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怎麼診斷?除了癥狀,還有這些數據

糖尿病是一種很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是因為人體自身胰島素分泌異常所引起,遺傳、環境等都可以導致患病。


糖尿病患者一般可見多飲、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的表現,稱之為「三多一少」,亦可伴有疲憊、乏力等。如果患者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狀態,那麼會對心血管、腎臟等重要的組織器官造成嚴重的損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糖尿病需要及時用藥控制,但前提是得到明確的診斷。

目前我國對於糖尿病的診斷,仍然採用世界衛生組織WHO)1999年所制定的標準,即以靜脈血漿血糖為依據,毛細血管血糖值僅作為參考。空腹血漿葡萄糖(FPG)或75g OGTT(糖耐量試驗) 2h血漿葡萄糖(2hPG)值可單獨用於流行病學調查或人群篩查。


空腹血糖篩查是常規的篩查手段,具有簡單易行的優點,但是有可能會出現漏診的情況。如果空腹血糖或任意時間點血糖出現異常,(空腹血糖≥6.1mmol/L會任意時間點血糖≥7.8mmol/L),但並未達到糖尿病診斷的標準,則可行OGTT(空腹血糖和糖負荷後2h血糖)。

在早上7點到9點可進行檢查,受試者應保持空腹的狀態(8-10h),口服一定濃度的葡萄糖水溶液,並且應在5分鐘內飲用完。


然後從飲用的第一口糖溶液開始計算時間,在飲用前和飲用後的2h分別在前臂采血測血糖。而在檢查的過程中,受試者不能喝茶、咖啡等飲品,也不能吸煙和做劇烈運動。


另外要注意的是,在做試驗的前3天,要將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保持在≥150g/d。而在試驗前的3-7天,也應停用可能會對OGTT結果造成影響的藥物,如避孕藥利尿劑苯妥英鈉等。

除了血液檢查,臨床上還可以對尿糖進行檢測來診斷糖尿病,如試紙法。

其原理為:試紙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它可以使葡萄糖失去氫離子並形成葡萄糖酸內脂,然後通過水化作用形成葡萄糖酸,接著在試紙色素原作用下發生氧化反應,並且呈現出不同顏色。


尿液中所含有的葡萄糖含量不同,那麼就可能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對此就可以對尿糖作出判斷。


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用此方法可能不能得出有效的結果,因為這類患者的腎糖閾值會升高,所以對於腎糖閾值異常的患者不宜採用尿糖檢測來診斷糖尿病。

除此之外,一些生化指標也可以作為診斷糖尿病的依據,包括胰島素含量水平、糖化蛋白、果糖胺等。


胰島素是由胰島β細胞分泌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激素,如果機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狀態,就會影響到胰島素的含量水平,因此該指標可以為糖尿病的診斷提供依據。現在檢測胰島素含量水平的方法主要是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

至於糖化蛋白,有研究指出,血糖濃度越高,糖化蛋白的合成速率會越快,而合成的糖化蛋白會出現變性,並且誘發糖尿病相關的併發症。因此,通過檢測糖化蛋白,可以為糖尿病血管併發症的發生風險提供依據,而該指標也是評價糖尿病治療效果的主要參考數據,但比較少用於糖尿病的診斷。


果糖胺是在葡萄糖非酶糖化過程和蛋白質糖化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物質,有研究表示,它的含量和患者的血糖水平呈正相關,且相對較為穩定,運動狀態、進食情況等都不會對檢測造成太大的影響。

有研究結果表明,糖尿病高血糖患者的果糖胺水平高於健康人員,而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水平則低於健康人員,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測定果糖胺含量水平可以為診斷糖尿病提供依據。


當確診糖尿病後,患者應遵醫囑用藥治療,穩定血糖水平,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同時每天都需要監測血糖水平,以了解治療效果,及時調整用藥方案。


結語


糖尿病的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大都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所以我們應有意識地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預防糖尿病的發生。若出現相關的癥狀,就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明確診斷後及時採取干預措施。

尤其對於老年患者來說,飲食管理和有效的運動鍛煉應貫穿整個糖尿病的治療過程。同時要對其進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對治療的依從性,避免影響血糖的控制甚至加重病情。

#糖尿病#

參考資料:


[1] 盧瑞健. 糖尿病診斷中尿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的應用價值[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誌,2019,6(65):128-129.


[2]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辦公室. 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手冊(2019)[J]. 中華內科雜誌,2019,58(10):713-735.


[3]劉桂元,翟鳳娟. 糖尿病診斷中生化檢驗的應用研究進展[J]. 中國處方葯,2019,17(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