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絮語:此為「台灣系列團輔資料」第⑬彈。各位美麗帥氣的粉絲寶寶們,看完後,右上角分享轉發哦!!!後續還有幾十套團輔資料將陸續發布出來呢(*^▽^*)。)
壹、理論基礎
一、前言:
生涯的概念從最早的職業輔導到今日全人發展的觀念,其意涵不斷擴大,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
國內的教育改革中,也將生涯發展教育列為九年一貫課程的重要議題之一;也就是說,生涯發展教育除了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之外,校園內的各項教育活動都應納入生涯發展的理念。
因此,教師是不是具備生涯發展的理念,是不是能了解,不同年齡的兒童及青少年實際有著不同的發展任務,而根據不同的發展任務設計適合年齡的教學活動,就成為很重要的議題。
二、青少年生涯發展的重要性
隨著國內多元入學方案的實施,國中畢業生面臨更多選擇的情境;另一方面,社會環境的變遷,也使得青少年的價值觀呈現混亂與多元。
面對青少年打工的社會現象,可以發現,工作已不像以往僅在獲得報酬,從正向的觀點來看,青少年可以提早體驗工作世界、從工作中培養所需技能、了解自身的能力與興趣、開始體會脫離父母獨立自主的滋味。
但也可能因為滿足個人物質上的需求,而過早學習到成人的負向經驗,甚至被騙上當,或做出違法的行為,不但浪費社會資源,對個人也造成很大傷害。
因此,青少年發展階段,應及早建立對個人生涯價值觀的認知,以免價值混淆,影響未來發展;也需要探索自我,知道個人能力興趣及工作世界所需具備的條件(黃德祥)。
所以,在青少年階段若能具備了解自己、知道工作世界的基本能力,當能節省時間,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順利找到適合的職業。
三、生涯發展理論:
許多的研究生涯的學者在實際工作中, 不斷的驗證其假設, 最後建立其理論。 這些學者因個人強調的重點不同而有不同的分類名稱,但基本上都依人類的身心發展為前提,提出階段性發展任務。
對國中教師而言,認識與了解青少年的發展階段,不僅能檢視學生是否順利完成階段任務, 更能協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生涯發展理論在青少年階段的發展重點:
(一)職業選擇發展理論:Ginzberg等人所強調的理論重點為:個人從實際工作經驗中所獲得的反饋、經濟環境和家庭狀況等,會對個人一生的職業選擇歷程發生影響和改變。
在11歲到17歲之間的青少年被稱為試驗期,其發展任務為:逐漸由個人好惡勾勒未來到了解工作須具備能力,以滿足個人需求(吳芝儀 )。因此,依台灣的學制,國三階段逐漸由過去只由個人喜好來判斷未來的發展,到必須了解工作需具備的另及自己必須努力的方向。
(二)生活–生涯發展理論:Super認為生涯發展是個人和社會互動的歷程,隨著年齡的成長,角色不斷增加,人們會逐漸從工作和生活環境中做選擇,如彩虹圖般有不同的角色變化。
而生涯決定是個人對自身特質、潛在生涯選項、及工作世界的統整,與全面性的建構歷程。從出生到14歲為成長期,個人逐漸由家庭及學校中發展自我概念,隨年齡增長,興趣與能力逐漸重要。
15到24歲為探索期,在學校、工作及休閑中進行自我檢討、角色試探及職業探索(吳芝儀 )。國三階段的學生正好橫跨Super理論的成長期與探索期,教師必須衡量學生的身心發展,除以團體方式協助學生髮展生涯歷程之外,也應有個別化的考量。
(三)心理社會發展階段論:Erikson認為每個階段有其發展任務,若未能順利發展將產生危機,影響下一階段的發展。12到20歲為青春期,發展任務為確定「我是誰」、「我要往何處去」、「我如何到達」等自我認定感。一旦無法確定自己是誰,則可能產生矛盾、衝突與困惑(吳芝儀 )。
(四)職業志向發展理論:Gottfredson認為性別、職業聲望、興趣對個人職業選擇具有影響力。
9到13歲會偏好具有較佳社會地位的職業;14歲以後有較強自我意識,會因現實因素而妥協(吳芝儀)。
Gottfredson的理論,比較符合台灣學制的現況,一方面,以13、14歲為分界點,正好是青少年身心發展急遽成熟的開始,一方面,學生升上國中,三年後的多元入學方式,開始面臨人生的選擇,如何讓學生適性發展,成為重要課題。
國內青少年的生涯發展因教育內容、中國傳統克紹箕裘、子承父業的思想與西方學者所研究的背景不同,而有文化上的差異,甚至因為高等教育的開放,使得許多青少年有更多元的生涯選擇或延緩生涯決定。
綜合各發展理論的觀點,以及本組在國高中的實務經驗中,青少年階段生涯發展任務整理如下:
