,正逐步建設成一座國際化現代濱海新城。

走在城市客廳蕉門河中心段兩岸,蕉門河水清澈美如畫、連綿的大腹木棉開著滿樹的粉紫色花朵,成為一道亮眼的風景。一到夜晚,雙橋亮燈,不少市民遊客來這裡休閑散步。

記者了解到,南沙正全力推進蕉門河中心區56個功能性項目、公共配套和市政配套項目以及環境整治項目建設,已基本形成國際貿易、特色金融、現代商業商務等新業態,逐步成為產業引進升級和大型企業走向國際的平台。南沙萬達城市綜合體、喜來登酒店、中國鐵建華南總部等功能性建築已建成;蕉門河雙橋、中心區內道路建設和提升工程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已完工;南沙圖書館、南沙檔案信息規劃展覽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已完成主體施工,將於近期投入使用。已啟動沖尾村城市更新改造項目。南沙青少年宮暨南沙明珠文創中心項目、廣州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及幼兒園正在加快建設,預計2019年投入使用。

從鳳凰橋驅車前往南沙明珠灣起步區,處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明珠灣起步區自2014年啟動開發建設以來,按照「綠色生態、低碳節能、智慧城市、嶺南特色」的思路,全力打造廣州南沙新區城市副中心的引導示範區及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的核心功能區。目前起步區包括靈山島尖、橫瀝島尖、蕉門河口片區、慧谷西區四個片區中,目前明珠灣起步區四個片區中,除橫瀝島尖外已完成了大部分的基礎設施建設,市政路網及相關管網已基本連通,內外水系及景觀已完成建設,相關教育、文體等公共服務配套大部分已投入使用,整體已基本具備城市形象及城市服務功能。2017年集聚在這裡的總部及系列金融類產業項目,已整體實現總部經濟結算量266億元。

與此同時,明珠灣靈山島尖南、北岸打造6處濱海景觀帶,包括水舞廣場、新漁人碼頭、觀海平台、瀑布廣場、濱江濕地藝術棧道和悅海鐘樓碼頭廣場,6大景觀節點已於今年6月底前完工,南沙再添「親水勝地」。

就在12月初,靈山島尖地下空間工程項目主體結構正式封頂,這是南沙區第一個集交通、人防、商業、休閑等功能於一體的地下商業綜合體。據中交南沙明珠灣總承包部總工程師何錦明介紹,靈山島尖地下空間將匯聚精緻生活港、潮流數碼街、繽紛精品城、前衛品牌港、千尋美食島五大主題區域,分別冠以「巷、街、城、港、島」之名,形成南沙未來中央商務區中最具時尚氣息的陽光生活區。

南沙5張名片

灣區中心

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樞紐大港

南沙是世界第六大港口——廣州港的主力港區,航運網路通達全球。

開放門戶

南沙是重要的對外開放門戶,正在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創新高地

南沙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樞紐節點,正在加快建設國際化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宜居城市

南沙是聯合國「全球最適宜居住金獎」城區,生態人居環境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