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只有經歷千迴百轉
浮浮沉沉
方可領會生命的涵義
桃源山融山水人文於一體
開桃花源方外之「境」
讓所有的沉浮、喜憂、困頓
都一一落幕、沉寂、釋然
在秋水共長天一色中
尋回自己
華夏大地共有36洞天、72福地。享譽全球的「世外桃源」——常德桃花源便屬於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是全國少有的既是洞天又是福地的神奇之地。顧名思義,「世外桃源」是人間之外神仙居住的桃花仙境,而藉助陶淵明《桃花源記》的生花妙筆,經過近1600年的代代演化,更讓桃花源沉澱了濃郁的神仙世界的芬芳。
桃源山又名黃聞山,位於沅江南岸。這裡是桃花源洞天福地的源頭,自東晉起便是沅澧流域道教文化中心。山中建有水府閣、桃川萬壽宮、桃川書院三大建築群落。登臨桃源山,既可朝聖仙氣繚繞的「桃川香火」,又可領略古瀟湘八景之一的「漁村夕照」。山水人文與奇觀妙境融於一體,展現桃花源方外之「境」。
桃源山牌坊│入口標誌,大師手跡
桃花山牌坊為桃源山景區入口標誌,四柱三級五樓的磚混結構仿古建築。主樓門牌上有著名相聲大師馬季先生所書「桃源山」三個大字,大門兩側有「漁村夕照」、「後門洞」、「問津處」、「纜船洲」等桃源山景點的山水畫,背面有反映桃源山道教傳說的人物畫。
聚賢橋│五孔拱橋思聚賢
聚賢橋位於桃川書院入口的湖面上,橋身全長52.8米,橋面凈寬3.3米,為五孔連跨流線型石拱橋。造型古樸淡雅,寓意陶淵明五次為官五次辭官的傳奇一生。橋身的石欄板為字畫鏤空石雕,內容亦取材於陶淵明相關詩詞。
桃川書院│風神藐一世,氣韻足千秋
桃川書院又名天寧碑院,始建於唐朝,清乾隆十八年由桃源知縣屈宜伸主持整修。1992年桃花源景區全面重修時,更名為「天寧碑院」,其主要建築為石橋、石牌坊、石雙環亭、百壽圖、巨型石碑、「桃源仙境」縮影假山池,陶淵明《歸去來辭》等巨型石碑白玉壁畫群、六角石亭、書畫堂、石碑坊等。空間穿插滲透,步移景易,具有福地洞天,寧靜祥和之意。現今恢復為桃川書院國學講堂,定期邀請名家大師問道桃花源,傳播桃花源傳統文化。
正如碑院入口處石牌坊上的那副對聯中說的:「鏤漢鐫唐,風神藐一世;尋幽抉秘,氣韻足千秋。」它告訴我們:這裡不管是漢代的雕刻或唐代的雕刻,都可展示一代高遠風範;在這裡尋找國學的幽奧神秘,將韻味無窮,千秋永無止境。
狀元橋│菁菁學子橋,金榜題名夢
狀元橋位於桃川書院之後,連接水府閣,周圍松林翻湧,翠色宜人。桃川書院為始建於唐代的千年學府,文化底蘊深厚,莘莘學子絡繹不絕。狀元橋取「高中狀元」之意,攀援而上,象徵著學業、事業蒸蒸日上。
水府閣│古今多少事,都付沅水中
水府閣始建於明末,高踞桃源山之巔,有「瀟湘一閣」之美稱。相傳明代萬曆年間,沅江中有妖龍作怪,致使桃源地區水患連連。水神楊泗將軍聽聞此事有意相助,但與妖龍交手幾次都不能獲勝。後來山下一位村民將自家屋旁一棵千年古桃樹砍下,製作了一把桃木寶劍獻給楊泗將軍。楊泗將軍手持桃木劍,很快就將妖龍制服,平息了水患。百姓們非常感激楊泗將軍的功績,就在桃源山的最高處建了一處高閣,正對沅江,作為獻給水神楊泗將軍的府邸,盼望其長久留駐在此地護佑地方,故名水府閣。此閣為重檐歇山頂四層樓閣,高36.3米,與桃花山上的高舉閣南北相對,遙可相望。登臨水閣,下瞰沅江,東望洞庭,西顧壺頭,江天遼闊,風景如畫。
水府閣是登高觀景的好地方,遠處是沅江迎面而來,四周青山綠樹,水秀山靈。那些散落的建築,都是桃花源里的一處處景點,無限開闊的圖畫在眼前呈現,真叫人詩情與逸興齊飛。過去,沅江上木排很多,白天萬排東下,蔚為壯觀;夜裡漁火點點,燦若明星。所以有副古對聯生動地描繪了此景:「日有千人拱手,夜觀萬燈照明。」
期待有一天
你漫步山林、泛舟沅江
尋自然之唯美,感生命之豪邁
在桃川書院靜心思考,領悟國學
納日月之精華,容天地之靈氣
甚至在水府閣高踞桃源山之巔
領略古瀟湘八景之一的「漁村夕照」妙境
參悟天地,感悟人生
奇觀亭│三日同輝接福緣
奇觀亭位於桃源山頂,緊鄰水府閣,長約35米,為一道馬蹄形的連廊。每年的十月中下旬到十一月初這段時間,恰逢下午四點半到五點左右的晴好天氣,登上奇觀亭,可見江水中同時出現兩輪太陽的倒影,這就是桃花源最為神秘的「三日同輝」奇觀。因為三日同輝這個景觀太難得見,所以當地百姓有個說法:「三日同輝接福緣,一見平平安安,二見美好姻緣,三見長命百歲。」
大自然最原始的色彩
在這裡流光綻放,絢彩奪目
如同打翻了一個調色盤
浸入這樣的景色里
夕陽從林間漏出
倒映在水面,落日成三輝
一輝平安
二輝美滿
三輝延年
桃川萬壽宮│天人合一,康養身心
桃川萬壽宮,又名桃川宮,是一組雄偉壯闊的道觀建築群,也是桃花源景區里最早的一處建築。據《常德府志》記載:「桃川宮,晉人建」。到了唐代,這裡已經初具規模,香火旺盛。宋代時期,桃川宮的發展達到鼎盛,共建成了上、中、下三宮和武當行宮、三清殿、龍虎殿等數十座宮闕樓閣。據記載,當年僅是各處殿宇里落地的柱頭就有1330多根。宋徽宗皇帝曾於公元1112年,親題「桃川萬壽宮」匾額,並在此設提點掌管,可見當時桃川宮的地位顯赫、盛況空前。
民間也流傳有桃川宮「四十八層庵,走馬關山門」的說法。2016年,省道教協會撥款重修了桃川宮的中宮、下宮和玉皇殿、東西行宮、財神殿、鐘樓、鼓樓、牌樓等建築,恢復歷史上水繞山環、晨鐘暮鼓的鼎盛氣象。
清晨,東方灑下第一縷光輝照亮整個大地,迎著陽光踩著樹影投射下來斑駁的光影,登上道教文化聖地桃川萬壽宮,聽悠悠鐘鼓,看裊裊香煙,許下真誠的祝願,祈福身心安康。也可以跟隨道長聽一聽靜心養生課程,從道教的智慧中感悟天人合一的思想,給心靈一次洗禮;或是可以學練一套養生太極,在強身健體的同時感悟道家文化的精髓。
今天
讓我們走進心靈的故鄉
探尋洞天福地的源頭
朝聖「桃川香火」
領略道宮聚紫,高閣流霞、漁舟唱晚
體驗閑適祥和、怡然自樂的美好生活