(1)在自我認知方面:對自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發展與他人互動的人際關係,學習社會技巧
(2)在工作世界方面:具備工作世界所需基本能力;發展出對工作與學習的積極態度,朝具職業聲望的工作而努力
(3)在生涯規劃方面:知道如何搜集生涯信息、了解生活中各角色的關係;發展出對同性別角色較多的學習;具備做決定的能力;將父母期望列為重要參考。
四、結語:
每個人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會發展出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只不過它可能因為環境不允許、例如想讀書的孩子卻生長在吵雜陰暗的家庭中。
也可能受限於生活角色的不同,必須照顧家人放棄自己的興趣,但基本上,這些興趣和能力都不會憑空消失,一個懂得生涯規劃的人,會在每個生涯發展階段中,給予自己不同的能力訓練、累積個人資源,並掌握社會脈動。
在茫茫生涯中,依然可以尋找到自己的定位,看到報載54歲的阿媽參加國中基本學測就是一個例子,只是時間晚了些。
若能知道青少年生涯發展的特性,了解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其實是可以避免許多人到成人期才覺「人生如果可以重來」的遺憾,身為教師,實在責無旁貸。
五、參考資料
黃德祥 青少年發展與輔導 。台中市: 五南。
金樹人、許宏彬 青少年生涯建構及生涯發展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 31, 2 ,23-66。
劉淑慧 林怡青 國三學生選擇甄選入學學校之抉擇歷程與其影響因素。 中華輔導學報,11,71-124。
嚴敏秀 協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時應有的技巧, 學生輔導,65,76-85。
林幸台 從生涯規劃的要素談學校生涯輔導的要點, 教師天地,50,13-15。
吳芝儀 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 嘉義市: 濤石。
金樹人 生涯輔導與諮商,台北市: 東華。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生涯信息網」(無日期)。生涯發展。取自於http://www.nyc.gov.tw/nyclife。
貳、方案設計核心概念
一、方案總目標:
(一)了解個人特質:
1.探索自己的興趣、能力。
2.了解自己的工作價值觀。
(二)認識工作世界,了解未來趨勢:
1.認識工作世界。
2.如何得知職業資料。
3.獲得就業機會信息的管道。
二、設計構想:
本組的方案設計即根據生涯發展理論、國中階段生涯發展能力指標為主、以生涯規劃的了解自己、認識工作世界為輔,為國中三年級學生在上學期即可安排的課程為設計依據。
至於做決定的策略則留待國三下學期時再另行安排一系列做決定的技巧及對工作世界更進一步的認識。
叄、方案設計成果
生涯輔導活動方案設計-我的未來不是夢 單元一
單元名稱 | 生涯列車 | 適用年級 | 國三上 |
設計參考 | 團體輔導工作信息網 | ||
編製者 | 陳韻如、水媛 | 活動時間 | 45分鐘 |
學生之背景分析與設計構想 | 本校鄰近工業區,家長多為勞工,社經地位不高,對子女的生涯規劃較不重視。故本單元的設計目的是啟發學生生涯的概念。 | ||
教學資源 | 1. 李壽全的CD、CD-Player。 2. 歌詞海報(附件一) 3. 生涯列車活動單(附件二) 4. 放鬆練習指導語(附件三) 5. 活動反饋單(附件四) | ||
方案目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一、認知方面: 1. 能覺察生涯的意義。 二、情意方面: 2. 能培養傾聽的態度。 三、技能方面: 3 能完成生涯列車。 | 1-1能說出自己的覺察 1-2能寫出生涯的意義 2-1能在老師引導下專註傾聽 2-2能感受傾聽之後的放鬆 3-1能依指示完成生涯列車 3-2能從生涯列車中思考未來進路發展 | ||
活動目標 | 活動過程 | 教具 | 時間 |
