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用說么?
這周最大的票房贏家,毫無懸念的將由它領銜——
《碟中諜6:全面瓦解》
Mission: Impossible - Fallout
作為八月國產保護月的收官階段,能在月末看到兩部質量過關的海外商業片,心情其實頗為複雜。
不為別的,單論賣相而言,我發現在視覺上的表達上,國內和海外比,差距還是特別明顯的。
國內導演的電影畫面缺少必要的想像力,和我一直迷戀的高級感。
想像力這種東西,要看你講述的是什麼題材。
黃渤的《一出好戲》,作為他的首部導演處女作,在部分鏡頭中實際上能看出來他是有想法的。
然而配合鏡頭和攝影器材的選用,你總覺得,如此清晰的畫面下,少了點兒什麼。
而那,正是電影的靈魂所在。
▲下魚場景有小驚喜,但也乏善可陳
是的,這就是我強調的,電影專屬的高級感。
這個高級感,除了有鏡頭的調度,還有後期的完善,從而在整體上形成一種浸入感極強的觀影體驗。
這當中,《銀翼殺手2049》算是近幾年能夠代表電影工業高端水準的一部作品。
8月的這兩部引進片,他們也出色地在視覺方面做到了極致。一部是上周的《蟻人2》,另一部,就是今天要跟你們推薦的這部《碟6》。
美國好萊塢有一個最大的本事,就是儘管你知道你看的是爆米花,但它就是能分分鐘把你摁在板凳上直至片尾。
靠的是什麼?當然是畫面。
這也是為什麼看完預告,我就特別期待的原因——人家的畫面實在是太有代入感了,隨便甩一張,都特別有感覺。
可能本身因為碟中諜系列在國內的認知度比漫威更高些,票房方面,《碟6》周五的開畫表現就相當強勁。
橫向對比上周同一時間段的《蟻人》,高下立判。
口碑方面,實際上《碟6》在海外的評價更高些。
爛番茄從首映到現在,一直維持在97%的新鮮度。
MTC也罕見甩出高分,足見對續作的喜愛。
國內的評分當然也不錯。
至於說新作到底是不是該系列最好的一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這個我覺得沒必要強求。
不過就個人觀感而言,這真的是我看過的系列最佳了。
在不劇透的情況下,來說說為什麼我要把《碟6》選為該系列最好的一部電影。
剛剛我說了不少畫面感的東西,其實就是想重點表揚下《碟6》在畫面表現力上取得的成就。
因為它不但兼顧了電影這一媒介應有的鏡頭質感,還非常討巧地把故事情節拍得特別好看。
影片有無數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最震撼我的一幕來自開場亨特和隊友空降法國的那場戲。
在這個情境中,導演選擇一鏡到底的方式進行拍攝。除了採用變焦炫技以外,短短几十秒內,攝像師必須根據演員在空中的位置隨機應變選擇合適的角度進行攝像。
別說攝影師,光我這個旁觀者看到這一幕時,都能想像出這個鏡頭的完成難度有多大。因為你不光要有技術支撐,還必須要有足夠的運氣供你捕捉到想要的素材!
所以接下來,我想說的是這部電影第二個令人拍手叫好的點,實拍。
在如今好萊塢數字技術可以以假亂真的年代,堅持實拍的導演其實越來越少了。這樣對比下來,諾蘭的堅持,在商業片領域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另類。
但實際上,在這套流水線裡邊,有一樣堅持的不止諾蘭一個。
克里斯托弗·麥奎里這個名字很多人聽著可能覺得陌生,因為作為導演,他的電影作品的確也不多,目前為止總共也就6部。
但如果看過上一部《碟5》,那你一定能感受到他的執導風格。
是的,那一部同樣是非常講究寫實的作品,整體的硬朗風格也不比這一部差。難就難在,《碟6》的動作戲較之上一部而言進行了全面升級。
所以在表揚主創實拍的同時,其實我還必須要說一說演員的奉獻精神。
毫無疑問,阿湯哥在這一部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但更多的,是令人折服的敬業程度。
就拿剛才我說的最讓我震撼的跳傘戲來說,你知道嗎?阿湯哥很有可能是影史上第一個在銀幕表現這一跳傘技術的人。
由於難度太高,這項名為「高跳低開」的軍事跳傘技術(在低空開傘以避免偵查),連成龍都不曾試過實拍。
因為稍有差池,就可能出現落地成盒的悲劇。
▲《十二生肖》中,成龍利用鼓風機完成跳傘戲分
可能你會說,成龍年紀大了,不適合挑戰危險戲份。但阿湯哥的年齡也不小了,到今年,人家也已經56歲了。
這麼說並不是否定成龍的付出,大哥用命拼來的好萊塢終生成就獎可不是白拿的。只是,湯姆·克魯斯作為非武打明星出身的演員,能做到這個地步,的確不是一般人。
怎樣的地步?
空中跳傘的戲,不用替身,全程實拍。
認真看看上面這條短評,你就會意識到,如此嚴苛的拍攝條件,他愣是花了106天時間來完成!
且不說這當中要克服多少內心的恐懼,拍攝時,你還必須要兼顧表演,並且保證次次演技在線。
一般的演員,能吃得了這份苦嗎?
光這場戲就夠消耗精力了吧?
且慢。
作為一部間諜片,怎麼能少得了追逐戲?
於是,電影中,你將看到這樣的畫面:
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這裡特別要提一嘴高樓這場戲,當時為了拍它,克魯斯曾不小心撞到牆體導致身體骨折,休養生息長達數月,電影檔期也因此被迫後置。
令人敬佩的是,即便如此,傷愈復出後,這場戲他仍舊堅持親自上陣。
於是,也才有了後面真實到令觀眾驚艷的效果。
演員是份光鮮的職業,常人很難注意背後的汗水。
為了表示對阿湯哥的尊敬,必須要讓你們仔細看看骨折的詳細過程。
很殘忍,但是真的特別值得國內的小鮮肉學習!
掌聲,在哪裡???!!!
經歷過這樣的傷痛後,後期什麼「12天考取直升機駕照、無保護攀岩」什麼的,對我來說都不重要了。
因為當你意識到你面前的這個帥氣的老男人,可以為了表演不顧一切危險時,還有什麼是他不可能做到的呢?
Impossible?你一定是在說笑。
除了阿湯哥亡命似的付出外,本作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和前作的互動。
《碟5》中的部分人物,在新作中同樣有登場表現。
弗格森飾演的英國特工在續作里雖然出場時間不多,但氣場和美貌依舊撩人。
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也許來自反派相對弱氣的表現。
老實說,儘管有大超(《鋼鐵之軀》)和瑪格麗特公主(《王冠》)的加盟,但他們的存在感其實不是特彆強,尤其後者作為中間人的角色形象,實在太過薄弱,相較大超筋肉男的硬派打鬥,這個角色給人的印象其實並不深。
好在,腿還是好看的,嘿嘿~
▲不出意外,「白寡婦」在續集還會與伊森有聯繫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碟6》是沒有彩蛋的喔,不過這不重要,因為在本作中,將有一個重要人物回歸。
而她,就是本片最大的彩蛋。
到底是誰呢?這裡就暫且賣個關子,大家自行去影院尋找。
留言的毒粉也別劇透,當個好寶寶。
不說了,我打算去二刷,這麼敬業的阿湯哥,不再去刷一遍IMAX的話,
實在對不起別人付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