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兩棲登陸台灣有多難?台灣戰地記者:3萬枚導彈都不夠用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放軍有信心也有實力統一台灣。但解放軍武統台灣,是建立在其觸碰紅線,不得已而為之。

然而,解放軍此前給台灣釋放的友善信號,卻被某些人當成「軟弱可欺」。台灣的戰地記者梁東屏曾經語出驚人,聲稱:「中國大陸打出3萬枚導彈,都無法在台灣島登陸」。

而他的「參考資料」來源於美英聯軍在2003年繞開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單方面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其中「美軍發射400多枚戰斧式巡航導彈,才打死1人」,這才讓其梁東屏瘋狂叫囂大陸3萬枚導彈,都無法為兩棲登陸部隊,掃除障礙的原因。

不過,有網友疑問,他這樣叫囂的資本究竟是什麼呢?還是多麼看不起大陸的導彈呢?

(台灣戰地記者梁東屏參加節目)

1 叫囂的底氣是什麼呢

主要來源於兩方面,分別是台灣引以為傲的防空火力網,以及擁有軍事實力強大的「外援」—美國。

其一、台灣引以為傲的防空火力網。

其實,台灣很早就開始打造防空火力網,耗時幾十年花費上千億美元,打造了遠程、中程、近程防空火力網,其防空導彈密度甚至僅次於中東地區的以色列

目前台灣的遠程防空火力網主要是由美製的愛國者2型、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系統組成,以及台灣自研的「天弓1型、天弓2型和天弓3型」防空導彈系統組成。

(正在發射的「愛國者」2型防空導彈)

愛國者2型 :可以發射MIM-104C和MIM-104D/E防空導彈,其中前者主要用於攔截中高空戰機,後者可以專門攔截戰術彈道導彈,也包括射程600公里的巡航導彈。由此可見,愛國者2型,具有一定的反導能力。

愛國者3型 :美軍現役主力防空導彈,主要用於攔截彈道導彈,具備一定的區域反導能力,其主要發射MIM-104F防空導彈,其能夠以最大5馬赫的速度,攔截最遠20公里外的目標,最小可攔截500米處的來襲目標;其最大射高為15000米,理論最大射高約為24000米。台灣也進口了一定數量的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

(正在發射的「愛國者」3防空導彈)

天弓1型:其使用的攔截彈能夠以3.5馬赫的速度攔截最遠60公里的來襲目標,最大射高為23000米

天弓2型:其是在天弓1型基礎上改進而來(兩者均有美國技術),它的攔截彈能夠以4馬赫的速度攔截70到80公里的來襲目標。

而天弓1和天弓2隻具有攔截戰機的能力,不具有攔截彈道導彈的能力。

(台灣自研的天弓2型防空導彈,但不具備反導能力)

天弓3型:台灣在天弓2的基礎上,消化吸收了愛國者2的相關技術,設計的一款不僅可以攔截多種戰機,還能攔截戰術彈道導彈的防空導彈。

台軍聲稱:「天弓」3導彈能夠以約5馬赫的速度攔截距離200公里的來襲戰機,以及攔截5到30公里的戰術彈道導彈,其攔截高度在30到25000米。

不過,台軍所說的這些參數很可能存在很大的水分,天弓3的性能真的已經超過愛國者3嗎?

事實上外界認為天弓3的單發攔截成功率約為70%,雙發超過90%。而愛國者3的單發攔截概率約為80%,雙發約為95%。因此,可以看出天弓3的性能不如愛國者3。

(2022年台軍在屏東九鵬基地試射了自研的天弓3防空導彈,第一次並未命中目標,第二次才命中)

如上,台軍遠程防空火力網中,真正有實力可以攔截彈道導彈的只有美製的愛國者3和天弓3,但天弓3還經常出問題。

中程防空火力網主要是由1000枚左右的霍克防空導彈和艦載標準1和標準2型號防空導彈組成。

(美製霍克防空導彈、可攔截戰機和具有一定的反導能力,但美軍早已用愛國者系列導彈將其取代)

霍克防空導彈能夠以2.8馬赫的速度攔截最遠41公里的來襲目標(最小射程約為26公里),最大射高約為18000米,最小射高為30米

其具有射程遠、殺傷力強(75公斤的彈頭)、抗干擾能力強等優點,以及較為出色的中低空防空性能和反導能力。它的制導系統可以引導多枚攔截彈攻擊2枚來襲導彈。

標準1型主要裝備在台海軍2艘佩里級護衛艦和8艘成功級護衛艦上,其最大射程為38公里左右,最大射高約為19800米,最大速度為2馬赫

(台海軍船舷號為1801的「基隆」號驅逐艦,其加裝了標準2型防空導彈)

標準2型主要列裝在台海軍4艘「基隆」級驅逐艦上,其最新型號的最大射程為160公里左右,最大射高約為19800米,最大速度約為3馬赫

其中標準1和標準2都具備一定的區域防空能力,但是這兩款艦載防空導彈的數量比較少,其中標準2僅有148枚,更重要的是這四艘驅逐艦部署在台灣東部的蘇澳軍港,想要攔截襲擊西海岸的彈道導彈比較困難,除了將其悄悄開到台灣海峽才能發揮其最大作戰性能,這有可能會遭到解放軍反艦導彈的打擊。

近程防空火力網主要由小榭樹、麻雀和毒刺導彈等防空導彈組成,但這些導彈都不具備攔截彈道導彈的能力。

(發射中的標準2防空導彈)

綜上所述,台灣真正能夠發揮作用的防空導彈,就只有美製愛國者3和半吊子天弓3以及霍克防空導彈、標準1和標準2防空導彈。

參考攔截1枚彈道導彈需要2枚攔截彈的標準,要攔截3萬枚彈道導彈,最少需要6萬枚防空攔截彈,但台軍現在有這麼多攔截彈嗎?