2-1 2-1 2-2 1-1 1-2 2-1 2-2 2-1 2-2 1-1 1-2 3-1 3-2 | 一、課前準備 教師在課前準備CD〈李壽全「二又二分之一專輯」及輕音樂〉、CD-Player、歌詞海報、生涯列車活動單、磁鐵 二、暖身活動──歌曲欣賞 1. 播放李壽全「我的志願」 2. 將歌詞海報以磁鐵固定在黑板上 3. 教師將歌詞與學生的經驗作聯結,以引起動機 三、發展活動──生涯列車 1. 發下「生涯列車活動單」,並播放輕音樂 2. 引導:教師依「放鬆練習指導語」引導學生放鬆 3. 想過去:教師請學生閉眼放鬆時,回想五年前自己的樣子為何?喜歡做什麼?玩什麼遊戲?喜歡上什麼課…等,然後在第一節車廂內寫下答案。 4. 檢視現在:待全班同學皆完成後,引導同學再閉目放鬆,檢視現在的自己,國中生活適應得如何?參加什麼社團?最主要的嗜好是什麼?然後在第二節車廂內寫下答案。 5. 展望未來:待全班同學皆完成後,引導同學再閉目放鬆,想像十年後的自己,從事什麼工作?家庭狀況如何?經濟收入如何?對自己生活的評語如何?然後在第三節車廂內寫下答案。 四、結語 1. 教師:「你就是自己的列車長,你可以決定列車往哪個方向行駛,以及車廂內要裝什麼。現在開始,你的列車就要出發往下一站了,認真想一想,你的目的地在哪裡?」 2. 發下活動心得單,請輔導股長協助隔日收回。 | CD、手提CD音響 歌詞海報〈附件一〉 活動單〈附件二〉 指導語〈附件三〉 活動反饋單〈附件四〉 | 5』 5』 10』 10』 10』 5』 |
生涯輔導活動方案設計-我的未來不是夢 單元二
單元名稱 | 我是誰──自我探索 | 適用年級 | 國三上 |
設計參考 |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試辦成果精選 | ||
編製者 | 陳韻如、水媛 | 活動時間 | 45分鐘 |
學生之背景分析與設計構想 | 本校鄰近工業區,家長多為勞工,社經地位不高,學生普遍缺乏自信。故本單元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自我探索,進而自我肯定。 | ||
教學資源 | 1. CD、CD-Player。 2. 我是誰活動單(附件五之一) 3. 人格特質表(附件五之二)。 | ||
方案目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一、認知方面: 1. 了解自我的特質。 二、情意方面: 2 能思索自己眼中的我和別人間中的我的異同。 三、技能方面: 3 能說出代表自己的特質。 4 能觀察出同學所具有的特質。 | 1-1能思考我是誰 1-2能了解目己的特質 2-1能比較他人與自我評價的異同。 3-1能說出代表自己的特質。 3-2能寫出自己的特質 4-1能觀察出同學所具有的特質。 | ||
活動目標 | 活動過程 | 教具 | 時間 |
3-1 4-1 1-1 1-2 1-1 2-1 3-1 3-2 |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在課前準備CD〈趙傳「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CD-Player、「我是誰」活動單、糖果罐 2. 教師協助學生在課前完成分組〈約六人一組〉 二、暖身活動──歌曲欣賞 1. 播放趙傳「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為背景音樂 2. 教師:「很多同學常說,沒人了解我,爸媽不了解我,老師不了解我…現在我們來進行一個活動,看看同學對自己了解多少?對別人了解又如何?」 三、發展活動──我是誰、 「他是……樣的人」賓果遊戲 1. 教師發下「我是誰」活動單,學生分組就座 2. 請學生閉上眼睛,深呼吸,想一想「我是……樣的人」 〈教師提示:健康、個性、學習狀況、優缺點、興趣…〉 3. 請學生在活動單上填答第一部分「我是……樣的人」 4. 學生觀察回想同組組員平時的表現,逐一填在活動單上第二部分「他是……樣的人」 5. 全組組員皆填答後,組員輪流擔任主角,主角讀出第一部分的自我描述,此時其他組員對主角的描述若有雷同者,即為「賓果」 6. 賓果次數最多者為優勝,可在糖果罐中抓取一把糖果〈教師可鼓勵優勝者分享糖果〉 四、結語 1. 教師:「相信同學經過此活動以後,更了解同學眼中的自己。回家想一想:別人的看法和自己有什麼不一樣?」 2. 發下活動心得單,請輔導股長協助隔日收回。 | CD、手提CD音響 活動單〈附件五〉 糖果罐 活動反饋單〈附件六〉 | 2』 5』 5』 10』 20』 3』 |
生涯輔導活動方案設計-我的未來不是夢 單元三
單元名稱 | 歡樂對對碰──職業探索 | 適用年級 | 國三上 |
設計參考 | 1. 團體輔導工作信息網 、最新國中輔導活動單元設計 | ||
編製者 | 陳韻如、水媛 | 活動時間 | 45分鐘 |
學生之背景分析 | 本校鄰近工業區,家長多為勞工,學生對其他職業的認識恐有不足。故本單元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較多職業之特性與工作內容。 | ||
教學資源 | 1 職業圖片(附件七) 2 筆記型計算機 3 單槍投影機 4 活動反饋單(附件八) | ||
