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入夏以來山東青島近海遭遇滸苔侵襲,這是青島15年來遭遇的最大規模滸苔侵害。山東近海為何會出現如此嚴重的滸苔侵害?未來我們應該如何治理滸苔侵害?7月12日,光明網記者在2021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上專訪中國生態學會常務理事、生態領域專家陳尚,對此進行解答。
近日,滸苔綠潮開始侵入青島市所屬海域,青島市發布海洋大型藻類災害藍色預警,同時啟動四級應急響應,設置前置打撈、近海防禦打撈、海灣攔截和淺海及岸上清理等"四道防線",確保海岸整潔,守護濱海旅遊環境。(王海濱攝/光明圖片)
滸苔是一種廣泛分布於海洋中的無毒藻類,在失去水分死亡後會散發惡臭。滸苔的大量繁殖會遮蔽陽光、死亡分解會消耗水中氧氣,對其他海洋生物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陳尚博士分析,滸苔災害是多種原因造成的。首先是江蘇等地漁民的紫菜養殖。養殖筏架就像網一樣可以附著雜藻,漁民在清理筏架的時候,存在將清下來的滸苔進入海里的情況。第二是灘涂上的魚蝦蟹養殖,養殖池也會附生滸苔,池水每隔十幾天需要更換,換水就會把附生的滸苔排到海里。第三,黃海海底的沉積物主要是泥和沙,裡面都含有滸苔的孢子,海浪攪和後孢子就會釋放到海水中,這是滸苔旺發的三個主要來源。
如果滸苔不靠岸,可視作一個自然生態過程,但是靠岸就會造成生態災害,還會造成海水養殖損失,以及濱海旅遊景觀破壞和經濟損失。
由於江蘇至山東的海流方向是確定性的,是從江蘇南通往山東青島方向走,從每年5月的漂流期開始,滸苔遇到適合的水溫,水也比較肥,滸苔就會在海水中邊漂流邊快速生長,導致6至7月到達青島海域的時候形成很大規模。而大規模滸苔靠岸會造成嚴重的生態災害。
那麼面對滸苔災害如何進行處理?陳尚博士表示,從2018年起,自然資源部牽頭山東省和江蘇省開展聯合治理,對滸苔進行早期打撈。在4、5月期間滸苔在清理閥架滸苔苗比較小的階段,發動漁民將滸苔收上來。此時回收滸苔只有幾萬噸,花費較少的資金就能解決問題,但是如果拖到了7月,滸苔已經爆發性生長,則處理成本就會成十幾倍增加。打撈工作可通過政府主導的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獎勵機制實現,經由自然資源部牽頭,江蘇省和山東省政府共同參與設立,可在江蘇和山東海域的邊界劃線,由自然資源部下屬單位做監測,通過遙感衛星對從江蘇管轄海域進入山東海域的滸苔覆蓋面積進行測算,以此確定一個考核指標。如果實際輸入面積低於考核指標,由山東補償江蘇,反之由江蘇補償山東。具體指標可由自然資源部和兩省約定,通過這個海上的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督促大家主動承擔責任。(光明網記者 張蕃)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