其二、「外援」—美國

事實上,美國是個無利不起早的傢伙。解放軍早已吸取當年美軍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的教訓,研製了多款不對稱武器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專門打擊大型水面艦艇,能夠迫使其遠離大陸海岸線2000公里,避免其干涉解放軍武統台灣的相關行動。

2 彈道導彈在戰爭中的主要作用

彈道導彈在戰爭中,主要用於執行精準打擊敵方最具有價值的目標,如:機場、軍火庫、雷達站、指揮中心和防空導彈陣地等,將其打掉或癱瘓掉,使其短時間內無法恢復戰鬥力。

(東風21D是中國研製的第一款可打擊航母在內的大型水面艦艇的反艦彈道導彈

說白了,就是火箭軍先用彈道導彈打擊重點目標,為空軍、海軍奪取制空權、制海權,甚至兩棲登陸部隊快速登陸做好鋪墊,並非是要讓火箭軍一人把活全乾完,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一旦台灣干出了出格的事情,迫使解放軍不得不動用武力強行統一。而解放軍在武統台灣的過程中,究竟會使用多少枚彈道導彈,就不得而知啦!

但我們可以根據台灣現有的高價值目標進行推測,大致估算一下需要多少枚導彈。

台灣目前大概有10座機場、5個指揮中心、幾十個雷達站和防空導彈陣地、以及一些軍火庫。咱們姑且算其為幾百個高價值軍事目標

(台軍衡山指揮中心)

關於需要用多少枚導彈才能癱瘓一座機場,我們可以參考2020年伊朗打擊美軍基地來分析一下。

2020年伊朗為了報復美軍暗殺高級將領,動用了10枚「征服者-313」近程地對地彈道導彈打擊美軍駐伊拉克境內的阿薩德空軍基地,10枚導彈都命中了目標

雖然事後美國軍方說這次遭遇伊朗襲擊的空軍基地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且空軍基地傷害很小,但是衛星圖片似乎暴露了美軍方的謊言。

(圖中紅圈顯示至少有4個軍事設施被導彈摧毀)

美國「行星實驗室」的衛星照片顯示了阿薩德空軍基地的機庫、跑道等多個軍事設施被伊朗導彈命中。

如果在實戰中,按照伊朗導彈摧毀效果來計算,很有可能會把一個單跑道機場癱瘓幾個小時左右。

要知道,伊朗這款「征服者-313」導彈是一款可攜帶500公斤戰鬥部、射程約為500公里,且圓概率誤差約為200米的地對地導彈。

解放軍火箭軍擁有性能強大的「東風快遞」,專門為「台獨」分子準備了東風11和東風15系列快遞套餐,以及東風16和長劍10導彈。

(國產東風11彈道導彈

由於東風11和東風15服役時間比較早,其圓概率誤差約為200米。最新款的東風16和長劍10,加裝了我國自主研製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其圓概率誤差約為50米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150米的差距,導彈執行的是精準打擊任務,圓概率誤差越小,代表導彈性能發揮得越高,用這種命中精度打跑道幾乎一打一個準。

如果以這樣的標準來摧毀機場這類高價值軍事目標,大概需要二十枚左右的導彈就能將其癱瘓幾個小時,甚至有可能使其喪失戰鬥力。

(美製愛國者3防空導彈)

而台軍雖然有美製愛國者3防空導彈,但是其戰鬥力遠沒有美軍強悍。那麼摧毀或癱瘓台軍幾百個高價值軍事目標,頂破天也就需要1萬枚左右的導彈。

台軍防空火力網面對大陸火箭軍這樣的打擊,估計很難持續發揮戰鬥力就會報銷,很難對兩棲登陸帶來比較大的威脅。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幾個小時之內,戰機無法升空作戰、雷達無法探測來襲的目標,防空導彈無法瞄準和攔截來襲目標,那麼戰爭很可能會變成一邊倒,成為單方面空襲獵殺。

(「天弓」3系統配備的「機動長白」雷達)

3空襲可癱瘓一個國家

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對南聯盟境內的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進行了長達78天的轟炸,造成了上萬人員的傷亡,以及高達2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其國家近乎癱瘓。

南聯盟相對於一些軍事大國來說,屬於小國家,沒有大戰略縱深,同時防空火力網相對比較弱,面對軍事實力強悍的北約軍隊,難以形成持續有效的防空火力網,幾乎只能任由其空襲癱瘓國家。

綜上,梁東屏所說的3萬枚導彈,無法保障解放軍實施兩棲登陸,完全是一個謬論。只是一個軍事小白忽悠一下大家。如今在高科技戰爭的背景下,解放軍「武統」會攜風雷而至,以泰山壓頂之勢完成統一。因此奉勸某些人,不要誤判大陸釋放的友善信號,更不要試圖挑戰大陸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