方案目標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一、認知方面: 1了解工作世界 二、情意方面: 2培養團隊精神 三、技能方面: 3 訓練記憶力 | 1-1能說出職業特性 2-1能發揮團隊合作精神 3-1 能記住職業名稱與特性 | ||
活動目標 | 活動過程 | 教具 | 時間 |
1-1 3-1 2-1 2-1 3-1 |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備妥職業圖片、筆記型計算機、單槍投影機、及「歡樂對對碰」之教具〈寫上職業名稱和職業特性之字卡,將大張海報黏貼6x6=36個小口袋,內插字卡,背面朝外〉 2. 教師協助學生在課前完成分組〈約六人一組〉 二、暖身活動──圖片搶答 1. 教師投影呈現圖片,各小組搶答圖片中人物的職業名稱 2. 搶答的小組以腦力激蕩法在一分鐘內想出與此職業有關的其他職業〈至少五種〉 三、發展活動──歡樂對對碰 1. 教師布置插好字卡的海報 2. 各組組長猜拳,贏者派代表上前抽取兩張卡片並大聲念出內容,若為職業名稱和職業特性之正確配對,得一分;繼續抽取配對,至配錯為止。配錯的卡片放回原口袋,完成配對的卡片不再放回。配對成功最多的小組為優勝。 四、結語 1. 教師:「社會上的職業有千百種,除了今天遊戲中介紹的之外,你還知道哪些職業呢?同學們回家想想看!」 2. 發下活動心得單,請輔導股長協助隔日收回。 | 筆記型計算機、單槍投影機 海報、字卡〈內容見附件七〉 活動反饋單〈附件八〉 | 15』 25』 5』 |
生涯輔導活動方案設計-我的未來不是夢 單元四
單元名稱 | 好站報報—網路平台操作練習 | 適用年級 | 國三上 |
編製者 | 陳韻如、水媛 | 活動時間 | 45分鐘 |
學生之背景分析與設計構想 | 本校信息教育成果優異,故本單元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充分運用網路資源,協助生涯發展之規劃。 | ||
教學資源 | 1 行政院勞委會出版:職業信息VCD | ||
2獲得職業信息的管道資料 | |||
3 活動單 |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方案目標 | 一 認知方面 | ||
1熟悉網路資源的運用 | 1-1知道運用網路資源的方法 | ||
二 情意方面 | 1- 2能說出獲得職業信息的管道 | ||
2培養職業探索的動機 | |||
三 技能方面 | 2-1能由活動中探索職業 | ||
3能搜集職業信息 | |||
3-1能了解網路搜尋信息的過 | |||
活動目標 | 活動過程 | 教具 | 時間 |
一、課前準備 | 5』 | ||
1. 教師課前預約計算機教室 | |||
2. 教師課前備妥職業信息VCD、「好站報報」活動單 | |||
二、暖身活動──影片觀賞 | |||
教師播放勞委會發行之「行職業信息研發成果專輯」,學生在計算機熒幕上觀賞 | VCD | ||
三、發展活動──好站報報 | |||
管道資料〈附件九〉、活動單〈附件十〉 | |||
1. 發下「好站報報」活動單,並講解「獲得職業信息的管道」資料 | |||
2. 示範網路搜尋職業信息之過程 | 10』 | ||
※ 以「104人力銀行」網站為例,作網站平台之介紹 | |||
※ 引導學生點選該網站之「職業性向測驗」等探索專區,增加互動式學習樂趣,提高其職業探索動機 | |||
3. 請學生參觀「好站報報」活動單上推薦之網站,並提醒學生:此堂課結束前需完成「好站報報」活動單 | |||
四、結語 | 20』 | ||
1. 教師:「各位生活在網路的年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積極使用網路資源,會讓你事半功倍。記住:熟能生巧,熟悉就會得心應手!」 | |||
2.收回活動單。教師應於活動結束後,彙整活動單之內容,再印發給學生參考 |
(小編絮語:各位美麗帥氣的粉絲寶寶們,看完後,右上角分享轉發哦!!!後續還有幾十套團輔資料將陸續發布出來呢(*^▽^*),堅持整理不易,需要大家鼓勵!)
更多歷史乾貨,可點擊直接查閱
大會社群福利:會後工作坊預定報名
工作坊一:
積極心理學、正面管教等多個領域的先驅流派
《阿德勒正向心理治療工作坊》——曾文志
工作坊二:
順應互聯網趨勢下應運而生的網路諮詢熱潮
《網路心理諮詢倫理與技術實操工作坊》——王智弘
工作坊三:
繞開心理防禦、心理諮詢的必殺技能
《繪畫投射分析師培訓班(初級)》——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